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其中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最为严重,引发的社会关注也最为强烈。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刻牵挂着家长们的心,因此应该把中小学的食品安全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让大家都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倒逼食堂和供餐单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目前,我市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食品安全理念融入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食品安全教育的融入现状也普遍不理想。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良好饮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食品安全理念的融入,是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融入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媒体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了社会饮食卫生健康、转基因食品、垃圾食品等问题的严重性,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给青少年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让社会担忧。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完全形成,对不良食物的抵抗能力较弱,在饮食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必然会在其成长过程中埋下隐患。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融入食品安全教育是提高青少年饮食安全意识的重要保障。
从青少年自身成长发育角度来看,青少年阶段是良好饮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食物作为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基础型物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教育对于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下,大多数家长更关注孩子文化课的成绩如何,常常认为孩子的饮食作息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不是那么重要。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国青少年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和习惯,对食品安全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把食品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当中是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学校教育教学體系中的重要组成,是家校共治的迫切之需,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青少年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中小学教育中
食品安全教育的融入现状
1.教学过程中对食品安全教育没有给予充分认识。虽然我市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各中小学校都能够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加强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过程中,教师的食品安全教育理念没有更新,教师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理解不够充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取食品安全教育知识,影响了学生正确饮食观念的形成。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比重,同时把食品安全理念有机整合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饮食观十分重要。
2.教育教学模式单一,观念有待更新。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食品安全的教育仍旧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常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消化吸收程度。另外,食品安全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式应有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吸收和理解掌握并不完全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没有显著提升。
3.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缺乏相关管理评价机制。目前中小学课程对于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课堂教学排课不充分,食品安全教育不成体系,尚无完善的食品安全教学考核方式,缺乏一定的指导、监督、管理以及评价标准。因此,需要有效整合食品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完善食品安全教学考核方式,构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机体系。
三、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融入食品安全教育的举措
1.教师要积极探究食品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关联。教师应该从青少年不同年龄段身心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着手,选择适合学生的食品安全教材,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比如,围绕食物污染及预防的相关知识,分别介绍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污染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举措,详细介绍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以及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处理方式等。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多样化、灵活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和进一步融会贯通,并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适当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和进程,逐步提高青少年的食品安全知识素养。
2.广泛开展校园宣传教育。中小学校要将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食品安全和学生营养健康工作。通过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围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工作特点,结合健康中国行动、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全民营养周、中国学生营养日校园系列活动,把握宣传重点,与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有机结合。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介的组织便捷、务实高效和覆盖面广等优势,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向师生及家长有效传递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注重饮食习惯的养成,将食品安全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中小学校要持续开展“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开展“三减、三健”,教育师生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营养膳食知识,增强师生低油、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意识和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各中小学校可通过班级家长微信群发布一封公开信,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开展家校互动,增强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将食品安全教育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促进青少年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好习惯,切实培养青少年的健康饮食意识,促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4.构建新型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由于以往中小学对于食品安全教学的融入存在走过场、蜻蜓点水的现象,因此要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教育体制创新,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另外,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拓宽教师的食品安全知识范围,为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校园食品安全形势,探究食品安全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家校共治的迫切之需,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根据食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育教学发展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关联路径,广泛开展校园宣传教育,将食品安全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培养具有正确食品安全观念的学生。
作者简介:车宇飞(1988-),女,汉族,吉林蛟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学校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