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楠 潘雪 汪晓凯
摘 要:生理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为适应护理临床实践工作飞速发展的需要,护理学专业生理学课程应不断创新,进行教学改革。微课模式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推送、实时互动等移动互联网手段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能够利用教学大数据进行分析,适时开展形成性评价,从而大大推动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改革。
关键词:微课;护理学;生理学
在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生理学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的重要桥梁。生理学课程有着难理解、难记忆等特点,加上生理学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丧失学习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但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微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将微课与“雨课堂”相结合并应用于护理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中,为推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的简称,是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它是以教学微视频为载体,依据教学大纲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设计开发的一种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短小精悍(时长一般控制在3~10分钟)、重难点突出,学生可借助网络终端便捷、随时随地地学习,可作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生理学课程因内容复杂、理论抽象,一直是学生普遍感到晦涩难懂的一门课程,而且在目前大班制教学体制下,由于课时和师资有限,虽然在课堂上引入病例分析或PBL教学方法,但生理学课程仍然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课的出现使上述教学难题得到一定的改善,它为师生搭建了互动平台,有效提升了生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微课全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微课建设,开展了全国高校和中小学微课比赛,各高校也高度重视微课的建设应用,但是微课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应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经过相关调研,研究者郑雯文、吴燕等人认为,微课在推广与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微课缺乏连续性。由于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阐述,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初学者很难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相对于常规教学,微课更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有待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第三,缺乏合适的微课平台。在推出微课时,教师不仅要录制微课,而且要自己建立平台、组织学生,耗时费力,因此影响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二、“雨课堂”教学模式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一款非常适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智慧教学工具。它的操作界面主要集中在PPT和微信中,教师和学生不用下载或安装程序即可使用,操作方便、简单易学。教师在上课前只需要将安装有“雨课堂”插件的PPT打开并将二维码发送至学生手机上,便可进行实时互动。课堂上,教师可将课前设置好的问题推送至学生手机端,学生实时答题,系统自动统计正确率和错误率,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进程,解决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率问题。它创新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大多数护理专业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者。“雨课堂”教学模式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基础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前可推送预习视频,课后推送复习题目,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都可以搭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而且,将“雨课堂”作为微课的推送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微课片段化、缺乏连续性和教师缺乏合适平台的问题,在不给教师增加很多额外负担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互动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和准确。
三、基于“雨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推出微课前,笔者对已经学习过生理学课程和正在学习生理学课程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188份。调查结果显示:听说并接触过微课的学生仅占36.2%,有64.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推出微课;关于微课的推出时间,85.1%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课程开始前至少一天推出,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为宜;关于推出平台,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在“雨课堂”推出比较好,便于系统化学习;对于推出微课后是否要对学生观看视频的次数和时长做出硬性规定这一问题,38.3%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建立监督机制督促自己学习,44.7%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会给自己造成额外负担加重学习压力。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经验,笔者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微课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在推出方式和考核方式上,首先,课程开始前1~2天教师在“雨课堂”上推出微课视频,视频中包含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雨课堂”的课堂提问系统随机提问,将学生的回答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这样既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又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最后,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将简短的复习幻灯片推送至“雨课堂”,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教师通过微课将学生课上课下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加强学习效果。
第二,在制作内容上,教师通过对生理学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把控,将课堂重难点内容制作成PPT、難理解的机制以动画形式演示,教师在旁讲解。例如,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心肌动作电位等重难点都可结合动画制作微视频,并布置思考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除了随机提问,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并发言的学生可加分并计入平时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笔者发现基于“雨课堂”的微课很受学生欢迎,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雨课堂”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留言或提问,教师在线答疑,方便快捷,拓宽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第二,“雨课堂”解决了微课缺乏系统性学习的问题,平台上传有每个章节的完整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再针对其重难点进行具体讲解,二者的结合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带着思考去听课,课后也可以通过复习PPT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第三,基于“雨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了制作微课,教师需要查阅和搜集大量资料,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总之,微课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环节,增强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基于“雨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雨课堂”使片段化的微课内容更加系统化,通过信息推送、实时互动等手段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够利用教学大数据进行分析,适时开展形成性评价,从而大大推动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郑雯文,姚思琪.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应用中的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20(2).
[2]吴燕,陈永昌,金雯.微课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8).
[3]梁倩.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20(19).
[4]张惠莹,刘建,连玲丽,等.基于雨课堂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PBL教学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9(17).
[5]彭丽花.微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为例[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4).
[6]白洪波,董颀,汪鹏,等.以微课为枢纽,推动“心血管生理学”线上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2).
责编:鹿 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