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嵘
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中的五位在桃花岛遇害后,七怪之首柯镇恶和他们的徒弟郭靖便认定了黄药师是凶手。
柯镇恶对郭靖说:“别听妖人妖女一搭一档的假撇清,我虽没有眼珠,但你四师父亲口说道:他目睹这老贼害死你二师父,逼死你七……”郭靖不等他说完,便猛向黄药师扑去。柯镇恶铁杖也疾挥而出。
柯镇恶双目已盲,偏偏还遇上郭靖这个“没头脑”。当郭靖踏上桃花岛,见到师父们惨死的现场,不由分说,同样也把凶手认定为桃花岛的岛主黄药师。
柯镇恶师徒二人所犯的错误被称为“确认偏差”,它是指一旦人们形成先验信念,就会有意识去寻找支持或者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有时甚至会人为地扭曲新证据。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资讯,并加以片面诠释。
打个比方,有天你发现自己家修车用的千斤顶不见了,你十分怀疑(或者更确切地说,你“告诉自己”)是邻居王二偷去了。当然,你也不能平白无故诬陷邻居,于是去寻找证据。你开始绞尽脑汁回忆,想起王二的车后轮好像刚刚换过,他以前不常锁门的车库最近大门紧锁,他这几天好像故意避免和自己照面……没错,所有的证据都有力地指向王二就是那个贼。直到有一天,你在自家的柜子里找到这架千斤顶……
“确认偏差”被称为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就相当于人们脑中的一个过滤器,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自相矛盾的新信息(反驳证据),只留下自己愿意相信的信息。
换句话说,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那些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如果人们在潜意识里是支持某种言论的,那么他自然也就更愿意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观点,从而选择性地忽略那些有可能推翻自己观点的言论。
当郭靖看到三师父韩宝驹半身伏在棺上,脑门上有着清清楚楚的五个指孔,自言自语:“我亲眼见到梅超风已死,天下会使这九阴白骨爪的,除了黄药师还能有谁?”其实这时郭靖已经先入为主认为黄药师是凶手,他也不反过来想想,人家一代宗师怎么会用这么不入流的招式。
同样,当郭靖看到四师父南希仁写了个小小的“十”字,“确认偏差”再次作祟:“四師父,我知道你要写个‘黄字,你是要写个‘黄字!”可是,以“十”开头的字难道只有“黄”吗?
然而,郭靖对显而易见的反面证据却视而不见。比如他在现场见到一只鞋,鞋底刻着一个“招”字,鞋内刻着一个“比”字,他却将它抛在地下。“比武招亲”四个字已经告诉他一半,可是他却全然不去联想。
先确定观点,再去寻找依据,只会导致结果为伪,从而误导决策,造成损失。柯镇恶师徒的错误,广泛存在于我们身上。比如在牛市中,人们坚信股市会一直涨下去,于是看到什么样的新闻都会认为是好消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意味着公司和家庭财务状况改善,因此股价和风险资产价格会上升;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利率降低,因此股价和风险资产的价格也会上升……所有的消息都能转化成利好。然而当股市突然暴跌时,很多之前自信满满的股民叫苦不迭。
当柯镇恶最后在铁枪庙了解到事情真相,后悔不已,他大骂自己和郭靖:“你是小糊涂,我是老糊涂!”那么,我们如何避免“确认偏差”的发生呢?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了解决“确认偏差”的唯一途径——寻找与它不一致的所有信息,这一过程也被称作“证伪”。所以在证实我们观点的时候,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也就是证伪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法证伪自己的观点,那就可以大胆采取行动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就经常寻找证伪证据,每当遇到一个似乎与进化论相悖的证据时,他总会记下来,试图弄明白它是否具备合理性。
(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