摘要:区域学的产生基于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区域化交织发展这一进程中,真正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发展是由于200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比什凯克上合组织峰会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大学这一教育共同体,之后外语+区域学的学科建设在全国各大高校的积极实践中获得很多新的内涵。黑龙江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开设俄语专业和加入上合组织大学区域学专业培养的中方院校之一,在外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上有着自身特色,为推动我国区域学发展贡献了力量。探析黑龙江大学区域学(又称俄罗斯学)学科建设,以期对我国区域学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区域学;俄语;黑龙江大学
一、区域学学科建设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更是使全球和地区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不断发生,我国的外语人才教育也应当顺应和把握时代发展的大潮,培养时代需要、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越发凸显,对外语人才的通识知识和非外语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因此教育界对区域与国别人才(也称区域学)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1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设区域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高校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作为俄语通用国,处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带,利用俄语进行对俄语国家的国别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对俄语+区域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处在一个起步不久且正在快速推进的阶段,各大外语或综合类高校依托原有的俄语专业开设区域学专业或方向,建设相关研究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机构支持,如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去与国别研究院及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語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各高校凭借深厚的外语教学经验和别具特色的区域国别建设理念,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变化和正在进行的国内教育转型进程中探索适合国情的人才培养道路。
二、国内外俄语+区域学学科建设现状
俄语+区域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被国内外学界所积极探讨,不同国家的学科定位不同带来的学科建设角度和方向也有较大的差异。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于俄语+区域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俄语专业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俄语+区域学的人才培养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是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我国高校陆续在原有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下开设区域学这一方向,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2)新文科视域下对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问题的相关研究,新文科的提出是我国人文社科教育模式面对时代变化做出的转型,在外语界引起强烈反响,在俄语界暂未受到广泛关注。部分高校已经实行的俄语+区域学专业实际上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可行方向和有益探索。3)俄罗斯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新方向的教学改革研究,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等加强大国外交和国际合作的政策对俄罗斯学这一研究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在学科建设上要求更加系统化、综合性、借助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等。4)对我国区域学专业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讨论,中国作为崛起的东方大国,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关系变化不断加快,开设区域学这一专业服务于我国战略发展,对这一专业的建立、规范与完善可以给我国新时代战略提供人才和治理支持。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俄语+区域学专业人才和学科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和俄罗斯。1)俄罗斯学术界对境外俄罗斯学问题的研究,由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校长阿·鲍·阿兹博罗多夫教授等人合著的《国外俄罗斯学(教程)》2013年正式出版,面向高等学校学生、教师、研究中心研究院和所有对俄罗斯学问题感兴趣的人士。其中第五章、第七章分别谈及中国的俄罗斯学发展问题与国外教科书中的俄罗斯学问题,其他章节对西方苏联学沿革与当代英美俄罗斯学研究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比较了德、法、奥地利等西欧国家的俄罗斯学研究概况,还介绍了土耳其、波兰等国的俄罗斯研究状况。2)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欧美国家的俄罗斯学研究,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与其最终确立“国际主义”对外政策方向的历史性转变有直接关系。专门针对俄罗斯的区域学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时期是最为活跃的时期,苏联解体后至今是一个面临多重挑战的发展时期。二战结束后到苏联解体期间,以苏联学为主,对苏联的经济、政治、历史、外交、社会文化、语言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研究,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俄罗斯学研究努力摆脱冷战时期的影响,朝着多样化发展,众多高校开设针对俄罗斯的区域研究专业,例如哈佛大学开设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专业、纽约大学开设俄罗斯与斯拉夫研究专业、耶鲁大学开设俄罗斯与欧洲研究专业,吸纳有俄语基础和英语研究能力的全球人才至美国学习和研究。顶尖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架构配合众多跨学科的科研中心使针对俄罗斯及东欧地区的区域学呈现出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在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拥有显著优势。
三、黑龙江大学区域学学科建设实践的思考
黑龙江大学作为拥有深厚俄语教学与科研底蕴的老牌院校,在外语复合型人才——俄语+区域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有了很多成功经验,如2013年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俄罗斯学专业博士点、在上合组织大学框架下与俄罗斯多所院校开展校际人才联合培养及合作交流等。黑龙江大学的俄罗斯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具有其自身学科建设特色和思考,为我国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提供了推动力。
第一,以语言能力为基础。黑龙江大学的俄语专业教学已有近80年的历史,所具备的教学经验、书本文献资料、专业师资队伍在全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中皆位于前列,俄语+区域学这一方向的要求就是学生需要具备较为扎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储备,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语言技能全面发展,在熟练掌握俄语的基础上,拥有第二外语英语的口、笔译能力以及阅读专业相关文献的能力。黑龙江大学开展俄罗斯学相关人才培养,使学生在达到语言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利用语言从事国别与区域的相关学习与研究工作。
第二,培养目标清晰。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区域学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下的区域学方向和单独的俄罗斯学专业,二者隶属于不同的教学单位,因此在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方面有所不同,但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类似,即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的高级俄语专门人才。依托本科四年学习打下的俄语语言与文化基础,利用所具备的语言优势对目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既能够满足于未来求学深造和就业的需要,同时也能够用所学所研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智慧。
第三,培养计划因人制宜。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和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袂合作,根据所在培养单位的师资和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导师和课程选择,旨在让每个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学习兴趣制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培养方案,避免千篇一律的学习计划影响后续学习。在导师选择上,采取师生自愿互选以达到最大匹配度;在课程选择上,培养单位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可供选择,除了必修的学位、公共必修课以外,学生可以根据学分完成情况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对应的学位方向课和公共选修课课程,最终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个人培养计划。
第四,学术活动丰富。除课程学习外,黑龙江大学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研究生论坛及其他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学术知识普及与交流。受新冠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的线下学术活动转为线上,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以及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俄罗斯高校的区域学专家为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丰富学术知识,夯实学习成果,拓展学术眼界。
四、总结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下的俄语+区域学方向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需求号召,思索新文科建设下俄语+区域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在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依托原有的俄语专业基础优势,在上合组织大学的框架下扩大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旨在培养既具有俄语语言能力又掌握区域学专业知识的俄罗斯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在近些年中培养出了一批服务于区域研究的优秀人才,值得我国俄语+区域国别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常俊跃,李莉莉.增设国别区域学专业,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设立国别区域学专业的思考[J].外语界.2020(03):29-35
[2]刘鸿武.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J].国际观察.2020 (05):53-73
[3]马亮.“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語专业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俄语教学.2019(01):91-96+20
[4]王钢.新文科视域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态势分析——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02):74-79
[5]徐来娣.从“强化教学”到“俄语+俄罗斯学”——南京大学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J].俄语学习.2019(03):34-39
作者简介
肖寒冰(1998-),女,汉族,安徽省宣城市人,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与国别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黑龙江省外语学术交流基地课题《外语教学中俄语+区域与国别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项目编号:S2020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