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2021-11-10 01:57杨婷婷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模块

杨婷婷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市场提供就业岗位数远达不到毕业生人数增长量,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并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就业观。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

国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政策机制较为完善。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除提供充足经费支持外,还制定较为完善的职业政策法规,保障高校与企业的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如:德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章程法》等。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机构都已经具备健全的运行机制。这些机构在学校属于常设机构,把就业信息等多种服务直接提供给学生的同时根据学生需求,使与学校合作建立的课程网络系统提升内容丰富性。

我国的职业指导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为总结归纳国外的职业就业指导课程理论及实施经验作为借鉴,从而提出对我国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启示。如黄淑敏,贾宁杰的《美德日大学生就业教育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就总结了美德日三国的大学生就业教育特点及特色由此倡导我国的就业教育要转变就业教育观念,系统化教育内容,构建全程教育体系。第二类则是关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研究。李培斌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者》研究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内容本校化,课程教学全程化;开始选修课,增强求职力;丰富授课形式;建立专业化教学队伍等建议。

二、学校课程实施现状

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中指出“从2008 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随后,我校也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随着课程的开设,问题也逐渐显现:我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在学生大三的时候才会开设,且授课内容主要为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求职材料制作以及面试技巧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缺乏个性化指导;课程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学形式单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任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且未经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课程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即认同度较低。

三、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构建科学的,适应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及其重要。本研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析本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内容以及教学效果等,主要探讨如何改进和创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形式,优化课程资源设置。以期为创新课程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相应参考。

(一)课程内容

1.自我认知模块

根据问卷调查,我校大三年级学生中有近65%表示不清楚自己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擅长什么工作。由于并未接受过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未做过明确的规划,当大四面临就业时,求职积极性低,求职期望与现实不匹配时犹豫不决。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对自己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等目标所做出的妥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的前提,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从了解自我开始。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必须从大一开始开设,内容包括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四个部分的认知。

2.职业认知模块

职业认知是让大学生的探索视角从内部转向外部,由探索自我转向探索职业世界。继认知自我之后,充分认识职业,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要么一无所知,要么想当然。两种状态都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只有通过探索职业世界,才能提前预测未来求职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本模块主要包括拓展职业视野,搜集所学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信息,结合自我认知搜集职业信息,进行职业体验,职业生涯决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人物访谈等内容。

3.就业技能模块

本模块内容为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求职材料制作以及面试技巧等。通自我认知以及职业认知,学生已初步确定职业目标,在充分探索了自我及职业之后,将自身信息与职业信息进行有效沟通与整合,是获得理想职业的关键。通过教会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的方式和技巧,增强学生对求职就业基本程序的了解和认识,对求职择业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具体以求职简历、模拟面试形式呈现。

4.就业实践模块

本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求职实践能力的提升,内容包括专业见习、实习和求职实践。就业实践能够练就大学生组作为未来职场人的本领和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为进入职场做铺垫。通过参加招聘会,用实战提升求职能力,在真实职场中锻炼提升并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50 学时,根据全程化教学的思路并结合学校四年制的学习特点,将主要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年,其中大一一整年,大二、大三下学年学习完所有必修课程以及一定的选修课程。大四安排就业实践。具体学时安排如表1。

表1 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实施原则

1.针对性

根据学生院系专业,针对性设计课程。据调查,学生院系专业不同,其特质不同,应根据学生特质针对性设计课程方案。如文科类、艺体类专业学生,在做自我认知探索的时候,利用游戏可以很好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同样的游戏,理科类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采用问卷量的形式进行自我兴趣、性格探索时,理科生的课堂活跃度反而较高。

2.体验性

问卷调查中,有近85%的学生选择“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就业指导课程中学生普遍参与度不高,甚至做其他的事情。因此课程设计多通过活动体验做铺垫,再总结引申理论。如兴趣探索中运用“六个兴趣岛”游戏,引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通过观看视频及一系列性格理解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人格理论思维八级模型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

3.引导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通过本门课程只能让大学生迈出生涯规划与就业重要的第一步。介绍职业生涯与就业准备的概念和理念,帮助学生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事业的思考。课程设计坚持一桶水只取一瓢,重引导。侧重选取四个模块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规划及就业能力探索。

4.融合性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牵涉到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其他学科及课程交叉融合。如做好职业规划,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做好充分的准备,是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共同目标,使得劳动教育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相连,探索两者融合,既能使劳动教育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为最终导向,又能确保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要和就业决策中保持尊重劳动、尊重所有职业的正向价值观、劳动观。

(四)课程实施方案

1.教师配备

授课教师以相关院系的辅导员老师为主,加上专职教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优秀校友,企事业单位有影响力人士加入。采取选修与必修课程相结合,课程内容必修模块主要由各院系辅导员老师负责教学,由招就处牵头,以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组的形式,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等保证课堂质量。课程内容选修模块,可以鼓励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老师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选修课,如鼓励学校心理学专业老师开设自我认知类选修课等;学校有创新创业学院可提供创新创业类选修课,招就处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针对性开设就业指导讲座。选派有多年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验的教师参加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业培训,逐步打造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相关提交材料记录进行量化考核,课程成绩由就业技能、正确认识自我、职业认知和平时成绩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正确认识自我30%(总分40 分,其中:个人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分析10 分,个人职业性格分析10 分,SWOT 分析10 分、成长故事10 分),职业认知30%(总分40 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方案20 分、职场人物访谈10 分、职业信息收集10 分),就业技能20%(总分20 分,其中模拟面试10 分,求职简历10 分)。

所有学生必须完成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操作手册,手册包含个人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分析,个人职业性格分析,SWOT 分析、成长故事,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场人物访谈记录、职业信息收集列表,求职简历八个部分,课程结束后由招就处统一组织任课老师评阅,汇总得出成绩单,并报教务处备案。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浅析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规划管理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