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校园学习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起步阶段,在此时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变得格外重要。数学是一个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不但难以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在教学时还易造成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立足小学生的个性成长,制定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策略,保障小学生掌握当前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快速成长。
班级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了有效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为小学生构建更为生动、活跃、有趣的数学课堂,保障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快速增长。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1.小学生学习兴趣薄弱
学习兴趣对小学生能否主动进行知识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作为小学生的个人倾向意识,它能够主导小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中。学习兴趣薄弱则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呈现下降趋势。
2.小学生应用水平较低
应用水平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最基本的判断,是小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应用水平较低首先会影响小学生的知识使用技巧,其次则会降低小学生解答数学题目时的准确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小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3.小学生学习范围狭隘
学习范围是指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的面积以及知识内容的丰富程度。学习范围有限会直接动摇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呈现片面化发展,进而影响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成长。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开展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轻松活跃的氛围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他们以更加专注的状态学习知识。游戏教学即为教师立足于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的教导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并使其置身当中,既能够保持小学生灵活的思维状态,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在欢乐的游戏环节中掌握数学知识并逐渐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图形抢答的游戏,回答正确的小学生计一分,最先累积七分的学生获得游戏胜利。“同学们,请说出教室中三种属于‘长方形的事物。”教师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迅速举手表示:“老师,黑板、课桌、书本都是长方形的。”“这位同学反应很快呀,大家请听第二题。校园中的哪些事物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呢,也请说出三种。”教师提出第二题。另一名小学生则表示:“老师我知道,红领巾、三角板、三角铁都是三角形的。”“看来是老师小瞧大家了,老师的第三题是请说出这个矿泉水瓶上包含的几何图形。”教师展示手中的水瓶并提出问题。第三名小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矿泉水瓶的顶部和底部是圆形的,然后从正面看瓶颈是三角形的、瓶身是长方形的。”教师以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讲解,不仅能够有效活跃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所有小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过程中,在快乐的游戏教学当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生活教学,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应用水平
小学生对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生活教学来降低学习难度。生活教学即为教师将现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物相结合,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这一特点,利用客观存在的生活事物或事例作为教学载体,降低小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抵触性,还能有效提升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的亲和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结合生活真实场景进行知识教导。“同学们,老师手里有10颗糖果,昨天吃了3颗,今天吃了4颗,老师明天还要再买剩下数量的糖果,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明天老师手里一共还有多少糖果呢?”教师提出生活问题。一名小学生举手表示:“老师,10-3-4等于3,然后3+3等于6,所以明天您手里还剩下6颗糖果。”“回答得很正确,那假如老师手里有15颗糖果,隔壁班级的两位老师分别有6颗和9颗,我需要给他们多少糖果,我们三个人手中的糖果数量才能相等呢?”教师再度提出问题。另一名小学生则表示:“老师,15+6+9等于30,三位老师手中糖果数量相等的话就是每人10颗,所以老师您只需要分别给另外两位老师4颗和1颗就够了。”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场景进行知识教导,使小学生能够在自身更为熟悉的生活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其主動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还可以使小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在轻松的生活氛围演练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水平。
3.拓展课外教学,丰富内容掌握,扩大学习范围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教师仅教导书本教材知识易导致小学生数学思维意识呈现片面化发展,从而影响小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与成长。拓展课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非教材知识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丰富、更为全面的数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多种数学知识的融合吸收,还有利于拓宽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来源渠道,从而在多元化的课外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范围的扩大,促进小学生完善数学思维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观看数学影片进行知识拓展学习。如《米奇妙妙屋》,该动画片由美国迪士尼制作,以备受小学生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进行内容演绎,讲述了生活中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事情,剧情轻松愉快且富含知识性,对小学生数学与思维逻辑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小学生在欢声笑语的观看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教师以观看课外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拓展教学,结合欢乐的动画片观看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以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观看学习,加速小学生全面数学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完善数学发散思维的塑造。
综上所述,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意识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加速作用,教师采用多种富含趣味性的手段进行知识教导,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在更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