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施氮量对小麦绿叶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1-11-09 01:54魏艳丽王彬龙李瑞国蒋会利丁亦非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花后施氮穗数

魏艳丽,王彬龙,李瑞国,蒋会利,丁亦非,张 平

(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34)

氮元素是小麦体内多种成分的重要组成元素,对小麦产量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指出,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能延缓叶片衰老[1],提高旗叶的光合色素含量,能促进光合同化物的生产,增加粒重、提高产量[2]。但也有研究指出,过多施氮不利于叶绿素合成和光合速率的提高[3],进而影响产量,超量施用氮肥还会造成氮素大量残留、土壤结构恶化、倒伏和病害发生。因此,施氮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缺乏和过多都对小麦生产不利。已有多位学者对多个地域的适宜施氮量给出了建议[4,5],但对关中地区水地小麦的适宜施氮量的研究报道还较少,试验设计了5 种施氮量处理, 从绿叶性状和产量因子方面研究施氮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关中水地小麦适宜施氮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咸阳市农科院试验田于2018-2019年进行,此块试验地已连续七年进行相同处理。供试品种为小偃22。施氮量设五个水平: B1:0 kg·hm-2、B2:120 kg·hm-2、B3:180 kg·hm-2、B4:240 kg·hm-2、B5:300 kg·hm-2,三次重复。每个处理基追比均为6:4,磷钾肥按120 kg·hm-2和75 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驶入。小区面积12 m2,田间管理同一般麦田。从开花期开始,采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SPAD-502测定仪测定旗叶叶绿素(SPAD)含量,每7天测一次,直至成熟。

2 结果分析

2.1 施氮量对小麦NDVI值的影响

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有效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NDVI值花后继续升高,花后7 d达到最大,之后开始缓慢降低,花后14 d开始迅速下降。各个处理NDVI值在开花期至花后14 d之间差异不明显,但花后14 d以后,未施氮肥的B1处理下降迅速,而其他施氮处理下降稍缓慢,随时间推移,B1与其他施氮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花后35 d各施氮处理NDVI值较B1提高127%~144%,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施氮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植株的衰老,而延缓的程度却不是与施氮量成正比,过量施氮未能持续延缓植株衰老。

图1 施氮量对小麦NDVI值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旗叶SPAD值的影响

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叶片的光合能力,影响到产量的形成。SPAD值被称作叶色值,与叶绿素含量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用来衡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通过对小麦旗叶SPAD值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的水平分析可以看出(图2),所有处理SPAD值均在花后14 d内保持较高水平,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未施氮肥的B1处理SPAD值从花后14 d即开始明显下降,而其他施氮肥处理此时仍保持较高水平,均从花后21 d开始下降,从花后28 d后,所有处理叶片渐渐变黄,SPAD值均降到较低水平,但各处理之间仍有一定差异,表现为施氮量越多的处理SPAD值越高,其中B1处理叶片最黄、SPAD值最低,B5处理绿色最浓、SPAD值最高,施氮肥能明显延缓SPAD值降低时间和速度。

图2 施氮量对小麦旗叶SPAD值的影响

2.3 施氮量对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施氮量对出苗和冬分蘖没有显著影响,对春分蘖及产量因子影响显著。春分蘖、穗数、穗粒数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数值最小的均为B1处理,春分蘖最多的处理是B4,穗数、穗粒数最多的处理均为B3,千粒重的情况与分蘖成穗和粒数的情况正好相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先减少后增加,B3处理千粒重最低,B5处理千粒重最大。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B1处理产量最低,B3处理产量最高,B4与B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1 施氮量对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3 讨论

花后小麦绿叶器官的光合作用对产量的贡献率高达70%~80%[6],而旗叶是最重要的光合器官,其性能对籽粒产量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7]持绿型小麦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衰老延迟、功能期长,能获得较高产量。笔者实验中,所有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在花后14 d内均没有明显变化,处理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14 d后未施氮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就开始降低,而各施氮处理花后21 d后才开始下降,施氮处理明显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降低速度,使旗叶功能期延长。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调查分析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施氮肥使小麦NDVI值升高,特别是小麦生育后期(花后14 d后)各施氮处理均较未施氮处理提高,施氮肥能使小麦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生长水平。

氮肥运筹可调控小麦分蘖成穗,有研究显示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生育前期分蘖数不断增加[8],而本试验中,冬、春分蘖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连续多年在同一小区进行相同施氮处理,导致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所致。穗数、穗粒数的表现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8,9],也为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施氮过多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加,成穗率降低,有效穗数减少。千粒重表现则与穗数、穗粒数刚好相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先减少后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穗数、穗粒数过多导致生育后期植株个体间相互遮挡,群体中下部透光弱,最终导致光能利用率降低,籽粒发育不饱满。因此只有在适宜施氮量下,植株群体、个体都发育得当,充分协调产量因子,才能获得高产,本试验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施氮量180 kg·hm-2。

猜你喜欢
花后施氮穗数
花前渍水锻炼调控花后小麦耐渍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花后高温干旱胁迫下氮素对冬小麦氮积累与代谢酶、蛋白质含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花后累积地上生物量比例的冬小麦动态收获指数估算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葡萄为啥花后补钙
施氮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超级粳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均匀施氮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