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几代美术家在我党发展的各个重大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重要价值阈。这些优秀画作既是反映党史、国史、军史的文化载体,也是传递中国正能量、凝心聚力再出发的教育媒介。保护好、利用好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上海传承革命基因、发扬优良传统,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效路径。
观看作为最接近我们日常的审美方式,是人民大众寄予社会理想和变革精神的文化史媒介(media of cultural history)。毛泽东主席在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强调的“文化的军队”,指称的就是当时活跃在大城市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文艺队伍。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大历史阶段中,上海涌现出千百位优秀的革命志士、忠诚卫士与共和国建设者,几代上海美术工作者更巧运丹青妙笔,谱写讴歌中华民族、缅怀革命先贤、礼赞申城人民的美丽华章。从上海走向全国的画家,从外地来到上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画家,始终在上海发展的画家,他们将个人的艺术情思、美学观念融入为祖国放歌的大背景中,创作出无数反映党的奋斗历程、社会沧桑巨变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经典。这朵朵美丽的浪花共同汇成碧波春潮,生动映照着家国史、社会史和心灵史,为新中国美术和百年党史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扎根西北的艺坛双璧
西安美术学院的老院长刘文西与原国画系主任陈光健伉俪,都来自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上海育才学校,他们在6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扎根大西北,传承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延安革命圣地的精神基因,创作出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人民生活题材的作品,实现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当代价值的和谐统一。2刘文西作为黄土画派创奠者,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半生青山半生黄土,在百余次陕北之行中与那里的群众结下深厚感情,完成速写数万张,发表画作数千幅,出版画册近百种,仅中国美术馆就收藏其25件作品,他本人获得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刘文西夫妇联创的《历尽艰辛为人民》,生动表现毛泽东、周恩来作为亲密战友并肩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场面,在当时流传极广。1993年,刘文西创作了名传中外的《东方》,描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4位伟人畅谈世界形势与国家未来,展现出丰富的历史感与现实感,令观者由衷体会到中华民族和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凝聚力,该画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刘文西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主张,提倡向传统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世界学习,留下《春天》《老百姓》《同欢共乐》《祖孙四代》以及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许多名作精品,堪称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在艺术领域的重大创获。3刘文西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以《山姑娘》获得银奖,又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上以弘扬筑基强国精神的《基石》获得优秀奖。陈光健则在1984年从西安登上由上海开往新疆的列车,将震撼她心灵的平凡景象化作《西去列车》中的美好瞬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之后又以《绿色边疆》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再获优秀奖。刘文西、陈光健夫妇以其杰出成就为史存照、为国抒怀,堪称世间真情、艺坛双璧。
踏浪前行的海上三沈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海上画坛涌现出沈柔坚、沈尧伊、沈嘉蔚3位闻名全国的重要艺术家。沈柔坚是经历过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洗礼的前辈画家,沈尧伊、沈嘉蔚则是两位出生于上海的“40后”艺术家。沈柔坚曾经担任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创作了许多热情赞颂劳动者的经典版画。其代表作《船坞中》刻画上海船厂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尽显壮美气概;《瞻仰》描绘红旗迎风、绿树掩映中的一大纪念馆,写意笔法与金石格调相得益彰。改革开放后,沈柔坚又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将版画的雄浑粗粝融入传统畫面,粗犷之中见精微,沉郁之中显高远,颇具大家风范。
