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于刚 罗譞 甘姝靓 张倩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墨池漫叠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苏轼《游庐山山阳七咏 归宗寺》)诸多耳熟能详的诗词,因江西之景而成,景又因文而传。江西的诗文与江西风景名胜互相滋养,文因景而有了实物,景因文而成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之所。江西的风土人情形成赣文化的地域特色,赣文化对文人的诗词风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解读两者之间的联系,从文人墨客的角度来探究江西景观的风貌,显现江西文人化园林艺术风貌,了解江西风景园林中内涵的文人情趣特征。
江西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之地,汉始设豫章郡,三国隶属吴。中唐以前,地处吴楚两大文化圈之间,大历时期江西地区诗人的作品诗风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学特色[1]。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中叶安史之乱、宋末年靖康之乱,所造成的三次北方移民大规模南迁,中原文化的融合形成江西文人的类别及诗词流派的多样性。
江西的文化流派随着历史发展有不同时期特点,魏晋时期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文化盛行;唐代贬谪诗人和宦游江西的诗人对开创江西地域诗风起了突出作用,江西于唐末变成仅次于浙江的文人聚集区,晚唐以后文人唱和诗风;两宋时期,江西在宋代短短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涌现了1300 余位文学家,包括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杨万里、姜夔等文学家,是江西文化史上的璀璨一笔;宋末元初开始,吉安爱国词人群体形成江西诗派“凤林词派”;明代江西文人群包括刘崧为主“江右派”、杨士奇“台阁体”、台阁体、方外诗人等[2-3]。
纵观江西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晋唐初兴,两宋辉煌,元明平稳,清及近代日趋保守与滞后。中原文化随着中国人口大迁徙而不断输入影响江西文献发展,同时江西文人也因对外的交流吸收而形成地域文化特征[4]。
江西文人大致可归为三大类,江西籍、就职江西及旅居江西,三类文人借江西山水风貌抒发的情绪各不相同。江西本土籍文人杨万里的静谧宁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田园诗词中即是江西故里村落的写照,江州李中诗歌中大部分表达家乡的亲切感情。本籍诗人的这种平和眷恋故乡之情,在外籍流寓诗人中难得一见,儒家文化的推进和演变也形成正气爱国、瘦硬奇拗的江西诗派风格。就职江西的文人多有贬谪,诗词间常流露对世事不满及抑郁之情,白居易江州任职三年,诗词风格由质朴直抒胸臆转为清新幽远,如“清风水蕉叶,白露木兰枝”“白日发光彩,清飘散芳馨”等。`游览江西文人,往往是寄情山水、溢情于表,王渤“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句(图1)。
本文对描绘江西风景的文人诗词,进行梳理,将风景诗词作者按江西籍、就职江西、江西旅游的三类文人按年代进行数量梳理(表1),江西籍文人按其所属地(表2)进行分析。图表的文人数量均在唐宋时期成高峰,与初唐南迁致唐宋江西文风,风景歌咏诗词也数量最多的情况一致。江西籍文人地域分布以抚州最多,宜春、上饶、吉安、南昌次之,三次文人南迁江西经鄱阳湖溯流而上择良地而居。
表1 江西三类文人数量分布图
表2 江西籍文人地域分布图
鄱阳湖位于上饶境内,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自古江西是水运交通必经之地,亦是南迁文人首站之所,中原文化的引入与传播较集中分布与鄱阳湖相连的主要河流周边区域,上饶、吉安、宜春文化发展鼎盛与此因密切相关。
江西五千年历史长河,文人诗词荟萃,仅《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中流派众多,历史长河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的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派的同光体等[2-5]。
随着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江西文风,本土浓郁的吴楚文风“楚讴解唱迎神曲。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随着中原文人南迁,本土文风与中原文化思想的融合逐渐形成唐宋避世隐逸、自然恬静、清冷孤寂的诗派文风,后至明清温婉典正的风格亦出现(表三)。
表3 江西不同文派特征
江西文人的足迹遍布江西秀山丽水诗词歌咏、创建书院开堂讲学、定居田园繁衍后代、与促儒禅交融推心理之学。江西文人因景成文、借物抒情,景随文传广为人知、引后人追随朝拜、意境悠远,由此也造就了多景合一的庐山风景区,书院特色的白鹭洲、信江、鹅湖书院,宗教与自然风貌互衬的三清山、青原山、龙虎山,文人故里的吉水湴塘古村、九江白居易草堂、富田镇王家村,商贸古镇景德镇和吴城,宋城郁孤台的赣州、送客离别的浔阳江头彭泽。
诗词歌赋既描述了人物风貌,亦是历史背景与意境情怀的记载,四大名楼之一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的庐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均是文因景成、景随文传的代表。江西人文景点因诗词的描绘、水运技术的成熟,宗教胜地的朝拜、书院讲学的传播等原因在明代就已经开始形成文人旅游风气[6],归类整理江西人文景点可以将其归为以下几类:
(1)自然类景观:以庐山为代表、包括石钟山、鄱阳湖、惶恐滩等,
(2)建筑景观类:滕王阁、郁孤台等
(3)书院类: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等
(4)宗教类:三清山、青原山、东林寺等
(5)城镇类:浔阳、江西、豫章、景德镇、浮梁、庐陵等
以庐山为个例进行相关诗词12830 首统计分析,庐山自身就是多种景观的综合体,可将其人文景源划分为园境、建筑、史迹、风物四类,对不同时期诗词词频分析,庐山诗词特征从东晋南北朝的豪情壮志、至唐宋时期的繁盛庄严,及明清开始从新怀古,可见以自然山川为背景、逐渐完成景物设施、继而形成山水意境文史怀古的人文景点[7]。南昌以156 首南昌古诗词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从样本数据中提取有用的隐含信息。人文景观主要集中于“江水”“明月”“山峰”和“南浦”,偏向于自然景观。并分析得出南昌地区整体人文景观诗词意境整体偏积极42.10%,但其消极情绪也占比达到了36.11%,可见南昌是多样丰富的文人群组成[8]。
江西文人景观的分布以鄱阳湖、九江、抚河、修水、赣江沿线为多。依据本土籍文人分布形成抚州、吉安较集中的江西传统村落群落;山水风景类人文景点集中分布在鄱阳湖、赣江及周边山脉,往往与宗教圣地结合,以九江、上饶、萍乡、吉安等地;书院类景点沿水运线布置为主,以吉安、抚州为多;寓居文人贬谪为主的文人,宜春、抚州、九江及赣州较多(图2)。
2020 年12 月28 日,千里赣江黄金水道实现全线通航,江西可依托水运线形成全域性人文游,针对不同类别文人景观的区域分布特征,分区域的重点突出该区域某种类型人文旅游,鄱阳湖与九江地区为综合性人文景观游览区,赣西北沿线山脉为主要宗教及山景游览区,鄱阳湖至赣江中上游沿线为书院文化游,水系终端衔接历史文化村落旅游区(图3)。从而形成分区域由点连线成网络面域的文化旅游规划,依据历史发展、区域特点、人文情怀制定历史文人诗词游、文人故里循迹游、书院游学游及山水风貌诗词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联动江西本土化、特色化及科普化的品牌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