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习
(庐江县盛桥镇自然资源管理所,安徽 合肥 231500)
随着耕地后备资源的日益减少,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方式新增耕地的难度日趋增大,导致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以增强粮食产能来破解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实施提质改造(旱地改水田)项目对缓解保护耕地和占补平衡压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项目建设产生的水田指标,不仅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实行的耕地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三类指标核销制度[1],还满足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所必须落实的“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占补平衡的要求,保障了我国重大(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落地指标的需要。我国许多丘陵或平原地区存在大量无配套水利设施的旱地资源,通过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提高现有旱地质量和产能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必要的有效途径。目前安徽省旱改水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和产能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安徽省旱改水项目耕地质量等级的评定方法,探讨土壤pH 值和有机质含量对新增水田产能的影响,为今后大规模实施旱改水项目提供一点理论和实践依据。
庐江县盛桥镇地处巢湖南岸。庐江县盛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明显。2018年平均气温为17.1℃,较常年(16.2℃)偏高0.9℃,极端最高气温39.3℃(2013 年8 月10 日),极端最低气温-7.4℃(2011年1 月16 日)。年均降水量为1402.1 毫米,较常年(1262.9 毫米)增加139.2 毫米,年均蒸发量1648.9 毫米,年均日照1794.3 小时,无霜期301天。庐江县盛桥镇牌楼村等5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旱地面积是74.946 亩。我们在项目区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对旱地进行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的生产综合能力。项目区及周边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促进庐江县盛桥镇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发展。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规定,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主要有相连地块比较法、标准样地修正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2][3]。根据安徽省关于旱改水项目的实施指导意见,安徽省旱改水项目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耕地质量等级数据来源庐江县2017 年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和安徽省庐江县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成果汇编。复垦后项目区评定地块的土壤pH 值和有机质数据通过有资质的土壤环境监测结构监测提供。项目的规划和竣工图纸由规划设计单位提供。
全国耕作制度根据影响耕作制度的主要环境指标:热量、水分、地貌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全国分为12 个一级区和40 个二级区,庐江县辖区属于皖西山区,复种类型一年两熟,标准耕作制度为“稻/油”。庐江县辖区水稻、油菜的光温生产潜力系数分别为2034 和534。
评定地块因素值明细表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影响耕地质量等级的因素主要是土壤质地、有机质、有效土层、剖面结构、障碍层、pH值等9 项因素值。通过在庐江县2017 年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中提取有效土层、剖面结构、障碍层等7 个因素值,再利用土壤检测报告中土壤pH 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数据,科学计算评定地块的自然质量分和耕地质量利用等级。评定地块的自然质量分和耕地质量等级计算结果如下:
评定地块自然质量分和耕地质量利用等级统计表
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定出各个评定水田地块的国家利用等级,结合从庐江县2017 年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提取的评定地块的复垦前旱地耕地质量等级,计算出新增产能。复垦后新增产能情况如下:
评定地块新增产能数量统计表
评定地块水田的质量等级与复垦前旱地的耕地质量等级都有显著提高,从而使耕地的粮食产能有显著增加。由此可知,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土壤pH 值和有机质变化直接影响耕地的质量等级。庐江县盛桥镇牌楼村等5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的地块周边灌溉条件和排水条件都能达到水田灌排的标准,因此项目地块具有复垦为水田的地理条件。
本文以典型的庐江县盛桥镇牌楼村等5 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地改水田)项目为例,研究讨论土壤质地、有机质和有效土层等因素对新增水田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主要分析土壤pH 值和有机质对新增水田耕地质量等级和粮食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组织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时,选取的实施地块周边因具备水田的灌排标准,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旱地改为水田的质量标准,进而提高耕地的粮食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