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凡
(山西阳中新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阳泉 045200)
气凝胶材料主要是通过工艺制备获得的新型材料,主要工艺有溶胶—凝胶、干燥等方法,制作出密度、折射率、热导率低、空隙率较高的多孔材料。此类材料耐高温性能优越,因此在建筑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同时,材料制作周期和成本的可控性强,因此,可以替代传统建材,研究此类材料在建筑节能、保温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气凝胶材料属于由超微粒子所组合制作而成的固体材料,有硅系型材料,有硫系型材料,还有碳系型材料。碳气凝胶和SiO2气凝胶较为常用,因为上述材料密度低、粒径小,表面积和孔隙率较高,微观骨架间隙在纳米级别。因为气凝胶当中的小气孔规模庞大,尺寸均匀,材料导热系数在0.013W/(m·K),要低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因此,可以看出气凝胶材料拥有保温隔热优势[1]。
气凝胶材料属于多孔结构、内部填充胶体的轻质材料,因此,外界环境温度在25℃左右时,材料的热导率不足0.018W/(m·K),材料的平均孔径大小在10~20nm之间,材料密度介于0.06~0.18g·cm-3,最高耐热温度1600℃,材料耐火程度A,比表面积700m2·g,材料空隙率介于95%~99%之间。
西方国家通常将气凝胶材料应用于建材制造或航天材料制造等领域,还生产出用于商用的产品。我国在气凝胶领域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无论是气凝胶材料的制备,还是此类材料的性能检测,又或者材料的开发应用,都获得诸多成果,总结诸多经验。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盐作为材料,使用溶胶凝胶方法,配合临界干燥工艺,制作而成二氧化钛气凝胶。
气凝胶材料合成阶段,主要是经历“溶胶—凝胶”、干燥两个步骤,添加前驱体,作为催化剂,获得湿凝胶,之后经过干燥步骤制备气凝胶。
在“溶胶—凝胶”阶段,主要经历三个步骤,转变胶体溶液,使其变成无序、连续网结构,溶液内原料水解发生反应,反应以后,分子缩聚,溶液内部会形成小粒子簇,若粒子数量逐渐增加,会变成大粒子簇,出现络合反应的现象,获取凝胶。经老化步骤后,凝胶之内网状结构经过络合反应被黏结,因此结构稳定性更强,结果网络逐渐变得更加粗壮,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然后通过干燥处理,防止凝胶结构出现塌陷问题,导致制备过程失败。通常而言,老化阶段需要利用乙醇溶液,在特定温度环境之下,保持老化时间7d,根据老化要求对溶液进行更换[2]。
在凝胶老化以后,还需要采取干燥处理措施,之后才可获得气凝胶。当前,制备气凝胶需要利用常压干燥、超临界干燥以及冷冻干燥等技术。其中长压干燥的应用需要对前驱体进行处理,之后让材料具备疏水性,之后经过加热和升温等工艺,来获取气凝胶;应用超临界干燥主要是转化湿凝胶内部需干燥介质,使其处于超临界状态,降低其表面张力,使张力值为0,这样凝胶结构不但性能优越,而且整体性好;运用冷冻干燥这一技术,通常是通过升华介质的方式,让凝胶处于干燥状态。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的运用,获得气凝胶材料,其物理性质优越,本质原因是微观结构较为独特。而材料微观结构和及制备过程工艺的运用息息相关,所以为了保证气凝胶材料在建筑领域的高效运用,需要关注其制备工艺的改良,根据建材行业对此类材料的应用需求,优化改进,才能发挥材料应用优势。
