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吴万渊 杨万卿
8月12日,广受关注的青岛胶东机场正式投入运营,青岛流亭机场关闭。
从8月1日开始,青岛胶东机场就转入设备测试与运行演练等环节,为12日的转场做最后冲刺。此次胶东机场的航空器转场采用“一夜转场”模式,即从8月12日0时开始,完成10架航空器从流亭调机到胶东,其中山东航空完成5架调机航班的保障。
12日0时,山航5架次调机航班从流亭机场飞往胶东机场,12日当天从胶东机场出港,迎接转场后的全新之旅。除此5架航班,山航在青岛基地其余过夜航班共计30架次,于11日全部飞往外场过夜。12日转场当天,23架次航班飞回胶东机场进港过夜。
为了保障转场的顺利进行,山航调机机组提前在模拟机进行了飞行演练,本次选定的5套调机机组飞行员都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技术精湛。山航飞行部飞行二大队副大队长王迪从2004年开始飞行生涯,现总飞行时间13000多小时,是本次调机组飞行员之一。他说:“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新机场、新航线的飞行可能会比平时出现更多想象不到的风险。比如说如果新跑道使用得少、沙尘太多,可能会对飞机的反推造成一定损伤,因此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准备得更细致点。”
据山航工作人员介绍,胶东机场转场的重点工作有两大项:地面搬迁与航空器转场。地面搬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特种车辆、设备搬迁,由机场统筹、公安押运,分三批次将内场牌照车辆、“三超”特种设备等物资运往胶东机场;第二类是常规物资,由四个园区搬迁牵头部门按照各自责任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批推进常规物资的搬迁工作。
根据胶东机场和流亭机场的差异,山航飞行部制作完善青岛胶东机场运行视频,通过现场实拍形式,将进离场流程制作成视频进行全员宣贯。并从安全风险识别、进场时间路线、运行流程、训练管控、机组保障等方面,针对胶东机场的运行风险和特点进行评估,制定完成青岛胶东机场航线手册,根据培训内容组织全员开展线上考试,未通过人员不能参加胶东机场运行。
为了保障转场顺利实施,自8月3日起,山航飞行部每天安排一名调度值班员在胶东新机场出港24小时参加运行值守,熟悉新出港大厅环境、工作流程、测试设备网络,识别机组排班系统网络运行是否正常,熟悉掌握FOC系统及失效应急处置。完全按照真实运行要求、工作流程模拟保障航班,每天下午参加新机场的生产讲评,熟悉机组进退场路线及用时。另外,飞行部要求机组提前做好包括HUD降低标准运行等相关程序的复习。
相较驻青其他基地航司,山航是此次胶东机场转场体量最大、园区占地最广的航司。2018年2月7日,山航正式成立公司级转场组织机构,下设4个专项工作组。2021年4月12日,山航青岛分公司在地面转场组框架下设立“一办四组”,共同推进地面转场工作有序开展。
自今年3月以来,山航组织、参与各类模拟演练共计80余次,参演总计4000余人次,对新机场的环境、运行流程及设施设备等达到了十分的熟悉与万分的把握。
作为本次转场的“重头部队”,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专门成立10个工作专项小组,责任到人,根据每项工作制定跟踪落实清单,并通过召开工作组协调会、周调度会,有效缩短解决问题周期。
山航青岛机务维修区占地面积约110亩,为集综合办公楼、机库及机库附楼、特车航材用房、航化库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区。作为胶东机场单体面积最大的机库,山航维修机库最多可穿插停放5架B-737NG系列飞机或2架B-787系列飞机。相较于只配备电源的部分机库,山航机库内除了具有满足维修工作要求的水、电、气源、光源,还配备了暖风机和市政供暖双重取暖系统,并在维修车间内配备了温湿度控制和防尘措施。胶东机场山航航材库主体为砖石结构,面积5000平方米,配备完善的空调消防系统以满足对器材环境的要求,发动机库房内配备安装5吨欧式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一台,用于完成重大设备的装卸工作。可以说,山航在新机场整个机务的维修面积和维修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外,山航工程技术公司新建集办公、培训、住宿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并打造单侧式负一楼食堂,充分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为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舒适度,还在员工生活区新增员工浴室、休息区等。新机场培训部面积5000平方米,相较于在流亭机场的培训部面积扩展了10倍。
作为最早开始机务转场工作的航司,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从7月7日便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搬运工作,在实际体验中尽早发现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做好各类风险预判和应对。
本次转场的“重头部队”,包括锅炉、剪板机、升降梯、培训用客舱段、发动机等大型设备。这些大型设备转场,既要对超高超宽的设备进行切割,还要对超大的专业设备进行拆解包装,到达新机场后更要重新焊接复原。以梯架为例,因道路运输的长宽高限制,在搬运过程中需要对梯架进行处理,按照宽5米、高4.5米的标准进行切割,送达新机场后再进行焊接。
