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苏晴
[摘 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情况下,口罩等医疗应急物资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文章以疫情期间口罩价格暴涨为切入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口罩抢购现象的行为逻辑、涨价逻辑以及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并提出关注基层弱势群体,稳定基本需求;全面强化应急物资法律监管;采用供储结合模式,建立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制度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抢购行为逻辑;价格上涨;供需模型;供储结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9.117
庚子初,己亥末,我国遭遇了自“非典”以来又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本次事件是对国家治理和医疗体系的一次全面大考。如今各行各业按部就班的生活逐渐归于宁静。作为疫情防护医疗应急物资的代表——口罩,一度成为畅销“年货”,无数人趋之若鹜。口罩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一“罩”难求、全国各地的天价口罩的现象层出不穷。
1 口罩抢购现象分析
在疫情全球化蔓延背景下,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出现超需求恐慌囤购口罩的行为,而口罩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代表物。有外媒报道,加州圣伯那地诺市,超市内顾客因为争购卫生纸而产生混战,最后警察介入才稳定局面; 在悉尼,顾客因争抢卫生纸而拔刀相向;在东京,由于抢购现场激烈,许多商超都不得不采用限购方式。这一现象的背后,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动机又是什么呢?
除了社交网络恐慌、天生控制感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的原因外,最本质原因便是恐慌性心理。
这里便借助银行挤兑模型来形象说明。银行挤兑模型是指银行利润来源于储户存款的运用,应对储户流动性需求的准备金也不会保持在 100%。假如市场突然信息失真,恐慌情绪增加,一心只想抢在他人提款前取走个人存款,确保资金安全。口罩短缺问题,与银行挤兑现象如出一辙,同样是因为担心事态的负面发展波及自身,才出现恐慌性抢购。
2 口罩涨价背后的经济理论探究
2.1 突发卫生事件导致价格弹性波动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口罩成为生活必需品,口罩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用供需价格模型来综合分析口罩上涨的原因。首先,从需求端看,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激增,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而后期随着疫情的蔓延, 价格上涨对口罩的需求抑制并不明显。口罩成为稀缺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市场上天价口罩频繁出现。其次,从供给端来看,从价格机制来说口罩价格上涨需求暴增会引起口罩生产者大量生产口罩来满足社会需求以获得经济利益。而随着供给增加,口罩供需趋于平衡,口罩的价格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为何疫情期间口罩价格并没有遵循价格机制规律使口罩价格恢复正常呢?这就引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供给价格弹性”。正是由于口罩的供给价格弹性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口罩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上涨。时滞性便是影响口罩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简单谈一谈口罩的生产流程。
假设在口罩原料充足的情况下,生产1只口罩只需要0.5 秒。因为口罩生产出来后会有环氧乙烷残留,需进行7~15天的解析消毒,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量达到安全含量的标准才能出厂上市销售。即使口罩被生产出来,也至少需要半个月后才能出厂。另外,由于恰逢春节,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生产边际成本增加,使得供给价格弹性进一步变小。生产成本、生产周期等因素叠加影响,使得口罩供给价格弹性趋近于0,口罩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导致口罩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通过图1的口罩总供需价格推导模型,来演绎口罩价格上涨的原因。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暴增,使得社会总需求曲线 AD 向右移动至 AD′,导致口罩价格由原来的市场价格 P1 上涨到 P2。此时又因受到口罩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口罩的社会总供给并未增加,反而受到时间因素、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周期的影响,口罩供给量相对缩小导致社会总供给曲线 AS 向左移动至 AS′,而口罩的价格也在 P2 的基础上,上涨至 P3。口罩总供需价格推导模型见图1。
2.2 口罩涨价带来的负外部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涨价虽符合一定的经济学逻辑,但是不可忽视其带来的负外部性。由于口罩供需严重失衡,价格飞速上涨。一方面,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假冒伪劣口罩在市面上层出不穷,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破获多起特大制售假冒伪劣口罩案。这些口罩在外观和标识上都令消费者难以区分,流入市场后不仅不能有效阻隔病毒传播,还增加了受感染风险;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利铤而走险,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虚假口罩交易。假冒伪劣产品和投机取巧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扭曲了价格、竞争等杠杆,使市场资源配置失当,不仅降低了社会效益,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罩涨价就像小偷的存在,其盗窃行为本质上虽然只是将财富在不同个体间进行了转移,社会财富总量并未改变,但是却增加了整个社会“做锁”的成本,造成“无谓损失”。同理,口罩涨价,基层弱势群体获取防疫资源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许多无法购买到口罩的民众暴露在病毒环境之中感染风险增加,成为防疫体系里的薄弱环节,这无疑增加整个社会防疫体系的成本。
3 特殊情况下解决应急物资供求变动的策略
3.1 采用供储结合模式
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口罩等防疫物资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失衡,所以要解决价格上涨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首要实现应急物资的供需平衡。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供储结合模式,开创新的应急物资运营模式。通过产业协调实现平战结合,確保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战时需求。具体而言是要积极利用政府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和统筹能力。就解决口罩价格而言,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协同进行相关产业链的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以实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实现不同地区的需要和利益的平衡。其次,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应急物资生产的绿色通道建设,优先保障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大政策对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的扶植力度,全力做好生产经营保障工作。主动帮助此类生产企业解决复工、原材料短缺、资质审批等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确保生产有序、高效进行。最后,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引进来”缓解应急物资的短缺,最终实现国内供需平衡,稳定应急物资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