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铭
2021年10月14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授牌。汕尾市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粤东片区唯一一个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
成绩来之不易,蓝天、碧水、净土都是奋斗出来的。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轴,精心守护汕尾的蓝绿本底,全力推动绿色发展为特征的产业新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建设。
如今,汕尾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海丰西闸国考断面如期达标,断面水质从Ⅳ类改善至Ⅲ类,取得创建示范区极为关键的“入门券”;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城乡饮用水源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实现“四个100%”;近岸海域水质各测点所监测指标,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实现100%;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昼夜间达标率均为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多年均维持在80%以上“优”级别。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连续两年实绩考核排名粤东第一。
高位推动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汕尾自然生态优美,拥有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面积21.4平方公里的品清湖;拥有东关联安围、大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陆河红椎林南天湖等绿色生态走廊,著名的“汕尾八景”风景秀丽、远近闻名。
保护好生态环境,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造福于民,是汕尾市委、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汕尾市高标准编制《汕尾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5年)》,优化生态空间,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1+6”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汕尾市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构建顶层设计,以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谋篇布局。针对水环境污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噪声污染防治、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执法防治、生态修复、宜居社区建设等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各主管部门科学拟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汕尾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实施方案》等100多个年度工作计划及方案,挂图作战,明确分工,精准施策,生态汕尾掀开新的篇章。
同时,汕尾专门设立生态文明创建办公室,建立健全汕尾市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按照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实施模式,开展全市各相关单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亮牌考核自查工作,实现目标任务全分解、考核对象全覆盖、考核内容全量化。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督促全市上下形成工作合力。
勠力同心 抓好环境综合整治
每当夜幕降临,市区善美广场人群熙熙攘攘,或漫步于栈道之上,或行走在人行步道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惬意悠然。
“汕尾现在越来越美了,空气好、绿化好,居住环境舒适,心情跟着也放松了。”家住附近的刘女士是这里的“常客”,饭后到广场散散步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她眼中的变化,正印证了汕尾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域示范的脚步。
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通过制定生态规划、加强生态管理和实施生态工程等系统方法,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进行全过程控制与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沉甸甸的绿色“答卷”。
水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汕尾市全面实施河、湖、湾长制,出台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开展水域岸线编制,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开展螺河健康评价试点,集中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
大力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全市共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41座,总设计处理规模为51.815万吨/日,40个建制镇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多年保持95%以上;成立黄江河水质达标攻坚办,实施黄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实施蓝色港湾工程,品清湖逐步恢复“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本色。
治好水的同时,还要管住气、护好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汕尾市制定并印发了《汕尾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治理方案》《汕尾市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方案》《汕尾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系列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市重拳出击,通过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实施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控制,加大餐饮娱乐业、露天焚烧、裸露土地等整治力度,普及使用绿色能源,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倡绿色生活等措施全面提升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稳步推进全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完成全市土壤质量调查,及时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绿色发展 释放生态环保红利
南万镇地处陆河县西北部的山区,是汕尾市首个“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和“广东省森林小镇”。该镇始终坚持“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创生态财”,积极引入优质生态经济项目,从绿水青山中探索村民共同奔富的路子,不断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生态资源变成百姓红利。
海丰县附城镇开发利用“一江两岸”资源,把黄江河两岸规划为集旅游、休闲、观光、生态为一体的生态休闲长廊。同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开发红色教育、生态休闲、农耕文明、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打造集生产保供、生态涵养、生活休闲等“三生一体”的新图景,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汕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贯彻新發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培育生态产业为核心,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发展生态旅游业,培育现代农业、打造大湾区“后花园”,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从“生态佳”迈向“生态+”,走出了一条有“颜”又有“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汕尾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结构优化、节约集约、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全面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物流、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配套建设,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链。以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产业链为重点,推进城区水产、陆丰甘薯、海丰丝苗米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引擎,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
发展生态旅游业,海丰新山村和陆河共光村,先后荣获省“十大美丽乡村”,陆河螺洞村、城区晨洲村、沙坑村和陆丰下埔村,先后荣获“广东特色名村”。打造3A景区村庄12个,打造一批全国最干净整治村庄,聚焦“八个美丽”,串珠成链建设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为汕尾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增光添彩,擦亮名片。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树影婆娑,一切均得益于驰而不息的“生态苦行”。保护蓝天碧水,倡导环保低碳,共建生态汕尾,已成为全体汕尾人的共识。汕尾,这座敢为人先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矫健的步伐,朝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海更碧,空气更清新的一流目标,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