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摘 要: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公路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质量与公路使用周期直接相关,因此路基的选址、开凿、材料使用、方案设计等都应当严格对待。本文主要介绍在公路工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通常情况下,整个公路工程周期较长,涉及内容较广,因此从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重视工程质量的把控。尤其是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也要通过科学周密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从施工准备阶段到交付阶段,所有环节都应当及时作出评估,这样才能从细节入手,真正把控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
1 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的主要特征
(1)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路基施工完成之后下一步就要进行整条公路的具体施工,可以说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工程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继续接下来的施工。因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所用的所有技术都应当是符合工程要求的,相对比较先进的,同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要相对较高,管理人员应当依据此特征,合理采购和使用相关设备及技术。
(2)施工之前做好统筹工作。在路基开工之前,设计人员不光要对整个路基工程作出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后期公路工程的施工要求。因此要综合工程需要、环境、材料、设备等所有因素,策划出可操性较强以及更加合理的方案。依据此方案再进行路基施工以及质量管理,通过不断调整路基施工进度,从而有效完成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
(3)对施工人员具有较高要求。所有工程的施工除了依赖先进的设备之外,更需要专业人才的操作。并且不同的公路工程有着不同的地域特征、环境特征,更需要相对专业的施工人员。因此,施工单位在选用技术人员时,应当充分考核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知识储备、设备操作标准等,从而全面保证整个公路工程中路基的施工质量。
2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出现纵向裂缝。在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阶段,通常会出现各种裂缝,横向裂缝或纵向裂缝。一般纵向裂缝较为常见。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路基工程初始阶段,设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路基填土的宽度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后期中线位移。第二,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周围的杂草或软土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出现下沉,从而产生裂缝。第三,在半挖半填路基的交界处没有重视压实工作,这样也有可能出现裂缝。
(2)出现路基沉陷。路基出现沉陷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路基在整个公路工程中起着支撑作用,若出现沉陷对公路的影响不可估量。若施工人员在对路基进行填方时,没有进行压实,在后期工程继续时就会出现路基沉陷。路基压实填方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很多问题,例如材料使用问题、施工技术问题、现场勘查问题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路基填方没有压实从而出现路基沉陷[1]。
(3)出现路基冻胀。路基冻胀通常是由于天气较为寒冷,在公路的一些潮湿路段出现冰冻现象。这是由于路基中的水分会向上移动,从而出现冻胀。当天气回暖,冰冻处的路基就会变得松软,而此时车流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在路面上就会出现一些鼓包等情况。
(4)出现风沙灾害。若公路处在风沙地区,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风沙的影响。例如若在流动的沙丘地进行路基施工,由于沙丘位置不断变化,路基的施工难度会更高,不可控制的因素也会更多。因此,路基崩塌或沉降或变窄等问题也会频频出现。因此,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当重点考虑地理位置,科学选取施工技术,最大程度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5)出现其他通病。除了上述幾个质量问题之外,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若管理人员忽略对质量的把控,还有可能出现其他问题,例如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这是由于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统一施工标准,整体性较差。再如可能会出现路基滑动或边坡坍塌,出现这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或环境比较恶劣。因此,监督人员更应当重视工程的施工质量,将路基问题降低到最小。
3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若干措施
(1)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1)在路基施工之前,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设计人员都要到达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地形、地质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做好绘图,审图的工作,例如明确标出中线,导线的位置,做好横断面补测以及水准点增设等的测量工作。2)对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展开详细研究。通常情况下,勘察人员会在路基挖方的地址或借土场的地址抽查样品,检验是否符合合格标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点线不合的现象出现。3)施工之前方案设计和准备工作也应当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人员首先要建立健全明确的质量监督体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小组,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前、施工中和交付阶段进行严格审查。另外还要对现场所有设备的运行进行测试,避免在开工之后由于设备耽误工期。
