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生于象外

2021-11-05 12:10林杰
走向世界 2021年40期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画意境

林杰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作《论美》中指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在中国画中,意象的世界称之为意境。米芾在《画史》中评价董源的作品“平淡天真”;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价李成的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这些抽象的评价是对其作品意境的语言概括。意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画家在作画时创造出意境,观画者在欣赏作品时沉浸于超越时间、空间的意境之中,所以一幅好的作品不单单是“悦目”,更应该做到“悦心”。

中国画虽然重意,但并非完全不重形,山水画在表现意境的同时也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比如树、石、山、房舍、云水、点景人物等,但是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往往是超越这些具体的形象,或是通过这些形象产生进一步的精神感受,即意境。唐代张彦远提出“境生于象外”,这是对境与象关系的最好表达。

众所周知,中国画之透视法则区别于西洋绘画的“焦點透视”,宋代郭熙把山水画的画面结构概括为“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结构特征,更是山水画意境的概括,山水画对“远”的表达,做到了“咫尺之间,如览千里之遥”。南朝宋画家宗炳因年老体弱无法再远游真山水,但可以用山水画来代替真山水的游历,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大量关于山水画功用的论述,其中一句为“不下堂筵,坐穷泉壑”,也正因为山水画的象外之境,才能实现这些功用。

当下山水画创作主要面对传统、写生、创作这三个课题。无论哪一个课题,画家都应处理好境与象的关系。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或者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抑或敬畏传统、敬畏自然的作品,都应透过画中的形象,表现出画中意境,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如此,便能使观画者有更深刻的审美感受。

猜你喜欢
山水画中国画意境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