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
摘 要:如何把握精髓、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讲好榜样故事,传播好榜样声音,向学生展现一个个真实、立体、有力的榜样人物、榜样事例,是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生视角下分析思政课榜样故事讲述中面临的现状问题,继而探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如何讲好榜样故事。
关键词:思政课;榜样故事;境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101-03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每一个领域都会有榜样,讲好榜样故事,是对榜样应有的尊重和敬意,也是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故事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榜样形象,一个个感人至深、直抵人心的榜样事迹来诠释生活经验、传递价值理念,在寓理于事、析事明理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振、思想共鸣、行为趋同,从而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是高校思政课讲好榜样故事的核心主旨。然而在价值多元、偶像崇拜盛行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且价值取向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1],导致榜样故事的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面对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独特的生活、学习、思考方式,面对其在认知能力、经历阅历、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榜样故事的内容选择、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等也应有所区别。
一、高校思政课讲好榜样故事的现实境遇
(一)榜样故事的讲述口吻宏大,难以让学生真信真学真做
先进榜样以其典型性、示范性被人们所学习,当前高校思政课在讲述榜样故事时确实在用先进的榜样来引导、指引大学生的某些思想或行为习惯,但是却经常用一种宏大的口吻来讲述榜样人物的“高大精神”,向学生呈现的大多是“高大全”形象。这种缺乏生活气息的讲述不仅忽视了榜样事件发生的复杂性和具体性,更是让思维活跃、有思考和辨别能力、价值观更加现实的大学生很难找到与榜样人物之间的情感支点、思想共鸣,在生活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是充满了排斥,更谈不上实际的指导实践活动[2]。
(二)榜样故事的选择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榜样故事作为时代精神与力量的展现载体,其呈现出的形象及传递出的品格与美德在不同时期都有所差别和侧重。如今榜样形象呈现出层次性,具有高度道德自主性、广泛社会认同性和强烈现实针对性。但是高校思政课在讲述榜样故事时却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虑个性化需求而“满瓶罐”,导致讲述者“对牛弹琴”,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比如大学生所学专业千差万别,但是榜样故事的选择却雷同,这样将很难从榜样故事中获得情感认同并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容易造成“知”与“行”的脱节。
(三)榜样故事的传播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思政课讲述榜样故事多见于课堂,围绕故事的各类主题活动,多以报纸、汇报、宣传栏等方式呈现。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特别是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3],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也使得传统榜样故事传播率和受众认同感都可能因为其形式单一、枯燥而难以维系。与此同时,互联网的社交本质促使学生的需求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能与学生进行良性对话、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故事,不能称之为好的榜样故事。被称为“数媒土著”的当代大学生自小就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他们兴趣转移较快,对网络媒体的要求很高,只有持续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吸引他们的持续关注和应用,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四)榜样故事的语言表述缺乏感染力,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深受网络影响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幽默生动、简单直白、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而高校思政课因其丰富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导致在榜样故事讲述中过多地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忽视了语言的通俗性和情感性[4]。语言晦涩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真情实感就难以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故事情景中,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深究其原因,主要是话语主体即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缺乏对榜样人物、榜样事件深度的理解和认同,缺失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驾驭能力,不能将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与大学生群体表达特质的话语有效融合,就会造成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二、高校思政课讲好榜样故事的策略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意识形态宣传、引领和教育的职责,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讲好榜样故事要迎合学生的主动性需求,探索榜样故事内容的针对性、话语体系的生动性和传播形式的丰富性,将榜样人物所代表的高尚品德、价值观念、模范行为,通过生动好听的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述出来,增强效果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最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讲好榜样故事,用契合大学生社会认知和心理预期的内容
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创造力丰富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相对脆弱、易受环境影响的阶段。高校思政课应通过榜样故事告诉学生什么人是应该学习和敬畏的、什么价值倾向是可以接受和期待的、什么行为是应该践履和笃行的,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思想启迪、价值启发、精神启示和行为引导。但是如果无法契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心理预期,就无法将榜样故事讲出实效。
讲好榜样故事,要真实可信。需要在真实可信的榜样人物、榜样事件的基础上创新叙事修辞,既要有宏大叙事,也要有微观叙事。宏大叙事体现的是对榜样高尚境界和伟大精神的追求,微观叙事追求的则是榜样人物真实具体的、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为了得到学生的认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实现宏大敘事与微观叙事的结合,真实地为榜样画像,实事求是地讲述榜样故事,塑造一个立体、可信的榜样形象,为学生提供理解空间,挖掘榜样故事的人性化细节,在凸显榜样人物精神的基础上,紧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困惑和价值抉择,让学生自觉引发与榜样的比较思考。既要讲过去的故事,也要讲现在的故事。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经典榜样,他们的生活年代或生活环境如今大不同,但他们的感人事迹、人格魅力、道德品行、思想境界,激励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为了能够契合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心理预期,要讲清楚经典榜样的生活轨迹和生活场景,要讲清榜样的心路历程和内心波澜,让学生自觉融入一种道德情境,并结合现实情境引发对现实问题深层次的、多角度的审视和思考。同时也可挖掘大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最形象生动的朋辈榜样故事,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理念与大学生相近,易被大学生群体中接受和认可,能迅速在同龄人中引起共情。
