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护地秋延青椒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江苏省东台市就种植有1万公顷。由于秋延青椒种植期间特定的高温、多雨气候以及春椒病害的交叉感染,导致病毒病、疫病、褐斑病、脐腐病等4种病害的发生加重,烟粉虱、茶黄螨危害加剧,严重制约了青椒产业的发展。
东台地区辣椒病毒病以花叶病毒为主,常年病棚率为100%,病株率为30%左右,一般可造成减产20%以上。其重发原因主要是田间烟粉虱发生量大,传毒介体带毒率高以及防治措施不到位等。病毒病的防治要坚持“防虫控病、提早预防、有效防控”的原则。
(1)控制传毒介体。生产上,在秋椒播种出苗后和大田生长期要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对于高抗地区,可选用哒螨灵、烯啶虫胺或呋虫胺等药剂进行防治;非高抗地区药剂用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
(2)提前用药预防。椒苗移栽前,建议用50%氯溴异氰尿酸8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喷“出嫁药”,对病毒病、根部病害有预防作用。移栽大田后,用寡糖·链蛋白(阿泰灵)或氨基寡糖素+氯溴异氰尿酸进行防治。
疫病是由低等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疫病病菌侵入青椒植株基部茎干,病部症状最初呈墨绿色,后呈黑色。青椒疫病发生适宜温度为25~30℃、空气湿度为90%以上。该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方式和雨水相关,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发病严重的中心地块,青椒毁苗,需重新补栽。
其防治配套技术如下:青椒疫病病程短、发病快、用药防治的难度大。因此,控制秋延青椒疫病应优先运用农业措施,恶化病害发生发展条件,辅助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以避雨、控水、防涝为重点。保护地秋延青椒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同时疏通好外三沟,从而切断病菌随水传播的途径。
(2)化学防治措施。提前预防,主要是控制苗床椒苗发病,杜绝椒苗带病下田,移栽后及时用药剂喷淋根茎部。可选用烯酰霜脲氰8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600倍液或大生(进口代森锰锌)喷淋根茎部,防治效果较好。每亩药液量不少于100公斤。不提倡叶面喷雾。
辣椒脐腐病是由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田间发病以膨大后的青椒果实在脐部出现类似于太阳灼伤的病斑。脐腐病发生加重的原因:一是蔬菜复种指数高、重茬面积大,植株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多、补充少。二是肥料施用不合理。有机肥施用不足,导致土壤板结,协调供养能力不强。重氮肥和钾肥施用,中量元素补充不够,导致土壤中的钙元素匮乏。三是叶面补钙认识存在偏差、使用方法不当。如钙本身不易溶解、吸收、转化;青椒果实表面光滑、药液附着力差、利用率低。虽然钙属于中量元素,但青椒对其需求量大,叶面喷施一次无法满足辣椒的需求。
(1)避免重茬。保护地秋延后辣椒种植应避免重茬,因重茬年限长、土壤盐分含量高的田块发病重。
(2)合理施肥。优先使用商品有机肥,用量为200~300公斤/亩。注重搭配使用过磷酸钙,用量为40~50公斤/亩。可补充一定量的钙肥,以提高土壤的协调供肥能力。
(3)掌握叶面补钙技巧。提前补钙,一般于辣椒开花挂果期叶面喷施,切勿等田间出现缺钙症状时再补。钙肥宜选择螯合钙。江苏省东台地区用志信钙硼钙+吡唑醚菌酯·克菌丹喷施效果较好,一般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脐腐病的发生。
褐斑病是半知菌类真菌性病害,病菌可随空气、雨水传播,病菌以侵染秋椒叶片为主,发生严重时也可侵染果柄和果实。该病会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导致落叶、落果,影响秋椒产量和品质。生产上要及时发现和防治。当田间10%植株叶片出现病斑时,应用药防治,可用42%咪鲜·甲硫灵600倍液,或吡唑醚菌酯·克菌丹5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次,病害即可得到控制。
烟粉虱目前已成为秋椒主要害虫之一。该虫除传播多种病毒外,还会诱发煤污病。高发时段,秋椒百叶虫量高达几百头甚至上千头,严重影响秋椒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要早防早治、控前压后,秋椒移栽后百叶虫量达到5~10头时就要用药防治。药剂的选用要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对于烟粉虱一般地区用哒螨灵加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对于烟粉虱高抗地区,可选用哒螨灵+烯啶虫胺,或呋虫胺+有机硅助剂喷洒防治,于清晨烟粉虱活动能力不强时叶背喷雾。同时,采用人工摘除基部老叶,可减少烟粉虱虫卵量60%以上。
茶黄螨是近几年青椒上新发生的一种螨类害虫。田间发生初期只是青椒个别叶片卷缩呈点片状,叶片背面呈茶黄色,受害叶片颜色略有加深,但叶片颜色不花,有别于病毒病。茶黄螨也可为害青椒果实,受害果实表面粗糙、膨大慢,形成实心果。生产上要及时查治、争早防治。在青椒苗床后期到大田生长期,如发现个别植株发生茶黄螨,就要用药防治,用阿维菌素+唑螨酯防治效果较好,一般每周用药1次,连用2次。防治方法以叶背喷雾为主,大面积发生时需对辣椒叶正、反面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