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草莓标准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1-08 20:50梁赛英
种子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梁赛英

摘    要:草莓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果胶和食品纤维,为降低自然环境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应当采用人工模拟的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虫害仍然威胁着草莓生长,为实现草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温室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保证草莓优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草莓日间标准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土壤质量要求、品种选择、栽培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温室草莓;标准化栽培;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6-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28;S668.4;S436.68       文献标志码: B

1   草莓的栽培要求

1.1   水分

草莓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深20 cm的位置,由于草莓的叶片较多,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草莓需要足够的水分。大量的爬行草莓根茎对水分的需求很高,这不仅需要足够的土壤水分,而且空气中也有一定的水分。开花期间水的体积不少于田间湿度的70%。在此期间,水分的缺乏影响着开花、授粉和施肥的过程。而严重的干旱导致鲜花枯萎,在肥力增加的时期对水的需求较大,田间的需水量应保持在80%;成熟后,浆果要适当控制水分,保持70%的田间水分,促进水果着色,提高质量,但是水分也不宜过多,会导致果实腐烂;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根部以保持水分,田间水分保持在60%~65%,能够促进花卉生长[1]。

1.2   光线

草莓喜光但耐阴凉,光照饱和度20 000~30 000 lux。与其他果蔬相比,草莓的營养价值较低,适合作为粮食、蔬菜、水果的套种。日光充足时,草莓才能生长旺盛,浆果才能优质。如果光照强度不足,植物生长缓慢,插花和花卉较弱,浆果细小,没有气味。因此,草莓的生长不应太密集,必须合理分配生长空间。草莓是在冬天开花,容易失去阳光,因此,在温室里应该铺上反光膜或附加光来促进花期和结果[2]。

1.3   温度

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强,但不耐高温,在低温的环境下能够很好地生长。当土壤温度达到2 ℃,地表温度达到10 ℃时,早春根系就会活跃起来。冬温在-8 ℃生长最好,当土壤温度下降到-8 ℃时,根系会受到损害。气温介于-1~-30 ℃时,植物会被冻死。雌蕊在花期结束后冻结,中心呈黑色。夏季草莓幼苗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3 ℃,光合温度为15~25 ℃,超过30 ℃则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日间温度升高,可促进果实着色、成熟,但果实体积小、成熟早;到秋末,草莓幼苗经霜冻及低温锻炼后,抗寒性可大大提高,能承受-15~-10 ℃的低温。

1.4   土壤

草莓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为20 cm以下的表土中,有的根系深达40 cm。在土壤肥沃、通风良好、肥水保肥能力较强的沙壤土上种植草莓最为适宜。虽然保水能力较强,但其透气性较差,根系呼吸等生理活动受影响,易发生根腐病、味酸、色泽差、品质差、晚熟。若将草莓种植于黏土中,则需加入沙土或有机肥,并常以少量的水浇灌,沙质颜色更佳、含糖量更高、成熟更早。沙质土壤上缺少硼,草莓容易发生果实畸形,落花严重,果肉出现褐斑。施用硼沙是防治缺硼的重要措施。草莓生长于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 pH值在5.8~7.0。当pH值小于4或大于8时,生长发育不良,因此,不宜在盐碱和灰土土壤种植草莓。

2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

2.1   草莓育苗技术

3—4月,将草莓母体移栽到育苗室,除去幼芽,室内温度控制在14 ℃以上,并给予较长的低温期,以促进草莓匍匐茎的生长,喷施赤霉素。由于草莓匍匐茎苗体过密,部分草莓匍匐茎苗体被切断,使根冠封闭程度降低。另外,组织培养的无毒苗可以作为草莓的母株。苗期5~6 d,短茎直径大于1 cm,重量约40 g,可播种。

2.2   定植

在栽植前,对草莓匍匐茎按大小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一旦发现弱苗,要及时筛选,防止发生死苗。在此过程中,应提前1 d浇水,以保证草莓匍匐茎分离时将土体取好,尽量避免对根系造成损害。栽植期间,中间5层,每层两行。种植方式为Z字形,单株行距控制在(1~1.1) m×0.5 m,每侧1排,产量约为9 500.15万株/667 m2,保证基部入土,促进生根。在栽植后立即浇水,及时清除枯叶,做好土壤疏松和苗木修复。

3   后期管理

(1)铺设薄膜。为营造草莓良好的生长环境,宜覆盖黑膜,沟底覆盖稻草或秸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低温、低湿度,在种植时要将果实与土壤分开,因为土壤中存在许多微生物和虫卵,会对草莓的生长造成影响。