(2)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1)填筑施工前的准备。设计人员在设计工程时,虽然已经将所有可能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因素考虑在内,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仍然要对关键环节进行再次检验和核实。例如在填筑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还要对地面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是否彻底的清淤和清场,是否对软土地基进行了科学处理。除此之外,在填筑前也要对压实机具、路基排水系统、碾压遍数等工作进行核实,全面保障施工顺利进行。2)保证路面的平整度。保证路面平整依赖于路基充分压实的操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边浇筑边养护。通过选择放线技术等科学工艺,全面保障每层路基铺设过程中路面平整[2]。若基层高度没有达到要求,要通过铲平或补平的方式进行处理。3)控制路基的填筑材料。高质量的填筑材料从根本上保证着路基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耐性。因此,施工人员首先应当选择符合要求的填充材料,采购人员也应当确保采购的材料从出厂到运输,再到场地保存中均无问题,这样才能投入使用。检测人员也应当对路基填筑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重点测量含水量、塑性、土和砂砾的含量,人工方式粉碎的砂岩也可使用。但若材料中出现垃圾、沼泽土、冻土等均不能使用在工程中。对于粘土的使用也应当全面考虑工程的需要以及粘土的特质,在保障水分的同时,做好碾压后的排水措施。4)控制路基裂缝。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若受到温度、反射因素或沥青质量等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另外,裂缝的出现与混凝土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公路施工过程中应当对混凝土加以检测,重点选择收缩性较小的混凝土,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路基裂缝的出现,延长路基的使用年限[3]。5)路基的压实。路基填土的压实度也会对路基整个工程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勘察人员要对填土的性质,含水量进行重点检测。施工人员选择的压实方法以及压实机具也应当根据填土的特点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在碾压时,若含水量处于最佳状态,最后的碾压成果会十分密实。由此可见,含水量是检测人员应当重点关注的因素,具体可以通过对不同填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的形式,通过对比检测数据,从而选择最佳的填土材料以及压实方案。
(3)控制其他相关工程的质量。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除了对主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之外,还应当保证其他附属工程的施工质量。附属工程包括边坡稳定性、路基稳定性、截水沟、暗沟、排水沟、挡水墙等工程,这些附属工程也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高质量的施工材料,这样才能为主体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路基防护中,砌体、挡土墙的开挖工作也要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检测工作,通过检查墙身坡比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为整个路基的稳定性保驾护航。
(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是指在工程起始阶段,管理人员就应当建立必要的质量监管体系以及问题出现后反馈和解决体系,提高各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划分各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出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当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一直保持最前沿,从而有效促进工程的整体质量。
4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具体案例分析
(1)项目概况。青海扎碾公路项目起点在青海和甘肃的交界处,途经扎隆沟、达坂山、寿乐镇,最后到碾伯镇。整个工程会涉及到高山地段、丘陵地段等,并且施工还会涉及到森林公园的保护。该工程的C段全长5 590 m,路基长2 375 m,高填方段长50 m,涵洞一共有6座,大桥一共有4座,隧道有1座[4]。
(2)控制路基填筑石料的水分和温度。由于扎碾公路地处海拔较高,垂直气温变化明显,最高温度为15℃,最低温度可低至零下8.5℃,有时遇到极端天气,温度可低至零下30℃,冻土深达1.5 m左右。因此施工人员在选择填筑石料时,应当充分检测各种石料中的水分,对比数据,再结合当地温度,科学选择最具效果的石料。
(3)控制填石料的铺层级配。在选择石料过程中,应当避免配料中出现病害现象,并且要通过击实实验找到最佳级配。经过实验可知,填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当保持在15~20之间,击石土石比应当在1∶9,2∶8,3∶7,4∶6之间,这样能够控制填石路基的施工质量。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明确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的使用安全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之后,施工单位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积极配合,科学合理的制定每个环节的施工流程,采用质量高、技术高、水平高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全面保障公路路基的施工顺利进行。另外,施工单位人员也应当意识到公路路基施工周期较长,对人员的耐心、技术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也应当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真正为中国公路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參考文献:
[1]张延超.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关键研究[J].四川水泥,2021(9):261-262.
[2]周有勇.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1(14):215-217.
[3]杨波.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智能城市,2021(11):153-154.
[4]杨柏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1(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