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蒙蒙,李 微,蒋 明,潘云生
(昆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昆山 215300)
2020年8月,昆山某养殖场发现部分鲈鱼体表溃烂、鳞片脱落等现象,临床特征表现为病鱼活动迟缓、摄食减少或不摄食、体侧或背部溃疡、鳃丝充血或出血。为明确病因,笔者对患病鲈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NA 序列分析,发现是维氏气单胞菌,并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以供从业者参考。
患病鲈鱼规格180 克/尾左右,健康鲈鱼规格150 克/尾左右,均采自昆山某养殖场。LB 培养基、营养肉汤均购自上海生工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对全市5个病害测报点发病鲈鱼样品进行致病菌分离,每次采取3 尾患病鲈鱼样品,解剖病鱼,观察各组织器官病理损伤情况。取肾、肝、鳃、肠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48 小时,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后HE 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切片厚度5~6毫米,Olympus BX41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在无菌条件下,从患病鱼的肾、肝、鳃、肠组织取样,划线接种至LB 平板培养基,于37℃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生长形态。
取新鲜菌液送至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进行一代测序,使用的通用引物序列为27F:AGAGTTTGATCCTGGCTCAG,1492R:GGTTACCTTGTTACGACTT。将获取菌株的16s RNA 序列在GenBank 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
本次实验中,挑取的菌株表面光滑、中央凸起,经革兰氏染色,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方法通常需要在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进行16s RNA序列分析鉴定。经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昆山市5个病害测报样点的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强致病性,但其感染不同水生动物表现均不相同(董忠典等,2012)。人食用了维氏气单胞菌污染的水产品后,可引起肠胃炎和败血症等,免疫力低下者甚至可能出现死亡(陈言峰等,2011;张庆华等,2016)。
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引起鲈鱼出血、腹水、眼球突出、肠炎等症状,患病鲈鱼有明显表层出血现象,体表出现溃疡灶、腐烂(图1)。肌肉溃烂给鲈鱼的行动造成不便,影响摄食,并且溃烂处的肌肉有可能给其他病原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会导致进一步的感染(耿昕颖等,2016)。本研究对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鲈鱼病理组织进行观察,同时发现鳃丝肿胀出血,鳃小片结构肿胀充血(图2);肝细胞间隙增宽,出现溶解坏死,并未出现明显的水肿或萎缩等病理特征,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病变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肝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图3)。肠道黏液增加,肠绒毛部分坏死脱落(图4)。肾组织没有明显病变(图5)。水体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其繁殖速度以夏秋两季最快,在水质恶化、水产动物机体损伤或免疫力降低时能引起很高死亡率(左跃等,2013;柏爱旭等,2018)。近年来关于嗜水气单胞菌的报道越来越多,该菌菌株毒力有强弱之分,其中强毒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常造成水生动物急性、暴发性死亡(于学辉等,2007)。
图1 实验用鲈鱼(左为患病鲈鱼,右为健康鲈鱼)
图2 鳃组织切片(左为患病鲈鱼,右为健康鲈鱼)
图3 肝组织切片(左为患病鲈鱼,右为健康鲈鱼)
图4 肠组织切片(左为患病鲈鱼,右为健康鲈鱼)
图5 肾组织切片(左为患病鲈鱼,右为健康鲈鱼)
昆山地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鲈鱼病变主要表现为体表溃疡,肝脏、肾脏肿大。针对昆山地区鲈鱼养殖情况,未来将重点研究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方法。中草药及疫苗的使用可极大减少菌株的抗药性和水体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基于中药和益生菌等新型抗生素替代品的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次研究未进行药敏测试,菌株耐药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