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学翔
摘要:为保障山区公路施工作业人员健康及生命安全,文章对山区公路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展开研究,根据危险源发生过程及本质将其分为两大类,分析了山区公路生产建设的特点和安全事故类型,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不安全行为管控、员工安全意识调查、班组标准化管理三项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12文献标识码:ADOI:10.13282/j.cnki.wccst.2021.01.053
文章编号:1673-4874(2021)01-0198-03
0引言
公路作为货物资源运输、人员流动的载体,对社会文化交流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建设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19 年年末,我国公路里程已达501.25万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96万km,两项数据均位居世界第一,公路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保障。但从全国区域范围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公路总量及所占比重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公路仍需大力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等发展方针的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逐渐增大,同时西部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性日益凸显,云南、广西、四川、新疆等西部地区公路事业得到迅猛发展。西部公路建设面临着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多变、构造独特等挑战,相对其他地形环境,山区公路的设计与建设的难度更高,安全隐患更多。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增长59.5%,死亡110人,增长71.9%。可见,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的严峻形势已经影响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在山区工程建设隐患多与贯彻安全生产理念的双重背景下,开展山区公路施工生产安全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类
可导致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或是工作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被称为危险源。危险因素具有瞬时性和突发性特点,而有害因素强调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慢性伤害的累计作用[1]。公路生产安全管理首先要对危险源进行定义与分类分析,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识别,针对性地提出管控措施。
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种类、诱因繁多,分类标准也众多,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采用简单的罗列的方法很难将危险源全面分类[2]。本文根据危险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事故本质将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具备干扰或伤害人类身体安全健康的本领;第二类危险源是破坏或降低能量及危险物质本身现有的约束和限制的各种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提供施工生产活动的机械如电缆、空气压缩设备等发生故障,导致大量能量的释放;(2)使物体或人员具有能量的设备或环境,如塔吊、高空作业环境;(3)本身具有破坏能力的物或场所,如可燃可爆物质、深挖基坑等。第一类危险源均受到可靠的约束和限制,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对外释放,不会产生安全事故。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设备机械故障,现场施工过程中机械发生故障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避免性;(2)人的失误,人的行为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标准,导致能量释放发生事故,人的失误包括不安全操作行为和管理失误两方面;)3)环境因素,促使人发生失误和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都是环境,如高温、高湿、低照明度等环境。
2安全事故特点及成因分析
2.1山区公路生产建设特点
(1)作業环境
山区公路施工作业环境多变。流水施工作业的山区公路施工,使得工作地点和环境变化频繁。动态式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场所包含大量的危险源,这需要施工作业人员不断适应新的环境,规避环境中的不利条件,承担更多安全隐患。
施工作业面窄,作业需求与场地现状的矛盾凸显。一方面山区公路施工现场条件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进度需要,因而经常出现多工种、多班组在同一作业面内开展施工的现象。在有限的场地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建材、机械设备,危险源在有限空间内同时聚集,大大增加了项目施工安全隐患[3]。
(2)组织结构
施工企业与项目部分离,使得安全措施落实不充分。由于公路建设工程的特殊性,一个施工企业往往同时承担多个在建项目,并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部对工程进行管理。这导致项目部与施工企业分离,项目部也属于临时性的管理单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为控制项目建设成本,项目部往往无法充分落实公司规定的安全措施。
(3)管理方式
现行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目标导向管理,即侧重项目建设成果,而忽视建设过程,这与安全管理的理念背道而驰。项目具有显著的质、量目标及时间、成本资源限制,再加上单项工程分包,导致施工企业承受了较大的安全建设压力。
(4)作业人员
现场作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山区公路建设工人大多来自当地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不足,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安全观念不强,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
2.2山区公路生产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山区公路建设具有露天、流水作业、施工作业面窄等特点,并受限于管理方式不完善、作业人员素质低等影响,安全事故频发。事故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及其他事故,参考近几年我国施工伤亡统计数据[2],如图1所示。本节将对各类型安全事故展开分析。
山区公路建设难以避免高墩大跨度桥梁,高处作业环境复杂、多工种立体作业等不安全因素使得高处坠落事故频发,且该事故是“五大事故”中的第一大类。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发生不可控运动,对作业人员造成打击伤害的事故。机械伤害是指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对作业人员造成夹伤、撞伤、射伤等损害。山区公路施工同样面临大量高填深挖路基或隧道,坍塌伤害主要是指由于土方塌陷对施工人员的伤害。其他伤害包括触电伤害、烧伤及化学品伤害等。对前四种主要事故的特点及成因展开分析,如下页表1所示。
3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公路施工安全生产的目的是通过控制、消除工程建设过程中危险源来达到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本文为对生产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开展了多项管理措施实践。
3.1不安全行为管控
安全管理对象主要为施工作业人员,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作业条件艰苦,人员素质较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不安全行为管控十分重要。
(1)增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经验丰富的工人或刚从事施工行业的工人最易发生安全事故,前者从事施工多年,认为自己掌握现场,存在严重侥幸心理,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后者缺乏经验与安全预防意识,一味盲干。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工人疲劳作业
建立健全排班制度,严禁让工人长时间加班,面对工期紧张的情况时,应增设施工班组。盲目增加工人工作时长,虽保证了工程进度,但工人疲劳作业,注意力分散,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要求定期对工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保证工人身体健康。
(3)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定期举行安全知识教育
由于“三违”施工而导致的施工事故占比80%以上,人为因素在安全生产中是首位的。事故的发生与否、伤亡严重与否都直接与施工过程中工人操作正确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3.2员工安全意识调查
对现场工人展开安全意识问卷调查,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了解现场工人的真实情况,促使工人增加安全意识并充分明晰目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本文从受教育程度、安全意识强度两方面展开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工人受教育程度均较低,安全意识强度仍不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占3%,将近一半的工人安全意识強度偏低。因此在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并提高安全教育频次。
3.3班组标准化管理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理论为指导编制《安全生产班组管理标准手册》,将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项目部、施工企业的每一位管理人员身上,实现从上层管理人员,到下层施工人员的全建设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以班组团队建设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对生产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实行动态安全管理。
4结语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更应重视作业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本文根据危险源发生过程及本质将其分为两大类,然后分析了山区公路生产建设的特点和安全事故类型,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不安全行为管控、员工安全意识调查、班组标准化管理三项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汤亚东.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架构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3):141-143.
[2]王开凤.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3]张刚.山东省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王明,徐冬青.公路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置措施[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7(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