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军
每当夜色降临,陈家铺村就会笼罩在一层轻纱似的薄雾中,更显神秘、浪漫。
“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自古以来,松阳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在距离浙江松阳县城15公里的大山深处,古村陈家铺背靠山崖峭壁,面朝深谷,云雾缭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家铺先民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和岩石结构,沿着山崖、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一座座石头搭建而起的平台托起房屋,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阶梯式传统村落在自然群山的环抱中有着恢弘气势、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陈家铺村传统文化积淀丰厚,保留着祠堂、香火堂、社庙、古民居、古店铺、古道、驿站等40余幢传统建筑。整个村落街巷体系保存完整,两条古驿道穿村而过,古民居有三合院、四合院、木板屋等,种类繁多,造型精美。
然而,陈家铺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年无人问津。村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陆续住进县城周边的安置小区,还有一些村民离乡谋生。山上越来越多的房屋、山林、田地处于闲置状态。直到2014年末,陈家铺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契机,通过对乡村内传统民居等闲置资源进行活化利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文化创意、电商经济、美食美学研究等新业态,在保留中国传统村落风貌文脉的同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棕绳手工编织而成的蓑衣包裹着建筑外墙,让建筑以乡野本色融入村落之中。
陈家铺村过去一直有采集山棕丝搓棕绳的传统。如今,当地上年纪的村民在雨天出行仍会使用棕绳编织的蓑衣。为了弘扬传统手工技艺,“云夕摩加”共享度假空间用当地棕绳手工编织而成的蓑衣包裹建筑外立面,让此处共享度假空间以陈家铺村人的传统手艺、当代的建筑语汇融入自然。此空间的理念在于共享,它不仅是当地民宿的多功能活动场所,还是村里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共享的理念还体现在共享厨房和洗衣房等公共空间:共享洗衣房为客人提供自助清洗衣物的设备;共享厨房可以让客人用当地自产的食材烹饪出一道道“农”味十足的美食。
平民书局的前身是50多年前村里修建的村民礼堂,在现今的改造中保留了原二层木结构大空间的格局,通过增加高窗和局部扩建的方式,让原本封闭厚重的村民礼堂有了开放的时尚气息。书局主入口正对走廊,走廊尽头是阶梯状的阅读空间,面朝峡谷的外墙新开了落地景窗。窗外,是不尽的梯田、竹林、古树、山峦。大台阶是书局分享交流的场所,作家阿乙、诗人余秀华、韩东等都曾在这里向游客和村民分享过他们的故事。而从楼下堆满书籍的书架隔间到楼上纯净的“冥想”空间,一步之隔的空中阁楼则是书局最具仪式感的核心场所。陈家铺以书局为窗口,为游客和村民带来了公共文化的知识分享空间,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山村,从而激发更多的人去感受乡村生活,参与乡村振兴,让更多的艺术家和年轻人回归乡村。
“冥想”空间,突出阅读和冥想的功能,具有日式空间朴素的自然风格。
书店,是网络时代的一座风雨长亭。在这里,“平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是面对生活,一种沉着、自然且舒适的状态。
民宿“飞茑集”在设计上保留了原来的夯土墙风貌,并将老房整体抬高后分割为上下两层,设计出4间客房,每一间都有绝佳的观景位。客房的设计与选材都很用心,墙面毛石、夯土与水泥的参差对比,既不脱乡野的天然质朴,又带有现代的时尚触觉。最特别的是二楼的悬挑玻璃茶室,三面270度全玻璃幕墙设计,因直面深谷,身在室内,周遭是流动的风景,晴时看远山叠翠,阴时看云海翻滚,山林和云海触手可及。“飞茑集”对村落老房的改造,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自然环境和文脉,也符合现代化生活需要的高品质空间,圆了无数都市人的田园梦。
山崖之上,密林之中,懸挑出一座通透的房子,如飞鸟翩跹落于林间,于万绿丛中映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每一栋老建筑,都有一段历史。它们是有生命的,也是有记忆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恬静不喧哗的黄泥黛瓦,岁月为陈家铺村增添了独特韵味,留下古朴宁静的力量。仿佛透过它们,就能看见时光的流淌。陈家铺村适应时代的变化,利用度假空间、书店、民宿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建构出一个具有“文艺范”的新农村,让古村迸发新活力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延续,留下历史印记,也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知到乡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