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凤
摘 要:由于学生们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及急救知识缺乏。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在高校即使开设有相关选修课程的高校基本都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存在重视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心肺复苏是最便捷的途径。但,如何具体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推广急救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文,就如何将急救教育融入高校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个人观点。
关键词:急救教育;高校 ;有效;途径研究
高校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教育核心内容是: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休克、晕厥、骨折等现场急救原则,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体育课程开设内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因此,本研究将急救教育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提高大学生掌握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也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理念的更新,我国也已经逐渐意识到相关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相关行动。为了推动急救教育更好的融入学校课程,国内学术界主要围绕以下4个层面开展了深入探究急救教育进入校园的重大意义。急救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从研究内容来看,其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数学者进行大学生掌握急救教育现状调查或意义研究。急救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度有待提升,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均有待加强。将急救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是刻不容缓的,也是完全可行的。高校有责任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积极探索急救教育进入校园、进课堂。
1.2国外研究
从《国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可以得知:世界各国的体育课程名称都不一样,但类似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认识都已趋向于综合化、社会化、人文化。在内容上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可操作性,目标设置具体而详实,有层次性,描述清楚而准确。国外体育课程很早就把教学的重点从传授技术、铸造体格转向了加深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譬如:2013年版美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受到“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 CoreState Standards)” 的影响,將受过体育教育(physically deucated)上升到体育素养这一概念。Whitehead于2007年将体育素养解释为有能力、和动机把自己动作的潜能转化成为高质量的生活。重视体育教育及其对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作用。2014年英国体育教育协会颁布了基于标准体育学习评价指南(Guidance on assessment)其指出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学习体育目标之一。新西兰1999年版《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就对健康、健康促进的概念进行界定。2007年版Ministry of Education 对健康教育、体育教育进行了界定。在理论层面,国外部分发达国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有了系统科学的关于现代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如:1958 年 Peter Safar 提出了比“压胸抬臂通气法”效果更好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1960 年 Kou-venhoven 首次提出胸外按压的方法,并予以公开发表文章;1961 年 Safar更进一步将 CPR 整个过程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三个阶段。而国外当前的研究更着眼于现实操作层面,如:探究利用表情符号(表情包)助力 CPR 知识的传播、研究提高院外 CPR 救助质量的干预措施、针对胸外按压的不足发明新的装置等。 在实操层面,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均已实现了推广、普及。在校园,将医学急救知识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已成共识。据相关统计,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德国达到80%,法国40%,澳大利亚40%,美国89.95%,日本92%,而中国大约只有1%。相关资料显示,国外学校在一般急救知识课程化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拓展到心理急救等更深层面。
2急救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的途径
2.1“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的模式
“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的特点是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相关理论在体育课堂上以理论课授课的课方式传授给学生。它是将体育运动方法和原理,从医学的角度向学生进行阐述。根据医疗测试和体质测评,制定个性化的、科学的运动处方,实现科学健身、运动损伤预防和恢复。结合理论学习,再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心肺复苏、伤口包扎,都需要进行不停的模拟来掌握应急技术。
3急救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3.1急救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体育课一直坚持以增强体质作为课程理念,尽管学校体育课程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却始终迈不出坚实的一步去跨越“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这一道门槛。高校体育课程以传统项目为主,体育课程内容亟需改革与创新。将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创新了体育课程内容。
3.2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急救处理能力
大学生作为运动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常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挫伤等意外伤害。该项目将急救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急救能力,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探索了大学生急救教育的新路径
该项目不仅将急救教育全面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还设计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推动急救教育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有机统一,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开展急救教育,探索急救教育的新路径。
3.4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急救教育
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急救教育进行交叉研究,增强了急救教育多学科特质。
参考文献:
[1]杨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9):165-166.
[2]佘君,高琨,彭卓,苗金钰,李利利,潘婷,谭湘淑.西安某高校学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调查[J].医学信息,2020,33(19):115-117.
[3]张择天然,杨文革.急救知识技能在高校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J].法制与社会,2020(16):143-144.
[4]蒋婷婷.浅谈普通高校开设现场急救选修课程的必要性[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03):21-23.
[5]郭艳,陈立新,杨远智.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心肺复苏教育的优势因素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4):68-70.
[6]郭君平,蒋瑶,高瑛,龚子福,张大勇.高校急救选修课开展的现况、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160-161.
作者简介:
朱晓凤(1991-1),女,四川内江市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运动健康与大众体育。
项目:编号:D202012 题目,重庆市游泳场馆(池)管理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