讲好榜样故事,要榜样“偶像化”。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现象,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等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在讲述榜样故事时,选择的榜样形象要更倾向于实现传统榜样与偶像的耦合,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善美”,让榜样人物成为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和模仿的“范本”,成为其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追随具有榜样力量的偶像,摒弃对偶像人物表面性的模仿,挖掘其高尚品德、价值观念等激励、引导大学生“追星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东京奥运会上,奥运健儿因为其真实、鲜活、有趣的表现成为很多人的偶像。奥运首金获得者杨倩,因其“清华女神”“首次参赛”“珍珠美甲”等这一系列的关键词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思政课讲好榜样故事,结合同学们的关注点,深入挖掘偶像身上自强不息、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来教育、激励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讲好榜样故事,要因材施教。不仅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适应水平,还有具体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现实需要来选择榜样人物,讲好榜样故事。如可以按照学校层次与专业区别,有针对性、个性化地讲好榜样故事。在交通类院校的思政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不同类型的“交通”榜样资源,讲好全国劳动模范王长进“开创中国高铁自助的精测先河”、感动交通年度人物张莉“敢为人先、创新服务”等榜样的故事,以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激发工作热情[5]。
(二)讲好榜样故事,用契合大学生表达特质的话语
讲故事意味着创造文字、视觉、声音形式的感性表述,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这种表述来激发受众的情感并更好地与受众建立联系。语言的力量可以为榜样故事的讲述锦上添花,如何善用大学生自己的话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喜爱,是思政课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是极其注重个性、敏感的群体,这就要求讲述者要提升叙事能力,措辞用语上要相对平和、通俗易懂,要尽可能使用时代用语、网络热词来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讲述风格上要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讲好榜样故事也就是情感互动的过程,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情感的纯粹理性活动。思政课教师在讲述之前要对榜样人物有深度的理解和认同,讲述过程中要将情感注入全过程,运用情感的力量打动学生、引发共鸣。如郑州大學的周荣方教授,有关她的一段视频曾经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浪潮,视频中她在讲述焦裕禄的故事时,动情落泪,几度哽咽,在座的同学因她感情真挚、娓娓道来的讲述深受感染,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讲好榜样故事,用契合大学生信息接收习惯的传播方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思想前卫、喜欢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其思维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来看,他们较难接受理论说教,容易在相互讨论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所以讲好榜样故事可以走出课堂,可以走进榜样故事发生地进行现场教学,甚至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榜样,通过访谈和现场聆听榜样的讲述,加强与榜样的交流,从实践中感知,在聆听中感悟,这样的讲授才会是趣味的、感人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感受榜样人物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更加青睐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集语言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网络可以将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实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从而更有吸引力。同时,网络上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互动性,使得榜样故事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评论发表见解的交互方式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沟通。所以为增强榜样故事的吸引力、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更多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讲好榜样故事,推动传统内容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如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借助其方便快捷、易于传播,推送内容清晰明了、生动形象的优势讲好榜样故事。推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微视频,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再现经典故事的场景情节,把传统课堂与多媒体教学环境相衔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在正课之余、闲暇时间随时随地收听收看榜样故事,使学生们在触手可及、全面环绕中领悟榜样故事中思想魅力、切身体会榜样人物的精神震撼,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价值观。
三、结语
讲故事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深化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偏好,融入学生、服务学生,讲好榜样故事、传递好榜样声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坐得下、听得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感受榜样力量,明晰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6]。
参考文献:
[1] 王冬妮. 新媒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提升路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1):114.
[2] 王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01.
[3] 郭林凯,李宝艳. 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福建商学院学报,2021(01):86.
[4] 张书凤,徐福林.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2021(16):96.
[5] 蒋慎之. 强化榜样教育 助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N]. 湖南日报,2020-12-20(11).
[6] 张允,徐楠. 新时代怎样讲好榜样故事[J]. 青年记者,2020(09):64-65.
(荐稿人:钟启春,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