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拒绝使用电子设备?

2021-11-06 12:16刘燕薇
看世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派天主教教徒

刘燕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辆马车载着阿米什女孩从教堂回家

印象中的美国、加拿大,是白人占主导的现代化国家。可当我在美加中部的街头,看到再受洗派人群复古的衣饰,瞬间以为自己穿越了,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欧洲。

我不禁心生疑问:他们是谁?从哪里来?他们如何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依然特立独行,不受外界干擾?

如果说,他们的到来为今日的北美奠定了宗教基调,也不为过。这要上溯到16世纪的欧洲。当时的中、西、南欧地区,都在神圣罗马帝国管辖范围内,教会、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新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大事件,它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早期现代化欧洲萌芽时代的开始。新教被视为异端邪说,教皇和教廷对新教采取“团灭”的政策:马丁·路德在1521年被教皇里奥十世逐出门户,教皇否认他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公民身份;1572年8月24日在巴黎,一位新教徒国王和天主教公主婚礼大典的日子,2000多名新教徒被屠杀,天主教赞扬了屠杀事件;在巴黎,新教教堂被毁。

1630年,差不多2万新教徒为获得宗教自由,移民到美国,塑造了美国18世纪的文化。新教在19世纪迅速成长,后来的美国被称为新教国家。

新教之下派生出一个新的再受洗教。再受洗教质疑“婴儿出生不久后就接受洗礼”的教规,认为成年后有了分辨能力,再次选择受洗,才是一名真正的基督徒。

坚守500年前教义

再受洗教又在历史中分化:1528年在摩拉维亚(今天的捷克),受迫害的再受洗派接受哈特的领导,成为哈特莱特派,他们既不接受天主教,也不认可新教;1536年荷兰天主教牧师门诺集结了一众再受洗教徒,渐渐形成门诺派;1693年,其中又分离出来了阿米什派。他们共同遵守《圣经》中“互爱”的教条,始终共同迁徙,居住在相距不远的范围。

天主教和新教处死了几千名再受洗派,导致后者不得不躲到瑞士和德国的山区。他们因此学会了种植技能,并在家中举行敬拜上帝仪式。18世纪初,阿米什人受到英国人的鼓励,去了宾夕法尼亚州。如今,全世界阿米什教徒不过10万,绝大多数在美国。

2018年8月,墨西哥奇瓦瓦州,玩耍的门诺派儿童

如今,全世界阿米什教徒不过10万,绝大多数在美国。

这三个分支的区别在于,对《圣经》的释义略有差别。门诺派内还有守旧门诺派,驾驶着黑色的马车;也有可以驾驶汽车和使用电器的门诺派,但要求车身涂成黑色。

如今,守旧阿米什派依然拒绝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也不允许他人拍照或录音。新派阿米什可以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但也保持简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在摩拉维亚地区对宗教高度容忍的环境中,哈特莱特教派制定了明确的教义:拒绝个人主义中贪婪、自私的思想和行为,以集体利益为核心;任何人加入集体前必须上缴全部财产,入群后再收到的财物也属集体所有。

到了当代,虽然各村落间的规定略有不同,但他们倾向于坚守500年前的教义。不论当时,还是现时,他们都为周围社区带来了某种便利。500年后,世界上多数哈特莱特教民的生活方式大同小异,构成世上最大的集体农庄单位。如今,哈特莱特教人数已超过5万,73%都居住在加拿大中部农业三省。除了美国,在日本、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尼日利亚,也有少量哈特莱特村落。

自16世纪初教派成立后,严谨、节俭、辛勤劳作、物尽其用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教派的黄金时代。但繁荣也招来周围人的嫉妒。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的100年中,天主教对哈特莱特教派的迫害加剧。

2014年6月27日,门诺教会合唱团成员在波士顿公园唱赞歌

罗马天主教给哈特莱特教会贴上封条,强迫信徒们加入天主教。1622年,剩下的拒绝归顺的哈特莱特教徒遭到驱逐。一系列的迫害行为导致了哈特莱特部落在该地区的迅速衰落。1770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沙俄当政时期,向他们发出邀请函,保证他们的宗教习惯会得到尊重。该教派在俄国进入了恢复期。

哈特莱特进入俄国的百年后,俄国政府又颁布条令,规定所有人必须服兵役并学习俄语,授予教派的特权被撤销。1873年,哈特莱特代表团在美国时,美国总统说服他们去美国,并承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拥有宗教自由,农业生活方式不会遭到干涉,也不会被迫服兵役。

一战德裔身份招致迫害

一部分哈特莱特教徒在1874年搬迁到美国。其后的近50年中,他们一如既往地勤劳耕作,饲养家畜,便利着周围居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奋力维护着保守传统文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恪守反战的教义,他们拒绝购买战争债券,拒绝参军服役。受一战中反德情绪影响,哈特莱特教徒的德裔身份招致了敌意,遭到全社会的排挤: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市场也拒绝他们的产品,有两名教徒因此入狱,并受迫害致死。

哈特莱特教徒到加拿大寻求庇护,主要定居在加拿大中部的平原三省。加拿大赦免他们服兵役,给他们自由敬拜的权利,条件就是他们种地。几乎所有的哈特莱特教徒都迁移到加拿大,只有一个村落还留在美国。一战结束后,在美国,周边社区意识到哈特莱特对当地的贡献,对他们的态度也大有改观,用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为数不多的哈特莱特教徒。

因为教义规定,不得使用人为手段干预自然出生率,所以哈特莱特派信徒一直保持着高出生率。1947年在北美,他们只有7000余人,但每家普遍有10个或更多的孩子。近些年,哈特莱特教派的人口数量有所下降,因为有的放弃宗教信仰,现在多数家庭只有3~5个孩子。加拿大约有3.5万多名哈特莱特派信徒,主要集中在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的中部三省。

今天的哈特莱特教派,还身着传统服饰,保留着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语言及简单的生活方式。但在疫情横扫全球的情况下,面对着社交禁令,他们也不得不使用在线视频会议软件Zoom,来完成敬拜之事。

猜你喜欢
教派天主教教徒
浅析藏巴汗政权覆灭的原因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多重线索
教派与国家利益双重视角下卡塔尔断交事件分析
略谈藏传佛教后弘期各大教派的形成和发展
骇图
沧州教会学校创建历史及其影响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创造与创生
康雍时期的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