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凤,邹丽琴,张 倩,王 娟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全科医学科;2.临床教学管理中心;3.临床技能培训中心;4.急救部,重庆 400038)
临床技能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实践课程,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内外、妇儿)、内容(操作流程、人文沟通、临床思维等),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为灌输式,学生时常感到枯燥无味、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教育收效甚微。目前国内临床技能学微课建设尚不完善[1]。微课具有课程时间短、重点突出、在线移动系列化学习、提升主动学习积极性等优点[2],引领教学进入“微时代”。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提升住培学员临床技能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临床技能教学资源库建设,科学、合理地建设临床技能微课,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式,是突破住培质量难题、抓好“攻坚”工程的重要举措。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进入本院进行住培的全部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在当前研究时间因各种原因终止住培的学员及不愿配合的学员。最终纳入509位住培学员,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
运用信息化系统导入问卷发放二维码,学员自愿登录填写。问卷调查涵盖对微课了解和感兴趣程度、55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开展临床技能微课的必要性、参加课程的意愿等内容,根据相应内容采用非常、比较、一般、比较不、非常不5个等级程度进行调查评价。
采用SPSS26.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5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224人,占比44%,女285人,占比56%。学员年龄分布见图1,学历和年级分布见图2。
住培学员对微课非常了解占6.5%,比较了解31.8%,一般38.5%,不怎么了解17.5%,不了解5.7%;不同年级学员对微课了解程度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P=0.015),见表1;不同性别、学历学员对微课了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对微课自定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占19.6%,比较感兴趣49.3%,一般21.6%,不怎么感兴趣2.8%,无兴趣2.2%,不同性别、年级及学历对微课自定学习形式感兴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5)。对于技能微课的优点采用多选的方式进行调查,其中“方便反复观看”,占72.3%,“知识点集中、有针对性”占19.4%;同时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调查,91.9%表示课后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91.7%表示课后复习时常找不到合适的参考资料;对开展临床技能微课的必要性进行调查,99.0%表示有必要。
图1 问卷学员年龄占比
图2 问卷学员学历和年级占比
表1 不同年级住培学员对微课的了解程度[ n(%)]
住培学员对于执业医师24项技能:82.1%能够掌握、理解,99.4%认为有必要建设,98.8%学习意愿强烈;不同性别、学位及年级对于执业医师24项技能掌握情况、开展必要性及参加的意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除执医24项外的妇儿、耳鼻喉等27项专科内容,76.8%能够熟练掌握/理解;99.2%认为有必要建设;98.2%学习意愿强烈;99.2%住培学员认为开展临床技能微课有助于临床知识、技能操作及临床思维综合能力培养;技能掌握均值为3.3分,微课开展必要性均值为4.3分,参与学习意愿均值为4.3分,见表2。
对临床技能微课学习方式选择见图3。不同学位及性别间临床技能微课学习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间临床技能微课学习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2,P<0.05),三年级住培学员更倾向于有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见表3。对于微课学习中教师指导重要性调查显示:非常重要55%,比较重要38.3%,一般6.7%;不同性别、年级住培学员间教师指导重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住培学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0,P<0.05),本科学历较硕士学历学员更依赖于老师的指导,见表4。对临床技能微课内容的选择(多选):新课预习57.8%,临床技能发展历史53.6%,核心概念71.5%,重难点及易错点84.9%,技能操作过程91.7%,禁忌证及适应证86.2%,并发症及处理85.3%,课后小结与扩展61.3%,临床案例及应用76.8%,在线测评36.7%,在线答疑及小组讨论56.4%。技能微课学习时间选择:3~5 min 2.6%,6~10 min 19.1%,11~15 min 35%,16~20 min 26.3%,21~30 min 17.1%;学习平台选择见图4,学习时间、平台的选择在不同性别、学位及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3 授课方式选择
图4 微课学习平台选择
表2 住培学员对各临床技能项目掌握情况、开展必要性及参与学习的意愿调查(%)
表3 不同年级住培学员临床技能微课的学习方式比较[ n(%)]
表4 不同学历住培学员临床技能微课学习中老师指导的重要性比较[ n(%)]
临床技能是衡量住培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而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仅少数在本科阶段开设临床技能学课程,这使得在住培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并专业化、专科化。传统技能教学以看视频或老师演示、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存在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问题无法解决、无合适参考资料、学员积极性严重受限等问题[3]。本调查研究显示,临床技能微课新颖、便捷的方式广受欢迎,既解决了预习、复习及资料查阅等问题,又极大提升了住培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时间灵活性。临床技能微课是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技能培训的深度融合,创新并改进了实践技能的培训模式,也同时为住培学员提供方便、精炼、高效率的学习资源库。是提高临床技能、思维、人文沟通等临床胜任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住培实践技能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强力措施。
内容应涉及技能历史人文、禁忌证及适应证、操作流程、并发症处理、重难点及易错点、课后小结与扩展、临床案例及在线答疑等板块;重点突出操作流程、适应证及禁忌证、并发症及处理、重难点及易错点。61%住培学员选择微信公众号学习,既满足实时下载、倍数观看、清晰度高、在线答疑、小组讨论、课后测评等需求,又可实现老师、教学管理者监督学习进度及效率、过程管理等作用,同时还能满足学员预习、复习、资料查阅等要求。老师可结合CPL、PBL[4-6]等方式“以学员为中心”主动思考、学习,分小组(TBL)进行微课学习、操作练习、问题答疑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大力提升学习积极性、团队合作、综合职业素质等岗位胜任力的基础性支撑。本研究为临床技能学微课建设的内容设计、制作、学习时间和平台选择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本调查研究显示,三年级住培学员更倾向技能实训,应加大自主练习时间;本科和硕士学员均需课后或线上答疑的方式。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向导,结合住培专业特点[7],一年级重点掌握执医24项内容和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如妇科查体),突出无菌观念、操作流程、人文沟通等基本培训;二年级重点掌握专科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强调以临床案例(例如PBL、CBL)为牵引的基本/专业技能和思维深入融合,进一步加强住培学员的规范诊疗与实践动手能力;三年级进一步深入临床,提升综合能力,重点掌握专业技能与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系统化整合思维培训,开展专业特色内容与研究思维的培训,全面凝练并提升住培学员岗位胜任力培养。因此,针对不同学位、年级住培学员在临床技能与微课深入融合的教学方式中,采取分层递进培养模式,是聚焦住培教育质量问题研究的重点突破,是精细化抓好住培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
综上所述,开展临床技能微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综合素质、学习积极性,并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建设。因此,针对住培学员开展分层递进的临床技能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冠疫情”的常态化状态下更是迫在眉睫[8-9]。同时,对规范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和思维培养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