上海画家沈尧伊的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版画《鲁迅与青年》《周总理与大庆人》,水彩粉画《二渡赤水》《跟随毛主席长征》等,已成为特定年代大众记忆里的社会审美标志。他历时6年创作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不仅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庆祝建党70周年美展金奖,而且还是巨幅油画《遵义会议》创作构思的最直接来源。沈尧伊在油画造型中融入版画技法,对挽救中国革命的激烈思想交锋作了强有力的展示,画面上铺陈出的暖灰色调,生动反映了栉风沐雨、砥砺歌行的峥嵘岁月里共产党人的朴素情怀。他在10年后又创作了《转折》组画中的同题《遵义会议》,获得庆祝建军80周年美展一等奖。
另一位上海知青画家沈嘉蔚,1974年即以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闻名全国,其后创作的油画《红岩》描绘抗战期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吴玉章、叶挺等老一辈革命者从红梅花儿盛开的重庆红岩村上谈笑风生地走下,充满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念,呈现出兼具诗性与哲思的崇高境界,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1987年创作的描绘百余人物的油画《红星照耀中国》,堪称史诗性的革命群像长廊。全画以陕北高原的土黄色为主调,塑造延安时期革命领导人集体形象,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乐观自信、和谐友爱、团结奋发的昂扬风貌,同时反映了画家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深入思考。画面中身穿红星衣衫的儿童形象堪称全幅的画眼,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获得庆祝建军60周年美展一等奖。
多元创构的申城名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画家以多维视野和创新观念,创作出大量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精神伟力的优秀美术作品,熔铸成一座气势恢弘的视觉丰碑。这些画作以国画、油画为主,同时涵盖版画、年画宣传画、水彩粉画等类型,与党同生日的老画家哈琼文还获得全国宣传画工作成绩卓著荣誉奖。不少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在时代氛围熏染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与新时期共进步的画坛青年才俊,以丹青书写申城发展的大美画卷。
1.在国画创作群体方面,主要是以上海中国画院为中心的海上画派。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画作,如郑慕康、周炼霞、董天野、吴青霞、朱梅邨、潘志云、汤义方合作的《解放上海》组画长卷,运用传统技法多角度刻画解放大上海的不同侧面。施大畏《上海的早晨》表现上海战役结束后站立在石库门建筑前的陈老总,坚毅冷静地凝望远方曙光。他还以《归途:西路军妇女团纪实》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1941.1.14:皖南事变》获得庆祝建党70周年美展铜奖。表现和平建设题材的画作,如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丰子恺《饮水思源》,林风眠《轧钢》,谢之光《万吨水压机》,伍蠡甫《南汇秋收图》,来楚生《收菜籽》,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刘旦宅《披着霞珠迎朝阳》,梁洪涛《边寨小学》,吴玉梅《女社员》,陈佩秋《能量夺天》,杜家勤《红色熔炉》,应野平、乐小英《上海之春》,集体创作的《造船工业打翻身仗》组画、《新安江》长卷等。描绘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的画作,有汪大文《李兆麟像》,郑慕康《焦裕禄》,董天野《顾正红》组画,刘旦宅、吴青霞《红灯记》组画等。描绘革命圣地山水景物的画作,有唐云、邱陶峰、陆一飞、徐志文联创的《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王个簃《红雨随心翻作浪》,钱瘦铁《毛主席六盘山词意图》,陆俨少《井冈山黄洋界》,朱梅邨《井冈山颂》,俞子才《延安》等。谢之光、唐云、陆俨少、方增先合作的《东方的曙光:中共一大会址》,以前景繁茂的绿树和远景绵延的厂房,烘托出一大会址欣欣向荣的生机活力,朱屺瞻《南湖留胜迹》以传统山水画美学意境呈现南湖新风貌,凸显“新国画”的创造性探索。4曾经师事贺天健先生的长安画派名家苗重安,创作了《延水长流》《井冈翠坪万年青》等革命山水题材诗意画,与贺天健《北国风光》《山区新风貌》等共享盛名。