(2)温度控制。依据草莓的生长规律,有效地控制温度和湿度。草莓出芽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 ℃,夜间温度控制在6~8 ℃,并适当通风。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低于75%。等到室内的温度达到30 ℃以上,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草莓就会开花结果,但容易引起灰霉病,导致果实腐烂。所以,炎热天气或极端寒冷的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降湿、保温保湿等工作。

(3)照明保护。草莓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因此光强和日照时间对于草莓的生长十分关键,光合作用对草莓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为此,在有效控制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温室内充足的日照,对某些必须要覆盖的物体应早暴露、晚覆盖。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需要增加灯光的亮度。为了促进草莓的光合作用,提高草莓的产量和收入,可以从草莓中释放二氧化碳,将苏打、水和磷酸盐混在一起。

(4)灌溉。受到温室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已蒸发,难以长期保持湿润,这就需要种植者定期对草莓进行浇水灌溉。为了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导致水分蒸发快的影响,可采用早晚灌溉。一般在播种初期的夜间浇水,在播种后期的早晨浇水。在灌水时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灌得太多会出现烂根,灌得太少也会影响草莓的生长。不应经常浇水,但一定要浇透。通常在开花期前7 d停止灌溉,开花期后15 d进行一次施肥。

4   病虫害的分类

(1)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柄、茎秆及种子。应在发病初期喷洒500~700次70%百菌清可湿性粉,10 d后再喷洒,或可喷洒200 g/667 m2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兑水75 kg。

(2)若叶子呈匙状,花蕾和花瓣呈紫红色,不能全开,幼果失去光泽和硬度,果实细长,就会失去商业价值。应及时向病区内喷洒硫黄。

(3)根柱状物从草莓叶的下部开始,中心柱状物为红色,中间变黑并腐烂,叶缘变红,逐渐干枯甚至死亡。因此在移栽前,应先用40%的芦笋粉600倍液浇边,然后覆盖土壤,平地后进行移植。

(4)青枯病是土壤的一种病害。病症主要表现为幼叶畸形、黄化、叶面粗糙,叶缘褐变、抗性及死亡,延展段缩短。预防措施是在涂好药剂后,地板应该密封,用铝箔覆盖。空气应在去除薄膜后扩散。不需要用药,就可以种上种子。要注意头部安全,还可用太阳能消毒。

(5)蚜虫吸汁,果实生长受到抑制,污染了树叶和水果,此外,叶皮也是病毒传播的载体。预防措施是及时清除老叶和田间杂草。开花前喷1~2次防蚜喷雾。

(6)在蜘蛛乳害初期,温室草莓叶片上出现小灰斑,然后逐渐扩大,覆盖所有叶片,出现白色碎花、黄色着色、疏松、矮化和植株碎片。预防措施是第一次出现开花水平时喷硫黄,每7 d喷一次。水果收割前14 d要禁用杀虫剂。

5   温室草莓病虫害的防治

5.1   病害控制

草莓种植过程必须采用农化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病害的产生。如灰霉病,发病原因为高温高湿,通风透光性差,水环境条件恶劣,多在花期,发病部位为花、果、叶。在该病发生时,叶片和果实会出现褐斑,褐斑的大小和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果实腐烂,植株倒伏。在栽植前,筛选出抗灰霉等病害的优良苗木,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在苗期应做好药剂防护,铺地膜,控制花前温度、湿度等工作。在花期应注意水分管理,调整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的施用量。如在草莓园中发现有植物感染,应及时从园中摘下。与此同时,应疏花疏果,确保植株通风透光。

5.2   虫害控制

蚜虫、红蜘蛛和线虫为主要害虫。因为冬天的时候虫卵会留在土壤、枯叶和杂草里。应根据其发生规律,从农艺和物理化学角度进行綜合防治。例如,草莓蚜虫可以通过食用植物汁液而感染花果。在农业方面,要做好整地的消毒工作,定期清除田间的枯枝、病枝和杂草,控制种群数量。在温室内设置黄色涂油板和银灰色塑料薄膜条带,根据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喷洒抗蚜威等化学药品。

6   结束语

发展草莓栽培及温室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利于草莓可持续发展。从土壤质量要求、品种选择、种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草莓日光栽培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可保证草莓的优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凤玲.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5):40.

[ 2 ] 周平,张晓静,谷浩铨.日光温室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6(21):92.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