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当归?

2021-11-05 13:13唐艺真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

唐艺真

前年回老家时探望了童年邻居家的爷爷,我印象中富有爱心但又严厉的这位长辈似乎不太能记住人了,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们是谁,还不时发脾气,无理取闹一会儿。邻居说,老人就像孩童,需要照顾、陪伴,甚至是偶尔的宠溺。我听罢心中一惊,难道这是暗示我幼时在他们家撒欢时也是这般模样?

十多年前有部叫《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电影,当年我花了不少心思在脑海中丰富它的细节,一个出生时是老头、越活越年轻的男子,在一次次抓住又放手自己的爱恋和年华后,变成婴孩离世,这是多么奇妙的命运。我对阿尔茨海默病缺乏了解,但想到一个人被带到这个世界,在亲人的呵护下长大,逐渐生出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到了暮年,认知逐渐模糊,又回到被亲人照顾的状态——这样的人生旅程,如同一个奇异的圆环。

对于生活中的许多探索,我相信“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拿数学打比方,我们从“1+1”开始,学完九九乘法表便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了。在这之后,方程式成了一个认知上的“跳跃”,能够让我们从中反推未知量。函数和集合是下一个跃迁,使得我们抽象地定义数学关系。下一个思维的跳跃则是微积分学、线性代数,到这才算完成了“初等”数学分析。从此往后,数学的难度曲线越发陡峭,对逻辑思维的要求迅速增加,成了少数数学系学生和研究者遨游的乐园。我不幸(或是有幸)地不曾一阅那些高峰的景色,但无疑对这门学科,常人攻克完难题后只有面对更大的难题的份。

但许多已然挑战过无数高峰的科学家不完全这么认为。他们在无数复杂到让我难以想象的公式和推理中试图找到一个简单无比的答案,确信这样的答案能够解释世间万物。牛顿曾用一个苹果“统一”了物理界。万有引力公式被写在物理书里似乎唾手可得,但想象在还没有它的时代,牛顿爵士拿出一个只含有常量、两个物体的质量和彼此间距离的公式摆在世人面前,告诉大家它既能解释两个同时落地的铁球,又能预测各个天体如何相互旋转,这该是多么惊为天人啊!但物理学家们发现的脚步从未停止,许多分支和流派继续发展着。牛顿力学因存在无法解释的现象被拉下了神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此走进主流物理学界。然而,相对论无法解释黑洞,因此爱因斯坦晚年一度否认黑洞的存在。但就在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捕获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物理学家们,于是那些绝顶聪明的人继续寻找那个“简单”的物理规律,不断地假设、辩驳、实验和证明。他们仍然坚信会有一个理论统一宇宙中的四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工整而美地归纳着我们的微观和宏观世界。

对于许多此类的问题,我徒有好奇。不知当我老时,心境是否回到年少,身体是否向往故乡,不知道我奔向远处的旅程难道终将载着体验回到原点,也不知道伟大的科学家们能否用一个定理把整个宇宙含括在内。殊途同归总有些宿命般的色彩,但除了用心体验,我们也幸运地别无选择了!

猜你喜欢
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再见,史蒂芬·霍金
异同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失信的牛顿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三)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