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乌猛村教学点教师蒙德新正在给学生上课。
乌猛村因地处大山深处,对外交通不便利。
上课前,蒙德新在给学生做手部消毒。
蒙德新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字。
学生正在按照老师的布置,认真地复习课上新学到的内容。
每天清晨,早起干活的乌猛村村民都能听到村里教学点传来阵阵清脆的读书声。那是教学点的孩子们在跟着他们的老师在上早读课。孩子们的读书声并不是很大,但却十分响亮、悦耳。村民们说,听着孩子的读书声干活儿,感觉特别有劲儿。大家时常将孩子们的读书声称为大山里的“希望之声”。
乌猛村,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大山深处,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只是交通十分不便。乌猛村教学点规模小,是一所只有一名教师和数名一年级小学生的乡村教学点。
今年9月8日,教学点开学仅仅一周,8名一年级新生在教师蒙德新的带领下,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学校生活节奏,有模有样地开启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现年53岁的蒙德新,1997年主动申请从另一个条件较好的乡村学校回到偏僻的家乡乌猛村教学点任教,一直坚持到现在。
乌猛村教学点原来有学生60余人,教师4人,开办有一至三年级课程。
2010年,随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大部分老师和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集中到了中心小学,只留下年纪较小、生活还不能独立的一年級学生在这个教学点上学,蒙德新又选择了留在乌猛村教学点。从那之后,他一个人负责孩子们的语文、数学、品德、体育等全部课程,继续托起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一晃他已坚守了24个春秋。
20多年来,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蒙德新以学校为家,除了自己一直坚守岗位外,他还把在身后默默支持工作的妻子动员到学校来负责孩子们的营养午餐,两人组成了一个管学习,一个管生活的“校园夫妻档”。
近年来,教学点在当地教育部门及社会的关心与资助下,条件逐渐得到完善,原来的木楼改建成了钢筋砖混教学楼,还修建了篮球场,增添了教学设备和体育用品。
“我有一颗爱教育的心,这么多年坚持到现在,我没有后悔过,国家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为了孩子们能就近上学,我再苦再累也值得。”蒙德新说。
课间,蒙德新带领学生们在操场上做操。
体育课是重要的课程,学生们在操场上打篮球锻炼身体。
学生们在排队洗手,准备吃午饭。
课间时分,学生们在教学点的设施上开心地玩耍。
蒙德新的妻子为大家准备好午餐,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吃午饭。
每天,蒙德新都带领着他的学生们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文图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