在建筑结构当中,玻璃外窗最重要组成部分,窗体在建筑结构当中既有通风和采光的功能,还能增强建筑美感,让人员的居住体验更好。实践研究表明,窗体结构损失的热量占建筑热量整体损失50%左右。以往建筑窗户使用硅酸盐玻璃,透光性、隔热性相对较好,然而,无论是遮阳系数,还是导热系数都相对较大,因此建筑仍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利用气凝胶材质玻璃能够改善传统材料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因为此类材料热学性能优越,合理运用能够降低室内热量向外部扩散,隔凉隔热,提升透光性。研究人员利用室内实验,在双层玻璃间填充此类材料,利用实验仪器,测试玻璃板对太阳辐射、光照强度等。结果显示,气凝胶材料后,玻璃接收太阳辐射的趋势无波动,室内采光率也恒定,使用此类材料可以降低太阳辐射,让材料散射辐射增加。实验过程,可测量室内光照度,按照《建筑采光的设计标准》来分析结果,采光系数需在15%,使用气凝胶材料后,玻璃采光系数可超过20%,可见,此类材料不影响建筑采光效果。且使用此材料,建筑室内不会受太阳直接辐射,所以和中空玻璃对比,室内光线柔和度更好,能够满足人们保护眼睛的需求[3]。图1是气凝胶材料应用以后太阳辐射、可见光透过量折线图。
图1 太阳辐射、可见光透过量折线图
气凝胶颗粒主要指SiO2分子凝结而成的颗粒状物质,按照其性质,可将其分为亲水性颗粒,疏水性颗粒。这种材料可以采取一次成型的方法进行制备,还可以采取二次成型的方法制备,前者会利用催化剂甲酰胺,并且使用凝胶前驱体水玻璃,借助溶胶-凝胶的方法将材料制备出来,后者是先将凝胶颗粒制备出来,之后根据需要的尺寸,制备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物质。鲍尔运用上述技术制备出凝胶颗粒在1μm的材料,由于制备流程简单,所以能够实现商业化生产。生产过程对气凝胶颗粒密度、大小等进行合理控制,将其添加到无机材料中,制作保温砂浆,根据建筑墙体的外保温施工需求,调制成不同比例,还可以作为墙体的填充材料,提高建筑保温性能。
当前,建筑墙体主要利用PS和无机GF毡作为保温材料,但是上述材料使用年限相对较短,还存在安全隐患。气凝胶隔热板(下文简称AIP)属于新型隔热材料,热导率极低,且安全性能高,EPS和GF材料厚度在100μm,AIP材料的厚度在30μm。AIP隔热板有如下几种类型:①气凝胶—纤维毡复合材料;②气凝胶—纤维—三元遮光剂复合材料;③气凝胶真空材料。
研究人员利用“溶胶—凝胶”的方法来进行气溶胶制备,之后与GF毡进行混合,就能获得复合凝胶,在表面改性、老化等处理以后,在运用常压干燥这种技术,就能得到AIP绝热材料。通过测试,上述技术具备的材料导热系数0.0208W/(m·K),和EPS材料、GF材料相互对比,AIP材料性能更加优越,材料性能对比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隔热材料性能参数对比
经实验,处于温度升高环境之下,AIP材料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和传统的隔热材料对比,AIP材料的低温波动的控制效果最好。
在现代化建筑当中,热量损失为建筑主要能耗,所以建筑在施工期间,保温、隔热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气凝胶混凝土材料的隔热性、保温性都相对较好,和其他泡沫类混凝土材料对比,质量更轻,所以在现代化建筑当中应用广泛。传统建筑行业,超绝缘材料大多选择SiO2气凝胶,在混凝土当中添加体积分数60%气凝胶材料,就能得到导热系数0.26W/(m·K),密度1000kg/m3材料。研究人员对于此类材料导热系数、气凝胶占比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制作出气凝胶占比50%,导热系数在0.55W/(m·K)的材料。但是上述保温材料无论是导热系数,还是密度都相对较高。如果向混凝土当中添加超绝缘类气凝胶材料,可以将其导热系数、密度等降低,但是使用效果远远不如加入泡沫。除此之外,如果气凝胶加入量相对较高,还会增加成本,影响其工程化应用。
研究人员将泡沫、气凝胶同时向混凝土当中添加,制作三元气凝胶泡沫混凝土材料,因为材料质量本身较轻,颗粒具备支撑作用,所以气凝胶混凝土在和其他类型泡沫混凝土的密度相同的时候,成型效果、强度等更加优越,热导率更低。
总之,建筑领域传统建材的应用由于其密度高,且热导率高,因此,可能出现使用寿命短、安全性能低这类问题,和当前建筑领域持续发展与节能降耗方面要求不符,还会制约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探索开发更多新型建材。气凝胶材料拥有低密度,高孔隙率的特点,既耐高温,又拥有良好的透光和隔热优势,所以,在建筑行业应用前景广阔。为了高效利用此材料,需要深入研究制备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此类材料,改善建筑的耗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