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鹏
摘 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当前城市道路规划和精品设计最为关注的重要节点之一,能否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直接关乎到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视觉效果。从目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出发,以优化设计原则为基础,提出了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内容及思路,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品质提升给予指导与建议,提升了城市平面交叉口设计的科学有效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城市快速的发展节奏要求融入品质城市的建设理念,城市道路建设应注重提升品质,建设精品道路、人性化道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汇集了道路设计的主要关键元素,一旦交叉口设计出现问题,不仅会降低机动车和慢行交通的通行效率[1],甚至还会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造成威胁。相关抽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交通事故发生在平面交叉路口的数量约为30%[2],一旦发生事故或冲突,很大可能会出现通行能力降低、人均延误增加、拥堵蔓延这些现象,使得交通秩序陷入难以调节的恶性循环。从当前道路交通状况来看,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几何结构不够合理、设施规划不够科学以及景观设计单一等,因此有必要对设计和优化思路进行研究,不断提高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以达到优化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品质的目标。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当前存在的问题
(1)机动车渠化缺乏合理性
在城市的老旧城区中,早期修建的交叉口没有进行完整的空间规划设计,或是交通流量和设计方法都发生很大改变,交叉口的构造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交通现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进出口车道数设置不合理,部分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偏少或不均衡;进口车道宽度较宽,现状多采用3.25m-3.5m;缘石半径现行上位规范取值较大(≥15m),便于机动车快速转弯,但慢行交通绕行距离增大,交通安全受到影响;调头车流组织混乱缺乏秩序,增大了主线交通和掉头车道上車辆的延误和风险。
(2)慢行交通过街缺乏安全性
早期人们的固定思维是“以车为主”,对行人道路设施建设时,通常没有完整的总体设计规划,而是在一边修建道路,一边在短时间内完成行人设施的补充建设,行人交通更多地“迁就”其他交通。比如公交站台一体化设计型式,虽然有效提升了公交车进站停车排队长度,但直接导致慢行交通过街距离增大。部分主干路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距离大,实体驻足岛较少,降低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3)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科学性
由于路网建设高速发展,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位置和大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交通流量和应该达到的效率,或是与现行的交通政策不适配,还有可能无法有效约束行人、驾驶员和骑行者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路口标志标线设置缺失、不清晰;交叉口内隔离设施不足,慢行交通过街空间违章严重;交叉口右转机动车辆无信号控制,与过街行人发生冲突且不礼让行人等。
(4)景观设计缺乏多样性
平面交叉口的景观不仅在视觉上要美观简洁,更要在功能性上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而很多交叉口的设计过程中对景观没有太多关注,不科学的景观设计反而可能会起到扰乱交通的反作用。具体包括:绿化景观没有定期管理,遮挡交通管理设施;交叉口内杆件和箱柜的数量及颜色布置杂乱,没有进行整合设计,不够美观;交叉口景观不突出,绿化规模不合适,品质需改善。
3 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原则
(1)协调衔接,因地制宜。平面交叉口设计应与上位规划做好衔接,并对不同交叉口做专属功能需求分析和交通组织规划,避免生搬硬套。
(2)着眼大局,化繁为简。应从整体研究交叉口设计与交通组织,简化交通流线,尽量减少繁杂的交通设计,提高通行效率。
(3)布局紧凑,美观大方。设计时集约利用空间资源,使交叉口布局保持紧凑,交叉口和交通设施整体观感应整洁、美观。
(4)视野清晰,路权分明。保证所有交通参与者拥有清晰的视野和明晰的路权,方便使用者安全高效通过。
(5)关注慢行,以人为本。应关注慢行交通过街的安全及舒适性,从人的沿街活动出发,与周边地块活动场所做好衔接。
4 优化设计内容与思路
4.1 平面交叉口选型
根据交叉口几何特征,交叉口可分为常规交叉口与渠化岛交叉口,如图 1所示。一般情况应采用常规交叉口型式,由于渠化岛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过街较为不便,不适用于慢行流量较大的路口。对于畸形交叉口,可以引导右转车辆按照渠化岛划分的轨迹行驶。对于景观性道路、城市门户区域,渠化岛可以设置在慢行交通流量不大的位置,运用渠化岛内的绿化景观设计改善交叉口整体观感。
与渠化岛同步布设的右转车道有时需要加宽,具体加宽值根据设计车型、设计速度和转弯半径这三点来确定;在设计时经常会将慢行交通过街使用的等待区设置在渠化岛上,这时如果交通岛的面积过小,容纳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过少不利于过街,一般最6好在20m?以上;在渠化岛转弯的终端处,施划导流线可以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诱导,保证车辆行驶轨迹处在合适的区间。
4.2 平面交叉口空间设计
4.2.1机动车交通空间设计
(1)车道数
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条数是根据交叉口几何构造、交通流量流向、是否需要专用车道等来设置。若道路交通流量不大,慢行交通流量占比更高,要尽量设置合并车道,减少拓宽和渠化,更方便慢行过街。而对于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在进行规划时要预留合适的改造空间,否则后期流量增加容易形成堵塞,道路优化完善工作也会难以开展。对于交通流向具有较明显时段特征的交叉口可设置可变导向车道,并应合理预告与指示,建议采用可控电子指示牌配合地面标线。
考虑到交通组织的安全性和道路用地规模的合理性,交叉口进口道应适当控制专用转向车道的设置,并结合转向流量需求及相关规范设置条件综合确定。而直行车道数原则上不低于路段车道数减一,经调查分析直行流量较少或转向流量较大且空间受限时,可适当降低直行车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