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期间“深圳天气”两微一端气象服务成效分析

2021-11-10 04:53周佐欢饶华炎蔡然郭宏博张超唐小新
广东气象 2021年5期
关键词:个例暴雨深圳

周佐欢,饶华炎,蔡然,郭宏博,张超,唐小新

(1.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广东深圳 518000;2.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40;3.深圳市气象局,广东深圳 518000)

深圳地处珠三角沿海地区,受西风带系统和热带系统影响,汛期时间长,气象灾害多,其中暴雨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暴雨,一般具有突发性强、短时雨强大、过程雨量大等特点,容易导致城市内涝和水浸、山体滑坡等灾害,对经济、交通和人民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1-3]。暴雨期间的微博、微信、App渠道(简称“两微一端”)新媒体服务渠道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省市气象服务机构对“两微一端”服务的应用也越发普及[4-5]。朱平等[6]基于广东省气象局官方微博多年的服务实践经验,对微博气象服务的业务定位和发展思路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指导意见;谢坤等[7]基于“深圳天气”微博和微信的维护经验,将两种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微博适用日常随时分享、灾害性天气下高频发布天气信息,微信适合重大天气前推送气象服务信息;杨武等[8]通过研究重大灾害天气过程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服务手段、渠道和效益,探索政企常态化合作模式,解决了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曹梅等[9]通过研究“深圳天气”微博、微信和App在台风、暴雨和冷空气不同天气过程中的用户数量变化和公众关注度变化情况,得到其所反映的用户行为特征。近年来,城市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尤其是局地性突发暴雨过程,更是不胜枚举。与此同时,新媒体气象服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在暴雨天气过程来临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摆在如今气象服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几次暴雨过程中“深圳天气”两微一端的服务数据,总结各渠道用户的反馈特点,提出有效提高各自服务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1 深圳气象新媒体服务现状简介

“深圳天气”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作为移动时代的服务主力军,一直以来处于全国互联网气象发展领先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稳定、及时、精准的气象服务。“深圳天气”微信作为深圳市气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主动推送和自动回复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预警预报、旅游出行、业务办理等气象服务,多次获得“广东省互联网政务论坛最具影响力公众号”。“深圳天气”微博作为深圳市气象局官方微博,主要提供深圳当地天气服务,以及关注并传播国内外的一些重要天气事件。微博通过审发分离机制,24 h实时跟踪天气变化,应对突发天气,凭借幽默风趣的风格,将专业且生硬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巧妙地转化为普通大众听得懂的、愿意听的语言,深受广大网友喜爱,连续7年曾在全国政务气象类微博排行榜中排名第1。“深圳天气”App同样作为深圳市气象局移动端的服务主力军,预警定制化推送服务和智能语音对话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在台风“山竹”期间,日点击量突破1.6亿,App Store(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排行榜第2名。两微一端渠道在深圳气象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典型个例新媒体服务数据分析

新媒体渠道俗称“两微一端”,主要包括微信、微博以及App客户端,其中微信的菜单点击数表示菜单被用户点击的次数;App客户端的用户点击数表示客户端请求后台的次数,如请求最新的天气数据,打开页面等。两者均能有效地反映用户的使用情况、活跃程度等。微博的阅读量表示在微博的所有平台中,某一条微博被网友看到的次数,包括微博网页版、手机版、官方客户端、其他第三方的客户端、部分基于微博的应用等,同样能有效地反映粉丝关注程度。

本研究选取了2016—2019年的6个暴雨过程,对其中“深圳天气”微信、“深圳天气”App的用户点击数,“深圳天气”微博的用户阅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暴雨个例在本次天气过程中发布的暴雨预警级别均在橙色或以上,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本次个例发生时间前后的天气过程对该个例所反映的两微一端数据产生影响,故所选取暴雨个例还应遵循其前后3 d或以上均无或只有少量降雨的原则。具体个例见表1。

表1 暴雨个例天气背景

2.1 过程发展时间与用户变化分析

为便于统计分析,本研究确定暴雨当日为过程雨量最大日,而用户互动明显激增当日为用户关注日,分别选取最大日和关注日的用户行为数据,与用户关注日前3 d平均数据作比较,得出对应结论,以便后续过程中为提高服务质量做参考(表2)。

表2 暴雨过程两微一端渠道关注量变化万次

将关注日前3 d的平均用户数据作为日常平均的数据,通过分析表2可知,第一,对于关注日,微博阅读量上升幅度最高,平均上升幅度达到了158%,这说明一旦天气变化形成焦点话题,微博渠道易于持续发酵;第二,对于雨量最大日来说,微信的上升幅度激增,平均增幅超过600%。说明降雨过程发生当日,人们首要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是微信,微信是目前日常生活中信息获取最便捷的渠道;第三,综合3个渠道在两个统计日的情况来看,App变化最小。分析其原因主要应该是基于App获取气象信息的用户已形成了固定的使用习惯,当作日常关注天气的渠道,多数用户在平日打开App的次数也比较多,因此有无暴雨发生对其使用量变化产生的影响相对不明显。用户行为习惯的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关注日(a)和雨量最大日(b)两微一端服务数增幅统计

2.2 过程发展时间与用户关注提前量分析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分析暴雨覆盖范围、公众提前关注的时间节点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掌握各渠道的传播特点,对今后的服务过程中重点发挥各渠道的传播优势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研究选取的个例中上述相关数据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两微一端用户关注提前量分布

从表3可以看到,暴雨影响范围越大,市民关注日就越提前。从年际跨度来看,两微一端关注提前日数,在近两年均有明显提高。这主要也是得益于新媒体技术和渠道的普遍发展。另外气象主管部门近年来在气象服务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改进了服务方法,也同样功不可没。

横向对比两微一端3个渠道发现,对于暴雨过程而言,微信的提前关注量最高,再一次充分说明了微信渠道传播的便捷性和有效性。6个过程中,有4个推文日也为用户关注日,说明微信图文推送服务能有效提升用户对暴雨天气过程的关注度。另外两个过程中,个例2关注日比推文日早2 d,主要原因是16日已出现局地大雨,引发广泛关注;个例5关注日比推文日晚了1 d,是由于该次过程前期预报明显偏小,推文内容也与暴雨宣传关系不大,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说明微信推文的服务效果与预报精准度密切相关。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微信推文日与关注日的关系

微博的提前关注量最低,有50%过程都是降雨当日才引发关注陡增,主要原因在于微博实时互动的传播特点,以至于很快会被新的话题淹没,难以提前酝酿热点话题。App的表现则居于微信与微博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2.1节App用户稳定的使用习惯导致暴雨过程对其使用量变化影响不明显。

3 结论

综合分析发现,微博渠道的特点在于互动性高、传播面广,一旦形成焦点话题,易于迅速发酵。对于重大影响的天气过程,应发挥好微博宣传的优势,掌握好节奏,有效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推广。由于微信在日常生活中超高的使用率,利用其传播的便捷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提前宣传普及,也是有效提升暴雨过程期间的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App用户的使用行为最为稳定,这一点应重点挖掘,大力发展App忠实用户,使之在未来日常气象服务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个例暴雨深圳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四川省春季一次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
暴雨袭击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四川盆地南部一次冬季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