2.在油画创作群体方面,主要以上海油画雕塑院及各大艺术院校为中心。上海美专老校长刘海粟在1955年创作过军事题材油画《军舰》。邱瑞敏和陈逸飞是上海美专校友,又曾为上海油画雕塑院同事。陈逸飞早期代表作有《黄河颂》《祝贺长征胜利》以及与魏景山合作的《占领总统府》。邱瑞敏最早为大众知悉的是被选为小学语文教学挂图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他与马宏道、石奇人联创的《畅想·浦江》表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陈逸飞与邱瑞敏合作的《在党的“一大”会议上》,运用巧妙的空间布局,凸显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追求新道路的象征意义。颜文樑《南湖》融汇历史情境、时代氛围、理想愿景,展现初阳映照下的浩渺南湖。汤沐黎《转战南北》采用宽银幕式的横构图,描绘戎马倥偬引兵疾进的革命领袖,堪称礼赞中华民族的视觉史诗。现代美术教育家庞薰琹之女庞壔与夫君林岗创作的《峥嵘岁月》,表现红军战士在草地中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出生于上海的浙江画院女画家宋贤珍,曾在《江苏画刊》《工农兵画报》上发表多幅经典宣传画,近年还与夫君汪诚一合作《烟霞之会》,描绘西安事变后周恩来赴杭州与蒋介石谈判的场面,展现共产党人开创历史的豪迈气魄与博大胸襟。这些优秀的主题性绘画以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将具体形象与深层内涵联结起来,达到高度的契合性。5出生于上海的艺术家黄发祥与其中国美术学院同事何红舟教授合作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被公认为描绘红船精神的杰作。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俞晓夫教授领衔创作的《平型关大捷》,以前卫的笔触肌理刻画这场惊心动魄、悲壮激越的战斗。2020年11月,俞晓夫与沈尧伊共同当选中国美协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
砥砺奋进的时代新人
今天的上海美术家群体新人辈出,不胜枚举,比如刘士嶙、李前这两位“60后”画家。刘士嶙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专攻人物肖像画,其2018年创作的《缅怀周总理》意匠独造,借鉴电影分镜头形式以十六格画面呈现周总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16张图像,并在第三列和第四列之间别出心裁地题写一联追忆文字叙述周总理的光辉事迹,在人物造型和图式设计上新颖别致,全景式地展现了周恩来总理一生的精神风采。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李前《支部建在楼上: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党建工作纪实》,用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了以青年白领为主体的基层党支部的日常生活。画面中心是一位充满朝气的支部年轻女书记形象。这群青年党员奋发昂扬、活泼亮丽的精神面貌,就是我们砥砺奋进新时代的缩影,而明亮的后景则展现了申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件富有创新气息的作品甫一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便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李前还为建党百年创作了《光明在前:中共七大召开》,又应邀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西安美术学院、延安文艺纪念馆承办的“史诗的图像建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70后”画家作为当今海上画坛的中坚力量,创作成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贺兰山(贺戈箫)领衔创作的国画长卷《求索》,也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作品,聚焦一个世纪前以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一批满怀理想与信念从黄浦江畔启航赴欧追求真理,热切期盼学成归来报效国家的有志青年的昂扬风姿。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家李淜《神光聚变》意在展示中国高精尖产业进步与科技工作者的巨大奉献,职业油画家杜海军《高速时代》以写意手法表现复兴号动车上新鲜生动、活泼温暖的世情百态。如今,更多年轻的“80后”“90后”上海画家也纷纷在艺坛崭露头角。
百年恰是风华茂,浦江两岸春潮涌,上海美术家的绘画创作卷帙浩繁,以上仅是撷取4个片段镜头聊为小叙沧海之一粟。上海几代美术家在我党发展的各个重大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重要价值阈。这些优秀画作既是反映党史、国史、军史的文化载体,也是传递中国正能量、凝心聚力再出发的教育媒介。保护好、利用好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上海传承革命基因、發扬优良传统,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效路径。6上述的优秀主题性绘画,交叠着百年家国史、社会史和心灵史的重影,生动表达着2500万上海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与共和国的审美凝视(aesthetic gaze)与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在上海艺术家创作的红色题材美术精品中,感悟先辈们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光辉事迹,感悟同辈人砥砺奋进新时代、创业筑梦新征程的青春之歌,必能激励广大学子和干部群众勿忘初心、与时俱进,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在各行各业不断谱写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