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然
石楠以长篇传记小说著称,其代表作有《画魂:潘玉良传》《美神:刘苇传》《寒柳:柳如是传》等,是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与塑造具有清醒女性意识的主体形象的长篇传记小说不同的是,石楠的短篇小说《条件》《反串》《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等从另一个视角摹写了现实生活中极具幽默讽刺意味的基层官员形象,细腻、真实,耐人寻味。
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开始,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再到刘震云、王跃文等作家的创作,以及近年来改编成电视剧且受众颇广的周梅森的小说《人民的名义》等,官场题材小说层出不穷。近日热播影视剧《扫黑风暴》中也涉及大量的官場元素。孟繁华认为,官场小说的繁荣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权力的异化导致的官僚腐败,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文学有义务对此做出必要的反映;二是商业文化的驱使,商业文化可以消费一切,当官场腐败以文学的形式出现在文化市场的时候,事实上,它也就作为一种可供展示的奇观被消费。在今天市场化的文学生态中,官场题材小说愈加引人注目。石楠的短篇小说系列也属于官场题材小说创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真实可感,语言浅切直白。小说《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中的情节由两条线索构成。主要线索为基层官员肖伟为得私利不惜牺牲集体利益,最后自食其果。另一条线索从文本的后半部分开始出现,就是包括其他普通官员和群众在内的正义方的对抗和坚持。作者通过肖伟费尽心机地运作从而提升为主任的事件,摹写了肖伟这一异化的基层官员形象。作品中主要塑造的是肖伟这个人物,但是在主要人物的背后,仍然汹涌着一个始终坚持正义和真理的群众主体。
首先,作者塑造了肖伟这类异化的基层官员形象。肖伟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为了升为县农研所主任,千方百计做“功课”,讨好老主任,最终得到了主任的位置。然而,肖伟想得到的不仅是职位,更是潜藏在官职背后的金钱、权力和利益,是继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为所欲为的通行证。在欲望的驱使下,肖伟为一己之利,不仅不顾自己的职责,甚至不顾农研所的发展,不择手段刁难下属,批评资料员小宁、监督办公室员工、阻挠科研者老周、为难技术员陈奔,泯灭了官员作为人民公仆形象的全部道德和良知。作者对老主任虽然着墨不多,但只一句“有他的局限”就点出了老主任和肖伟是一丘之貉,没有本质的区别。肖伟的人格异化不是突然发生的,是环境使然。小说中有一处画面较为讽刺,即由肖伟的邻居官员们构成的一幅生动的“官场百态图”。“官场百态图”的勾勒凸显了肖伟的门庭冷清,而两种场景的对比实则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基层官僚的畸形生态和人格、人性的异化。小说结尾处,肖伟自以为计谋得逞,满心等待陈奔趋承逢迎之时,等来的却是县长的当头棒喝。作者在处理肖伟的行为动作和心理时细致入微,从肖伟“踌躇满志地翘起二郎腿”的自得模样,到等待陈奔敲门趋承时焦躁不安的心理,以及对着电话筒点头哈腰的谄媚姿态,都惟妙惟肖。“他慌忙就往大门口跑,迫不及待地捧起话筒,脸上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又是点头又是哈腰,好像县长就立在他的对面那样”,至此,肖伟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特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谄媚已然成为肖伟的一种生理机能、一种心理的无意识。小说借由肖伟这个“个体”形象,揭示了在现实权力网络和传统官本位文化结构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成因。
其次,作者描写了坚守道德和原则的普通官员和人民群众形象。对于这一类形象,作者同样着墨较少,但是隐藏在正义和真理背后的普通官员和群众主体却散发着巨大的能量,从文本中跃到读者面前。肖伟在道德淡化和责任感尽失以后频繁刁难下属,却并不顺利,最终自食恶果。资料员小宁被肖伟批评之后,针对肖伟不科学的资料分类提法仍然“顶了一句”。科研者老周一再忍让,宁愿自费也不愿耽误科研进展,委曲求全,一心只希望科研课题有所突破。技术员陈奔兢兢业业,遭到刁难之后直接和肖伟在言语上产生冲突……下属对抗肖伟是小说的另一条线索,两条线索的交织恰好塑造了异化的基层官员和坚守正义的普通官员和群众主体这两类对立的人物形象。而肖伟这一异化的基层官员形象,无疑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的负面形象,也是石楠笔下所要刻画的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人物写照。同时,坚守正义与道德的普通官员和群众主体是小说中的正能量所在,是小说中的一抹温暖的底色。
作家的创作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书写。石楠的作品不仅有独特的人物、简单的情节、真切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有作家的历史责任感。此外,小说的叙述节奏较为缓慢,娓娓道来又绵里藏针,体现出作者作为一个普通群众和百姓“代言人”对异化官员的揭露讽刺,对道德、正义和良知的渴望。作者所描写的故事就是现实场景的生活片段,融入了作者的个体生活经验,也符合普通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末尾暗示了肖伟有报复县长的嫌疑,在县长家门口堆放污物。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作者转笔写到县长夫人悄悄地清除污物,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作家在创作时追求真、善、美的原则,小说末尾处不经意的一笔,却让故事的情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县长夫人是息事宁人,还是站在公序良俗的一方抑或其他的心理动机?这给读者留下了较为自由的阐释可能和想象空间——从总体上看,小说虽短,却形神俱佳。
责任编辑 黄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