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鹏
(烟台市水文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0)
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一定原则,用一定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站网情况能够直接反映本地区或本流域水文工作开展情况,站网密度的达标情况,直接影响水文基础资料的采集,影响重大工程建设,影响是经济社会发展。
现阶段按照《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2013)的指导思想,水文测站按照观测项目分为流量站(水文站)、水(潮)位站、泥沙站、降水量站、水面蒸发站、地下水站、水质站、墒情站等。按照设站目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划分标准不复杂,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各类测站的数量确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各个地方出现了测站数量不确定,测站统计不全面的问题。
现阶段,水文服务从单一的面向水利服务拓展到面向水利部门、应急部门、生态部门、环保部门,从而使得我们传统监测水文向“应急水文、生态水文、资源水文、社会水文”转变。国家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供给侧改革,面向不同的受众,如何让他们更能接受水文工作。水文工作需要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如何能够把水文工作说的更透彻,站网规模和监测内容如何去表达,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大。
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没有统一标准,水文部门可能都搞不清楚,站网类别及各类测站数量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从部到省到市,对于站网数量都没有准确数据,其实关键在于分类的标准没有确定。
现阶段,各类测站重叠,一个站存在多个属性,一个站存在多个监测项目,同时监测项目有的是基本站的,有的是专用站的,多个维度相叠加。确定标准,以哪个为最高级别是分级管理需要首先确定的工作方向。
一种是向内,一种是向外。向内就是对应的水文工作,从专业的角度,规范规定要求进行分类,两者兼顾。其二向外就是面向水文以外,用更让大众接收的视角进行分类,同时也要参考规范要求进行,但侧重点在于以监测内容进行划分。
其一,以高级别为准。如一个站有多重身份,以最高级为准进行统计,去掉重合站。以门楼水库水文站为例,其观测项目包含流量、水位、降水量、水面蒸发量、水质、墒情等,按最高级分类,它就是一个站,但按监测项目分类它就变成6个站。其二,以监测项目为统计基准,不去掉重合站。这种情况就是面对地方服务设置,简单来说,就是要让服务对象了解本区域有多少雨量站、水位站、流量站、水质站,在计算站网密度及进行重大项目建设时是非常有必要的。还是以门楼水库水文站为例,它包含6个监测项目,在这种统计方法中就要按照6个站进行统计。让政府充分了解本区域水文监测情况,有哪些水文监测资料,我们水文部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服务。
按照以上的分类、分级原则,烟台地区各类测站分类可以按照以下两种原则进行分类,一是以最高几倍为主的各类测站统计,二是以监测项目为主的各类测站统计。方案1和方案2分别见表1和表2。
从两者的统计表可以看出,首先,第二种方案统计的测站总数明显多于第一种方案。其次,从监测项目为主的统计来看,各类测站丰富且数量多,这也符合水文工作服务地方的要求,更能展现水文工作的各个方面,更丰满一些。所以对外,建议使用以监测项目为主的划分标准。第三,而从更高级别为主的统计结果来看,这种方式在测站类别划分,测站管理方面优势更大,便于我们内部管理使用。所以对内,建议使用以最高级别为主的测站统计方案。
表1 以最高级别为主的各类测站统计情况
表2 以监测项目为主的各类测站统计情况
对于下一步数字化水文工作是必须先前解决的问题。“数字水利建设”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程,数字水文作为数字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测站分类与分级对于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开展将不可跨过的重要步骤,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水文工作覆盖多方面、多领域,传统水文对于水文测站的划分不能够全部体现水文价值,在众多领域无知名度。而实际上水文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不被社会认可。通过水文测站分类分级,提供多方位的水文监测数据,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决策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水文信息。
通过合理化的站网分类,对于站网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分清了才能管好了,提升工作效率。
(1)水文工作者应全面掌握水文站网信息、水文监测资料情况,在开展测站分类分级工作中才能提供最准确的基础信息。
(2)建立测站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测站综合信息。系统中应包含测站沿革、测站历史资料、历史极值、人员组成情况、设施设备清单、设备维修提醒、设备报废提醒等等,科学化管理水文测站,提升行业水平。
(3)制定全国性的测站分级管理标准,指导测站建设、升级、改造工作。对测站分类分级进行顶层设计,细化分类分级要求。全国水文应确定标准和准则,对各类测站进行摸底,有计划、有层次的进行测站升级改造,建立一整套分类分级建设标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