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辉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经营规模持续发展和业务不断扩张,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同步持续攀升,“两金”占资过高的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性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就需要雄厚的资金为依托,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两金”占资比重过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两金”压控的重要性的阐述,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两金”压控;重要性;措施
一、“两金”的概念
“两金”是指企业应收账款等债权和存货两者占用的资金,简称为中央企业“两金”。建筑企业“两金”是指应收业主单位工程款、材料款与工程项目中已完工未结算的总称。其中,已完工未结算通常是指已完工程量未向业主单位进行计量审批或正在审批的施工产值(也叫做施工工程量)。
二、“两金”压控的目的
“两金”压控也就是指减少上述指标数值余額,目的是加快已完成工程量的计量及加快已计量工程款的回收,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强企业现金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目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三个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排在首要位置。它是企业保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也是判断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两金”的形成原因
近年来,受国际格局形势动荡、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升值、市场环境波动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有企业资金紧张或资金缺口较大,企业举债规模和财务费用日益提高。部分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企业重组、产权转让,负责人变动频繁,导致付款手续多次转手或付款申请被动搁置,加大了应收账款等债权回收难度。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现金流的变化,加大应收账款清收清欠力度,将实现净现金流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四、“两金”压控的重要性
资金作为企业健康运行的“源泉”,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有效加快资金回笼与资金周转是保证企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前提。 “两金”占比过高,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升高,财务运行状况恶化,甚至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步履艰难。目前,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等债权的回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未意识到资金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源泉”。企业必须对“两金”压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找出问题关键所在,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降低“两金”占用风险,提高“两金”周转率,优化资产结构,保证企业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对建筑企业来说,“两金”压控要在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首先,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及时找监理和业主完成工程计量计价的审批,加紧各类款项的回笼。其次,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合理筹划,充分考虑采购、运输、清关等环节对所需各类材料、配件的影响,以达到不占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存货当中为目的。再者,对于已经形成的应收工程款,要与业主积极沟通,及时拨付工程款;如遇业主资金困难,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形式回收欠款,也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保理业务、账优益等业务进行债权出售,及时回收资金。
五、“两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
各类应收款项长期挂账无法收回,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二)各种考核指标牵引下导致的“潜亏”
目前,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为所管辖企业下达了经济考核指标,由于这种绩效考核机制的存在,为了完成收入、利润、新签合同额等指标,部分企业一味的盲目扩张,占有市场份额,没有考虑资金流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潜亏”的风险,危机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三)内控执行力不够
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部门间缺乏相互监督,也未切实执行相应的应收账款考核制度及清欠责任落实制度。
(四)合同与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欠缺
企业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有效的合同及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没有建立明细台账,客商管理混乱,往来对账不及时,询证函回函率较低、相符比例较低,且重视程度不够,无有效管控措施,最后造成清收清欠依据不充分。
(五)合作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缺失
大多数企业没有自身的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缺乏对应收账款等债权的风险识别及全过程管控。对于外部企业,没有统一的客户资信评级,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管理系统。企业在追求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未能将应收账款等债权进行全过程追踪管理,极大地增加了坏账的风险率。
(六)各类保证金、保函缺乏追踪管理
投保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还存在回收风险;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不能按照约定退回解除,不仅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而且产生延期手续费,增加企业财务费用。
(七)职能部门分工不清
甚至存在部门间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职能划分不清晰,没人具体负责合同的管理及应收款项的清收清欠工作。
(八)存货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企业存货管理机制内容过于笼统,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存货业务管理与财务核算混淆现象。有些企业存货全价值链管理中涉及部门较多,对存货出入和存货积压管理混乱,存货周转率低下。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难以达到最佳占用的平衡状态,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处置措施不够完善。
(九)金融手段清收缺乏
企业没有积极运用现代金融政策和手段进行项目尾款和工程欠款的回收,缺乏与各大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融资平台的联系,运用债务债权整合、应收账款保理、账优易等业务回收应收账款,压控“两金”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