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

2021-11-03 13:40赵青蔚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21年8期
关键词:探空火箭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赵青蔚

小卫星大要求

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地图导航、气象预报、电视广播、电话通信等都依赖人造卫星,军事侦查、天体观测等也都离不开人造卫星。

当然,中国首颗人造卫星还不具备现在卫星的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卫星研究取得经验和数据。因此,首颗卫星的目标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即卫星要能上天,能跟踪,同时为了彰显科技水平和振奋人心,它还要能被人们直接用肉眼看见,用耳朵听见。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十分落后,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综合起来却无比困难。

混搭火箭和导弹送卫星上天

卫星上天需要火箭运送。当时中国研制出的探空火箭升空高度只有8千米,而人造卫星要升至几百甚至上千千米的高空,提高火箭动力是一大难题。总工程师王希季把探空火箭和导弹相结合,将运载火箭分为三级,第一、二级采用了导弹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探空火箭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这种1+1>2的尝试,创造了中国第一型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它成功将卫星送入了轨道。

电光结合“抓”卫星

从卫星飞入轨道到正常运行,技术人员需要了解卫星飞多高、飞多快、飞在哪条轨道和具体位置等信息,一旦丢失目标就意味着任务失败。

当时光学观测技术比较成熟,但一旦遇到云多、下雨等情况就无法进行观测。于是,专家考虑使用无线电观测为主,光学观测为辅。虽然当时无线电观测技术并不成熟,但是专家们采用人工计算,弥补了无线电技术欠缺的问题,在东方红一号升空和运行时都获得了它的确切位置。

在太空奏响中国之声

当时东方红一号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要在太空中播放《东方红》,并让全国的人民都可以听到。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卫星直接携带播放设备,但是设备的体积和质量过大,携带困难,而且在太空中不一定能正常运行。

于是科研人员想到在太空中将乐曲转化为无线电信号,由地面接收后进行广播。最终科研小组设计出了能在高空弹奏出音乐的方式和传输信号回地面的天线,经过上百次试验,《东方红》这首中国歌曲成功地在太空中奏“响”。

给卫星穿围裙

如何让人们从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太空中的這颗人造卫星呢?当时在地球周围环绕的卫星不多,光污染也没有那么严重,只要人造卫星够大够亮,人们就能够用肉眼观察到。

科研人员最终想出了一个“借光”的办法:在第三级火箭上安装一圈观测裙以反射太阳光,来提高卫星的亮度。观测裙就像围裙,外侧镀了闪亮的铝,它围在第三级火箭上。火箭上天后,观测裙展开到直径3米以上。由于第三级火箭是跟卫星一块入轨的,彼此距离较近,看见火箭后就能在其附近找到东方红一号卫星。

猜你喜欢
探空火箭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探空火箭在临近空间气象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人造卫星:你问我飞得有多高?
不该被遗忘的老港——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升起的地方
中国探空火箭首获电离层顶原位探测数据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
人造卫星会坠落地球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见证首颗卫星专委立项方案论证: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