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村的幸福生活

2021-11-07 11:59李玉山张新生张志强
支部建设 2021年25期
关键词:道教红色

○ 李玉山 张新生 张志强

道教村位于大宁县城西12公里处,村庄背依山丘,昕水环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宁大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宜居宜养。道教村民风淳朴,红色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强劲,是“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山西省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古朴风韵

道教村人朴实厚道,向来注重礼义。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裕,道教村的文明风尚愈益增强。村中央高高矗起一块碑墙,醒目地书写着“教化有道,道在教化”几个大字,下边罗列出八条村训:“孝老敬亲,齐家教子,明礼诚信,和谐睦邻,克勤克俭,勤学上进,爱党爱国,敬业自强。”村中长长的文化墙上精致地绘制着“知礼仪”“善作魂”“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家庭和睦,互相礼让”等图文字画。走在道教村中,处处感到温馨谆厚,“满心都是爱,满眼都是和”。

尊老敬老在道教村已成为一种风尚。村里时尚广场配备有日间照料中心和老人休息间,村委在中心聘请了较专业的厨师,精心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免费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午餐后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在休息间午睡。在采访中一位老人,他今年已79岁,看上去身体很是硬朗。他对我们说:“如今的生活过得很幸福,村委班子对老年人关怀备至,周到入微,你看我们每天中午可以在这里享受免费的午餐,困了还可以在这里歇息,感谢村里一心为民服务的好干部,感谢共产党。”那种幸福感和获得感洋溢在脸上。

道教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红色传承

道教村不仅是礼仪村,还是红色村。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宁县就已经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活动。1935年9月,经第一个大宁籍中国共产党党员许建业介绍,道教村的房梓明(又名罗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在大宁本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宁籍党员。

道教村的房普明(又名范铭)1934年7月考入太原友仁中学读书,并在学校加入了进步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科盟,中共外围组织)。1936年1月,房普明在太原友仁中学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月下旬,房普明被派遣回大宁开展工作。回乡后,房普明以教书为名,秘密联络道教村房梓明、房居平等人建立了抗日群众组织——“讨蒋抗日救国会”。房普明为负责人,成员有房梓明、房居平、冯乃圣、房风山、房星明、房荣祥、武修文等。同年9月,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讨蒋抗日救国会改称抗日救国联合会,并在全县建立了四个联络点。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宗旨是唤起民众、抗日救国。活动形式以编写《农民之友》小册子宣传进步思想,主要内容是抄录与整理、汇集由太原寄来的进步报刊《巴黎日报》《国防杂志》以及书写标语口号等。《农民之友》为不定期刊物,先后共出刊10余期,为唤醒民众参加抗日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6年红军东征期间,许建业、房梓明、房普明等积极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在大宁的活动,点燃了大宁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当地一大批进步青年纷纷加入党的地下组织,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为大宁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道教村仍然保留着范铭故居和一批革命文物。当下,大宁县计划将这些革命文物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以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走进道教村,让人们重温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新的创建

2018年,道教村被大宁县确定为深化农村改革7个试点村之一。道教村抓住改革试点村先机,同时由村党支部组织全体成员组建“道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分配给社员。他们抓住国家卫健委驻村帮扶的机遇,在村容村貌、休闲广场、街巷路灯、饮水工程等方面,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议标方式,先后投资570.1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内环境。合作社自主运作,为村集体创收29万元,群众参与增加劳务收入53万元,带动67户138人,人均实现增收3870元。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农村经济改革的红利,幸福感明显提升,道教一举成为全国文明示范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他们依托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优势,吸引科技型企业隆泰花卉园区进驻,企业采用“公司+农户” 的合作方式,发展花卉产业,解决了农村闲置人员47名。企业发展吸引了本村以及全县一大批有志青年返乡,参与经济建设,促进了道教村经济快速发展。隆泰花卉园区车间主任房建杰就是返乡务工青年成功创业的典范。

如今,道教村把乡村振兴定位到红色党建引领、红色文脉传承、特色产业发展上来。村党支部一班人深知,农村产业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才真正体现“道在教化,教化有道”的旨意。

而如何利用好“一县一策”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如何发挥好道教村的资源优势?如何传承好“道教”新时代富裕的精神内涵?道教村班子成员多次外出考察,得出的结论就是发展农村产业。在香菇产业建设上,道教村委党支部坚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形式,组织自建10座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卫道缘品”特色香菇集体产业,香菇产业辐射带动30户70余人增收20余万元。合作社在出资修缮废弃窑洞的基础上,打造了“卫道缘品”扶贫加工车间,车间由三名返乡青年共同创办经营,经营模式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通过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等渠道已累计实现销售额200余万元,扶贫加工销售共带动11户贫困户人口参与务工,实现务工收入10万元,村集体创收6万余元。针对农村一些老年人还具备轻微劳动能力,村委会与乡镇沟通,由乡镇和手套厂协商,成立扶贫手套分检加工车间,车间吸收7名农村老人,主要对手套加工机选劣质产品进行重新分检,并对分检合格产品进行整装,这样既减少了企业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在采访中得知,7名老人每月靠分检产品,也能收入1000余元。有位老人高兴地说:“过去在农村闲余时间就是坐在一起唠家常,自从村委组建起厂子,我们这些老人唠着家常也能有收入,不再靠子女养活了。”道教村在稳固脱贫攻坚上,实现了整村稳固脱贫、全民小康。

道教村里故事多。相信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道教村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道教红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的
追忆红色浪漫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道家道教研究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道教门派介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