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孙俊强
作品简介
《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小说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等知识分子,以及以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生活面貌,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人物进行戏谑性的批判,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收到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小说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人类固有的弱点和金钱世界的社会时弊,还大量引用了古今东西哲人达士的名言,处处闪烁着机智和文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典俚合炉,雅俗共赏。
作品梗概
小说中的“我”便是“猫”,是虚构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动物的习性,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意识。
猫的主人是个中学教员,人们叫他苦沙弥先生。主人在家总躲在书房里捧着书用功,可是没看上几页便瞌睡了;主人患有胃病,他饮食却没有节制;主人的工作清闲,可他自己觉得他是世上最辛苦最受委屈的人,总要诉苦发牢骚。主人生活虽清贫,性情却是极为高傲的。
主人有两个朋友:“美学家”迷亭和“理学士”寒月。他们常在小书房里闲聊打发时间。他们卖弄些书本知识,相互吹捧各自写的奇文,还有新诗、诗剧等,可是这些东西,连“我”这个猫也觉得有点古里古怪,不成样子。
有一天,资本家金田的夫人来找主人,了解他的学生兼朋友寒月的情况。原来,寒月正和她的女儿富子谈恋爱,金田夫人要求寒月考上博士,否则不准与富子结婚。主人和迷亭把金田夫人嘲弄了一番。这事使金田家很恼火,便来报复主人,由此主人家里多了不少麻烦。主人开始由“江湖隐士”渐渐变成了“绿林好汉”,整天疲于奔命。这给“我”提供了嘲笑的资料。
风波过后,生活如故。主人与他的朋友迷亭、寒月,还有“艺术家”东风、“哲学家”独仙又聚在客厅里高谈阔论了,什么世道每况愈下,什么资本家可恶,等等。“我”总在旁边打瞌睡。主人的学生三平来邀请主人参加他与金田小姐的婚礼,被主人断然拒绝。三平见主人“执迷顽固”实在无药可医,也就作罢了。主人家的聚会散了,家里顿时静寂起来。“我”这个猫,也觉得十分沉闷,于是跑去偷三平婚宴上的啤酒来喝。酒倒不错,可是醉酒的“我”却不慎掉进了水缸,就此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阅读指导
方法一:速读,整体把握内容。我们不仅要重视全文阅读,还要能够根据文章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主要内容。
方法二:精读,让阅读更深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比如读到猫捉老鼠的细节描写、金田一家的外貌描写,要联系语境,体会夏目漱石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方法三:写读书笔记,让记忆更牢固。学会记录《我是猫》中富有意义的警句格言,比如猫在偷吃年糕时,悟出的几条“真理”:“任何动物面对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都会干出并非出于本愿的事情来”“危急时刻能够发挥出平时没有的能力”等,还有些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我们都可以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的“写作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素材。
专题探究
探究一:《我是猫》塑造了苦沙弥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哪个人物形象使你印象最深刻?结合人物的外貌特征、身份、背景经历,写一篇人物简介,介绍给你的朋友。
探究二:小说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把你最喜欢的金句摘抄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片段赏析
猫眼看世界
咱(zá)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
咱家在学生的手心稍微稳住神儿,瞧了一眼学生的脸,这大约便是咱家平生第一次和所谓的“人”打个照面了。
咱家在这名学生的掌心暂且舒适地趴着。可是,不大工夫,咱家竟以异常的快速旋转起来,弄不清是学生在动,还是咱家自己在动,反正迷糊得要命,直恶心。心想:这下子可完蛋喽!又咕咚一声,咱家被摔得两眼直冒金花。
只记得这些。至于后事如何,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
然而,饥寒交迫,万般难耐;乘女仆不备,溜进厨房。不大工夫,咱家又被摔了出去。摔出去,就再爬进来;爬进来,又被摔出去。记得周而复始,四五个回合。当时咱家恨透了这个丫头。前几天偷了她的秋刀鱼,报了仇,才算出了这口闷气。当咱家最后一次眼看就要被她摔出手时,“何事吵嚷?”这家主人边说边走上前来。女仆倒提着咱家冲着主人说:“这只野猫崽子,三番五次摔它出去,可它还是爬进厨房,烦死人啦!”主人捋着鼻下那两撇黑胡,将咱家这副尊容端详了一会儿说:“那就把它收留下吧!”说罢,回房去了。
主人似乎是个言谈不多的人,女仆气哼哼地将咱家扔进厨房。于是,咱家便决定以主人之家为己家了。
赏析
文中的猫被赋予了人类的语言和思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场,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构思上很有新意。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细节描写到位,可谓将酣畅与机智融为一体。本段是小说的开端,沉默寡言的“主人”将“我”收留了,而“我”从此也拥有了家,不用再忍受寒风和饥饿。后续的故事随之展开。
片段赏析
不识猫家事
元旦清晨,主人收到一张彩绘明信片。这是他的好友某某画家寄来的。上抹朱红,下涂墨绿,中间用蜡笔画着一只动物蹲着。主人在书房里,横过来看,竖过去瞧,口称:“色调妙极啦!”既已赞佩,以为他会就此罢休。不料,他仍然在横看看竖瞧瞧;忽而扭过身去,忽而伸出手来,活像个百岁老翁在看天书;忽而又面对窗棂,将画儿举到鼻尖下观赏。倘若不尽快结束,膝盖就这么乱晃,咱家简直岌岌可危,刚刚晃得轻些,只听他又低声说:“这究竟画了个什么呀?”
主人大概是尽管对那张彩绘明信片的色彩大加赞扬,却还不清楚画面上那只动物是个什么,因此,一直在凝思苦想。难道就那么难懂?咱家斯斯文文地睡眼半睁,不慌不忙地一瞧,半点也不假,正是咱家的画像。画者不愧是一位画家,不论形体或色彩,无不画得端端正正。任何人看,也无疑是一只猫。如果稍有眼力,还会清清楚楚地看出,画的不仅是猫,而且不是别的猫,正是咱家。连这么点明摆着的小事都不懂,还用得着花费那么多的心血?不禁觉得人啊,真有点可怜。
赏析
选段是“主人”欣赏明信片上的画儿的情景特写。作为人类的“主人”花了很多心血和工夫想要看懂画儿,可怎么也没有看明白;而作为动物的“我”“睡眼半睁”却轻轻松松地弄懂了画的是什么。其中的幽默讽刺意味一读便知,透过“我”的眼看到了人类的傲慢与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