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体育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10 08:59胡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务教务处院系

胡航

一、体育院校教务二级管理产生的背景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和“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提出,为我国高校提升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值此特殊时期,成都体育学院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

2018年,成都体育学院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通过此次评估工作,成都体育学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调整,教务处下属教务科分为教学运行于学籍科、实践教学与考务科;下属师资科、教学质量科转变工作职能,分别成立为校级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从宏观层面上完成教评分离,进一步明确了校级职能部门的分工与责任。成立教务员、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队伍,教务员作为二级院系基层管理人员,上配合教务处进行教学调度工作,下配合教师的授课安排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是对教学各种信息,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学风建设等进行收集和反馈,深入到班级中,广泛收集同学们对每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课后答疑辅导等教学环节的意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调整及相关队伍建设,成都体育学院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已初具规模,但并未全面推动实施。

二、体育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成都市域内“985”、“211”、部属高校等,发现二级教学管理已成常态化,院校教务管理职能日趋扩展,在招生人数、规模不断增大的快速发展大环境下,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分担了学校教务处的部分职能,其中包含:日常教学运行、校内外实践教学、教育教学改革、育人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在加强二级院系教学建设的同时,也明确了相关院系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

笔者从成都体育学院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对比发现成都体育学院在实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尚存以下重难点亟待解决。

(一)管理理念还未能完全转变

在“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和高校逐步扩招的背景下,教务工作量也逐渐增加,日趋繁重,大批量的数据处理与日常管理事务交错其中,管理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教务系统在处理面对日常工作困境时显得捉襟见肘,功能的延伸性有待提高,已无法满足“双一流”高校教务管理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成都市域内“985”、“211”、部属高校等高等院校,皆以施行二级教务管理,成都体育学院依旧采用“垂直领导,统筹安排”的管理模式,即由学校教务处统筹安排各项教务事宜,以通知的形式下达至各二级学院,并由专人负责催促督导二级院系完成,工作的方式方法依照具体工作要求及长期积累经验按部就班的完成部署的相关工作。此种工作模式,长此以往容易弱化学校教务处的职权影响力,也易导致二级院系面对教务相关工作时产生惰性思维,最终会导致二级院系面对教务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思想层面上固步自封,不易接受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二)二级管理制度中职权不明确

周济早在2005年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相对而言,高校的教学管理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高等院校教务二级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二级院系教学运行的“独立性”,即职能权利下放至二级学院。学校教务管理既要把工作职责交予二级院系,也要赋予其相对独立的权利。截至目前,已实行二级教务管理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仍存在部分职责与权力下放不明确、不彻底的问题。一是学校教务管理层将相应的教学运行

在二级管理制度中,职权分配是学院运行的核心。学校管理层既要下放职责与任务给二级院系,也要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但是在目前实行二级管理的高校中,大多存在职责与权力分配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一是学校教务处将相关的日常教学运行、校内外实践教学、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职能下放至相应的二级院系,但主要的权力依旧掌握在学校教务处,并没有达到权力与职责的完全分配。二级院系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所能支配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充分行使自主权。二是部分高校教务处将所有职责与权力完全下放至二级院系,顶层设计缺乏集中引领作用,未能发挥指导与监督职责,从而使二级管理运行渐行渐远,逐步脱离轨道,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高效运作的保障,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成都体育学院缺乏一套规范健全的二级管理规章制度,二級院系教务员在工作中缺乏相对应的制度可依,工作缺乏规范度,流程过于随意,经验主义盛行。

教务二级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相对于学校层面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言,容易造成工作中无法结合二级学院特色,行事果断力容易造成偏差,逐步重复使用经验主义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教务二级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则容易使二级院系思想保旧,对敏感、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难以规范化执行,且又由于二级管理保证了其相对的独立性,教务工作人员面对此类问题容易工作相互推诿,无法有效的刺激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强体育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理清思路,破旧立新,优化管理理念

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教务管理理念,已无法适配“双一流”建设与发展。面对抢抓“双一流”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高质量、内涵式的教务管理理念值得深思,破旧立新,从工作方式、方法上着手,首先要创新工作理念与模式,不断思考如何高效完成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师生,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需求。因此,破旧立新,逐步强化教务管理理念首要的任务是要转变管理者的思维逻辑,不能循规蹈矩,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接受新型的管理理念,引进更为先进的管理系统,改变其传统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脱离固有垂直上下级的关系,逐步树立二级教务管理在二级学院内部教学管理的主导地位。

(二)完善二级管理制度,权责划分明确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管理人员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更是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二级教务管理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针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制度完善来言,需从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从工作岗位目标、任务职责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从而对在岗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规范,确保教务管理的高水平、专业化的程度,从而提升教务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二是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多点位出发,从运行机制的特点出发,采取多元化的考评方式组织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来对教务员的工作情况做出多维度的考评,并将考评成绩与薪资待遇、职称评等等进行挂钩,充分激发教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晋升机制,明确适合教务管理人员职级职称的晋升机制,使其与一线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并行,为其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一次来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三)优化教务管理人员配比,加强教职队伍建设

随着二级教务管理的不断深入与细化,大多数的教务管理人员还未完全领会二级管理的精髓,短时间内无法快速的适应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与工作方式,造成了工作疲于应付,久而久之缺乏创新精神与主动意识。因此,高校要积极引进新型管理人才,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调配生师比,以适应二级教务管理的大环境。与此同时,加强并督促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定期开展相关职业能力培训,不断强化二级教务管理队伍,进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教务教务处院系
关于教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好处费
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经验略谈
学校教务处在推动学校变化方面的探索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高职院校教务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探究
写在最后
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