此外,为了助推转场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两机场生产的顺利实施,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在胶东机场按照流亭机场同等标准的架位进行了设计,以保障生产物资在“一夜转场”中实现位移;采用“虚拟货架”模式,做到即使在运输途中也能准确定位航材的位置,保持生产过程中的无缝衔接,在飞机运行的同时,航材工具从流亭打包上车到胶东的整个过程都在系统监控内,维修人员想要哪件航材工具可随时直接去车上找、去托盘上找,做到生产物资随时随地可用。
受疫情影响,记者只能通过视频采访先睹为快。无感通行、无源光网络、海绵城市设计……全新投入使用的山航青岛分公司新基地科技感满满。它地处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西岸地区,北侧紧邻胶济客运专线,南侧紧邻胶济铁路,是青岛新机场最主要的航空基地之一。
8月3日,位于青岛胶东机场附近的山航青岛分公司新基地正式启用,一个开放且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化基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据介绍,山航青岛分公司新基地项目从2017年开始建设,一期总投资约17亿元,占地575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辅助生产办公区一期总工程建设规模为69909.08平方米,由综合业务楼、出勤保障楼、地下室、门卫、彩虹维修车间共5个子项组成,一期停车位648个;共有3栋宿舍楼,分别为飞行楼、客舱楼、地勤楼,并采用分区管理模式,共计532个房间,可同时满足1184人住宿需求。
胶东机场山航休息室“鲁雁阁”
山航青岛胶东机场指挥部项目经理李宗禹告诉记者,新基地硬件上完成了全面升级。园区采用无源光网络形式,具有高可靠性、低时延、扁平化、易部署、易管理等优点。此外,园区内综合考虑“渗、滞、蓄、净、用、排”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海绵城市设计,使得降雨尽可能就地消纳与利用,减少雨水的外排。“我们的园区为智慧园区架构,采用一脸通行,打造无感通行。”李宗禹说。
设置在综合业务楼一楼的数据中心,放置了一系列大型运算设备,储存着山航各类运行数据。“这里相当于济南总部的数据备份,总部数据出现异常时,这里随时可以提供备份。”李宗禹介绍。
机务区是新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新基地极具特色的园区。机务区一期总工程建设规模为58843.72平方米,由办公楼、机库、1号2号航化库、航材库、门卫房以及民航专业工程的停机坪组成。机库设计可满足2架宽体机或5架窄体机同时维修需要,机库钢结构横跨138米,是省内最大的钢结构横跨建筑。
据李宗禹介绍,新基地航食区一期总工程建设规模为15757.3平方米,由宿舍楼、办公楼、生产楼共3个子项目组成。停车位设计86个。建成后,预计每天可满足1.5万份的配餐需求。
此外,货运区一期总工程建设规模为21279.84平方米。其中,1号航空货运站面积达1.8万平方米,2号普通仓库面积达2800平方米,可满足87辆大货车及24辆小型车的停放需求。
以往,旅客到达机场后,需要持证件排队在人工柜台值机领取纸质登机牌,再持“牌”“证”进行安全检查,最后持纸质登机牌登机,程序较为复杂。青岛胶东机场转场后,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及优化服务同步投入运行,极大提高了旅客乘机效率和满意度。
胶东机场转场后,山航推出了更方便的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行李服务。旅客出门前可先在手机上进行网上值机,或到机场Q岛山航柜台找到12台自助值机设备之一,刷身份证或手工输入身份证号码,通过触摸屏轻松自助打印登机牌;需要托运行李的旅客,则可前往P岛自助托运行李柜台,刷身份证或手工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行李托运,免去了在机场柜台长时间排队等候的烦恼。
胶东机场自助值机设备除可打印登机牌外,也可打印行程单,年底有望实现自助打印航班延误证明。
特需旅客、行李超规以及需要托运活体行李的旅客,可前往人工值机柜台办理值机、行李托运业务。
办理完值机、行李托运业务的旅客,可前往“预安检闸机”签入。此处可识别旅客登机牌、身份证、护照的有效性,对于过滤出“无效证件”的旅客,闸机将不会开启。通过“预安检闸机”顺利签入的旅客,可前往人工安检柜台进行证件和随身小件行李检查。
通过两道安检的旅客,可将登机牌、身份证存放好后前往登机口“刷脸”,实现无纸化登机。山航主要使用的登机口位于候机楼B指廊,每个登机口均设有特殊群体的专用座位。登机口旅客人脸识别弥补了传统机场安防系统中“换牌登机”的漏洞,同时也可避免出现旅客上错飞机的现象。
按照传统的中转模式,乘坐中转航班的旅客需在中转机场提取托运行李,并离开隔离区重新到出发大厅值机区域办理值机、安检手续。遇到前段航班延误的情况时,中转时间会变得“分秒必争”,繁琐的中转程序和行走距离甚至导致不少旅客因此错过后续航班。
相比之下,胶东机场的国内中转功能非常“强大”,能够支持国内全场景便捷中转。购买山航联程机票的旅客,可在始发机场办理行李直挂至目的地,在青岛下机后可跟随“中转”“无托运行李国内中转”标识,前往L2层国内中转区办理中转手续,无需二次安检,可以直接乘电梯上至L3层前往下一段航班登机口候机。如果购买的不是联程机票,无托运行李的旅客也可到达该国内中转区办理下一段航班的乘机手续,同样无需二次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