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南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也是书画艺术的天堂,当我们徜徉诗画乐园时,就会发现,诗歌和绘画的表示手法竟然有许多相近之处。就审美标准来看,诗歌讲究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和意境美,而绘画则追求线条美、墨色美、构图美和意境美。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诗画同源”吧。
诗画作品都是强调意境的,而意境则是由作品中众多意象元素构成。所谓意象艺术,就是不完全的描摹客观现实,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把他的感受、情感、观念和个人独特的审美理想,运用变形、夸张、重组的手法表现出来。笔者在此想从诗画鉴赏的角度,特别是从诗画审美标准的相近之处,谈谈关于诗画审美的共性问题。
一、诗歌中的意象元素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就无法读懂诗歌。意象是精神与物质的融合,是情感和思想的物化,是诗歌的灵魂。我们通过对意象的解析,就能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先看个例子:杜甫诗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中的“花”,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但花在现实世界中是不能象火一样燃烧的,让花“燃”,就是诗人给予“花”的一种灵性。这样,一个绝美的、诗意盎然的意象就出现了——好一个燃烧的花!
所以说,没有绝美意境的诗,算不上好诗。那么,意象和意境是什么关系呢?几个意象组成意境,浑然一体的几个意境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最终构成了诗人的境界。所以说意象小于意境,意境小于风格,一脉相承的风格最终构成了诗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意象就是诗歌的第一要素,也是诗歌的最小元素。
二、中国画中的意象美
意象是中国画创作的永恒的追求,这是创作者个人对事物的感悟、对笔墨的运用和人生历练的直接映照。中国画不论在表现物体还是在反映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方法。画家们对实体和形态在概括的过程中,不是运用写实的手法,更不注意追求形象的真实性,而是注重追求对形象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形象的意识和神韵来揭示所描摹物体的本质特征。在塑造对象时,注重对物体的含蓄刻画,强调寄寓性、曲拆性和抒情性。由此可见,中国绘画艺术的表达和审美艺术注重的就是“意象”。
我们简单地归纳一下:首先是中国画历来讲究“画有尽而意无穷”。画家不是直接对外观进行逼真地模拟,而是根据绘画者的记忆和印象,凭借想象来塑造形象,强调绘画的主题思想,注重作者的精神活动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重意轻形,不拘泥于具体的物象。。
此外,中国画不是也不要求是客观自然景观的再现,它是画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中国画创作者极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躁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郭若虚说:“画乃心印”,“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证明历代山水画家都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志,倾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
总之,意象是中国画创作的永恒追求,中国画意象的营造是创作者个人对事物的感悟,对笔墨的运用和人生历练的直接映照。认识笔墨的外在应用性和内在学术性价值,探寻造化生機的动静相间,捕获心象的个体品性是中国画意象创作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创作者完成表达指向的学术追求。
三、诗画同源值得我们探讨
在中国,具体而言,诗画同源产生有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中国的诗歌、绘画都是作者展现自我,言志抒情的重要途径,诗画既是自身思想感情宣泄的外在表现,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索,尤其是画与诗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的一致性。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这样说: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中国的诗画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地表现了中国文人善于用心灵来表现记录生活中的情境,领悟宇宙及悟“道”的一种方式。
其次,中国画在发展中,尤其是当诗歌达到创作高峰的时期,大量的画作有题画诗的出现,或以诗歌作为创作画题,出现了大批富有诗意描绘诗歌意境的绘画作品,这首先是画家对画作的一种创造性发展,更是诗画意境的一致性的重要表现,对诗画同源的一种验证。
第三,大量文人涉足了绘画领域,促使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的参与,使得绘画不再是画匠的一门手艺,而是文人展现才华的一种表现,这样就增加了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分,使绘画在寄型、寓意、怡情上与诗歌一致。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绘画的地位,对文人绘画兴趣的产生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后一大批文人画家涌现,文学作品的内容常常被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文人的参与也促进了绘画理论的产生与繁荣。
第四,山水景物诗同写意画之中的山水景物画的发展具体结合,致使读者能通过诗歌体会诗中的“画境”,观画者能从画景中领悟其所表达的一种具有诗歌一样的富有诗意的画作,而使诗画真正成为互通的艺术载体。
四、启示和感悟
从意象的窗口看诗画,关健是这个“看”字,这里的“看”,其实就是指艺术欣赏。须知,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创作是欣赏的对象,欣赏的需要推动着创作,批评促进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普遍提高,批评水平又因创作和欣赏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所以写下这段话,是希望朋友们在繁忙的艺术创作之余,多多去欣赏别人的诗画作品,提高自已的艺术欣赏水平。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说过:“不能绘画,不是画家。只能绘画,也不是画家。不会写诗,不是诗人,只会写诗,也不是诗人”。大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的确,不是一个博学的人,怎佩得上艺术家的称号?
诗画欣赏,不仅这个过程是美好的,其中我们还会有许许多多惊奇和感悟。因为当我们沉迷此中后,就不仅仅是一个欣赏者了,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成为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者。作为欣赏者,我们不仅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艺术家直接给予的言内之意和画内之情;我们也可以从艺术作品外获得艺术家所间接给予的言外之意与画外之情;我们更可以从艺术作品内外获得艺术家不曾设想过的意外之意和情外之情。
艺术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传承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艺术,是人类的永恒之梦,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那就让我们在这片家园里辛勤地劳作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