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彦 毛薇 余眈 张志嵘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0)
伴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出现,用户在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存储、知识资源服务要求等方面也发展了很大的变化。
公共图书馆具有馆藏资源种类多样化、数量庞大化的典型特征;服务对象全年龄段、全社会阶层和行业,服务需要必然会多元化;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包含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移动App等全终端的服务渠道,用户留下的行为信息必然是海量的。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出适合自己馆情特征的知识资源服务模式,推动图书馆事业服务转型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公共图书馆要持续优化资源建设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公共图书馆目前还是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服务功能还是提供馆藏资源、信息资源,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将会严重下降,因此公共图书馆要进行技术创新,开展新时期的知识资源服务。
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前提是具有丰富的、优质的馆藏资源。庞大的馆藏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知识关联与组织,一方面将会造成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会加重用户查找以及利用知识的负担。只有知识服务才能够减轻用户使用过程的负担,吸引更多用户利用图书馆[1]。
1.整合各类型数字资源
湖北省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资源以及海量的数字资源,这些都可以称为知识资源,它们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逻辑关系,因此图书馆需要按照比如题目、作者、出版社、ISBN、ISSN、语种、资源类型等字段信息,对各种数字资源进行元数据著录,并建立馆方自己的元数据仓储;进一步利用比如基于Hadoop 的分布式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海量的知识资源之间存在的隐性联系;再通过先进的相似度分析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存储以及管理等。有利于今后实现知识资源的精准、个性化检索、推送。
2.构建专题知识库
有学者提出专题知识库是指采用各种链接方式将各种载体上各种文献类型的某一专题的知识信息集成到一起,再用统一的标准及规范,将其分门别类地组织为一个有序的、便于利用的整体[2]。公共图书馆可以按照年龄层次、职业等分类因素构建不同学科、不同资源形式的知识资源,这些一个个的子知识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不但体现了资源的价值,也为用户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高校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及一些企业图书馆等有相对充足的经费购置、存储丰富的、优质的数字资源,区域内的各个单位可以联合共同搭建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不是单纯的为用户提供资源检索、下载入口,更要建立不同学科、行业的学习圈子,用户可以在一起讨论、交流、学习,使知识资源服务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县级图书馆的经费紧张、数字资源相对匮乏,共建共享平台可以扩大推广到市县区域,为乡村企业、教育进行知识赋能,进一步提高全省乃至跨省区域联盟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专题资源推送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以和资源供应商一起共同努力,定制一些热门的、用户喜欢的专题资源,放在图书馆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小程序、移动App等信息服务平台,读者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此类资源,建立起用户和图书馆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达到图书馆和资源供应商的共赢。
2.定制知识资源推送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为用户推送知识资源服务类消息时,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图书馆主动识别用户需求,并建立相对应的用户使用兴趣模型[3],可以做到给大部分用户主动推送相对比较符合自己的资源服务,以此来提高资源的精准化服务。
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等业务服务系统时,会留下大量的浏览、下载、借还信息,图书馆要采集用户的这些使用痕迹,进行用户兴趣画像,分析出用户真正需求,并进行记录、存档,在用户在检索资源时,系统会根据用户兴趣记录自动推荐用户需要的资源内容,为用户节约时间成本,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
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交流的机会,树立社交式阅读的服务理念。对具有相似兴趣爱好行为的用户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圈子或者学习社区,用户之间可以在一起交流、讨论,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质量。
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综合能力培训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和挑战。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必须充分意识到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图书馆面对的挑战,即用户需要在海量的数字资源中如何短时间内快速的、精确地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效知识资源服务。
我们每一个图书馆馆员要更新以往的服务理念,要把“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牢记在心,不断开拓创新,充分调研、收集用户的知识需求,并分析用户的行为信息,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为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服务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馆员能力的高低将会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图书馆员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专业能力。科技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一些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来,比如、人工智能、AR、区块链、VR 技术等,因此每一个图书馆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网络自学、参加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专业能力[4]。
公共图书馆受工作待遇、人员编制等客观因素的原因,具有大数据专业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非常紧缺,图书馆需要从现有的馆员中挑选出来一部分具有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馆员,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馆员自身也要树立终生学习教育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人才是图书馆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化用人机制,人力资源部门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系统的选人、用人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位馆员的工作热情,为馆员的发展提供提升空间。
和馆员开展座谈、交心谈心,充分、全面了解每一位馆员的毕业专业、服务能力、专业水平、个人优势、兴趣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充分发挥馆员的个人才能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现馆员和工作岗位的最佳组合,发挥馆员最大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及聪明才智。
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考核制度、职称岗位聘用不顺畅的情况,将会打击一部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要进行调研、充分吸收关于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关于馆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科学的制度,激励工作努力的优秀馆员,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挖掘出他们的潜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充实知识储备,做好人才储备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于2021 年9 月1 日开始施行,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有关用户数据的收集、保存、利用等各方面,一定要注意用户个人隐私,并把数据安全管理列为单位的重要安全问题。
一方面目前各个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系统非常多,建设单位也各不相同,系统之间的API 接口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现在技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在;在做系统扩容或者对接时,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应用系统的性能以及增加一些额外的项目经费。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因人而制的具有高价值的知识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