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杨 颖, 赵金荣, 祝常德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1. 康复医学科, 2. 中医科, 江苏 苏州, 2151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临床呼吸科常见病,以慢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且呈进行性进展,若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危急生命[1]。目前,西医常规疗法主要包括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可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恢复,但部分患者并未显示出良好效果。近年来,中医疗法已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成效,研究[2-3]表明,微创穴位埋线结合中医方案可有效促进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病情改善。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兼气虚血瘀证,探讨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8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兼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A组(46例)、B组(46例)、C组(46例)与D组(47例)。A组男29例,女17例; 年龄38~82岁,平均(69.25±10.41)岁。B组男27例,女19例; 年龄41~86岁,平均(70.15±9.23)岁。C组男28例,女18例; 年龄39~84岁,平均(69.86±10.72)岁。D组男32例,女15例; 年龄41~80岁,平均(67.48±8.63)岁。4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4]; 经中医辨证为痰浊兼气虚血瘀证[5]者。排除标准: 伴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 恶性肿瘤者; 精神疾患或药物过敏者; 伴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者; 伴感染、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因呼吸衰竭、心衰不能配合治疗与检查者。
1.2.1 A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祛痰、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控制性吸氧、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共治疗14 d。
1.2.2 B组除常规治疗外,另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组方: 黄芪30 g, 党参15 g, 瓜蒌、杏仁、紫苏子各12 g, 贝母、半夏、白术、陈皮各10 g, 茯苓、丹参、川芎各9 g, 牡丹皮、桃仁、甘草各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 分为2等份,分早晚服用,共治疗14 d。
1.2.3 C组除常规治疗外,另外给予穴位埋线治疗。选取定喘、肺俞、脾俞、天突、膻中、气海、丰隆、阴陵泉,除去天突、气海与膻中,其余均双侧取穴。碘伏消毒穴位及附近皮肤,取小段PGA缝线(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3/0, 2 cm)置入一次性使用8号针埋线(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左手绷紧穴位处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待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完全置入人体穴位内后出针,并用医疗胶贴覆盖。14 d埋线1次,共埋线1次。
1.2.4 D组除常规治疗外,另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方法分别同B组与C组。
1.3.1 中医症状积分[5]: 治疗前后评估症状严重程度。主症包括咳嗽、咳痰多、喘息、胸闷、气短、面色紫暗或唇甲青紫等,每项计0、2、4、6分; 次症包括脘腹痞满、纳差、倦怠乏力、舌质紫暗、舌淡胖、苔浊腻或薄腻,脉滑数等,每项计0、1、2、3分,统计总积分(主症和次症评分之和)。
1.3.2 肺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1/FVC。
1.3.3 临床疗效: 根据参考文献[6]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4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3.5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分析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上述检验标准均为α=0.05,多组计数资料两两比较时需调整检验水准,α′=α/k×(k-1)/2, 其中k为组数,α=0.05。
4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胸闷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以上项目评分均低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4组中医症状积分 分
治疗后, 4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D组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4组肺功能比较
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3 4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D组均低于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4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ng/L
4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FIB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D组的以上指标均低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4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慢阻肺为呼吸系统高发疾病,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严重,肺功能降低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西医常规治疗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临床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积极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优化治疗结局仍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7]。
本研究中,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胸闷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而FEV1、FVC、FEV1/FVC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升高,提示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兼气虚血瘀证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效果。中医认为,慢阻肺多由久病肺虚、痰浊水停、瘀血内阻、复感外邪而急性发作,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理特点,病位在肺,以肺气虚为病之本,痰浊、瘀血既是其病理产物,又是其重要病因、病机[8]。本研究选用的益气活血化痰方中黄芪补气益肺固表,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二者共为君药[9]; 杏仁祛痰止咳平喘,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利水,丹参活血祛瘀,川芎行气活血,相互作用共为臣药; 瓜蒌利气化痰宽胸,贝母化痰止咳、润肺,白术健脾燥湿,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共为佐药; 甘草补中益气、止咳化痰、调和诸药,为使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10-11]表明,黄芪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肺脏,可通过改善肺泡细胞相关物质的结构与功能而改善肺呼吸功能; 杏仁、紫苏子可镇咳、祛痰、平喘。穴位埋线可通过药线分解及吸收时对人体穴位产生的刺激左右而发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选用的肺俞为肺脏疾病治疗之要穴,丰隆为化痰要穴,膻中可理气活血、止咳平喘,定喘可理肺、止咳平喘,此4穴配伍可治咳嗽痰喘; 脾俞健脾、利湿,足三里补中益气、化湿、通经活络,气海益气,阴陵泉健脾理气、通经活络、利湿,配伍可发挥祛痰、益气、通络的作用。因此,采取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可增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并能调补患者肺气,促进气血运行,在中西医双重作用下,增强对患者病情的改善作用,提升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FIB均降低,提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兼血瘀证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本研究所用益气活血化痰法药方中丹参、川芎、牡丹皮、桃仁均活血化瘀,且现代药理学研究[12-14]表明,丹参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及抗炎的作用,川芎具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及抗炎的作用,牡丹皮、桃仁均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凝血、降低血黏度等效果。此外,在人体穴位位置埋入PGA线,能够对穴位产生刺激从而促进机体经络疏通,有利于血液运行。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法与穴位埋线,可促进血液正常流动,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可促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浊兼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及肺功能改善,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