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
《英格兰,英格兰》是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所著,发表于1998年。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后工业化社会应运而生,其核心精神是解构中心、同一和绝对,追求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巴恩斯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进行文学创作,解构现代主义的真实观和主体性,被视为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代表。《英格兰,英格兰》是巴恩斯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一部后现代主义代表作,他在小说中运用交替、不连贯的后现代叙事手法,文体的杂糅,以及小说中的不确定性,来揭示事物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通过理解其作品中的后现代意识,能够进一步引导我们考察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英国小说家的思考与探索。
一、后现代叙事手法
《英格兰,英格兰》采用的是碎片化非线性叙事这一后现代叙事手法。小说主线虽然为杰克爵士建造“英格兰,英格兰”主题乐园项目的过程,但小说每一小节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也没有预先的提醒,而且在小说进程中不断穿插各个人物的回忆和心理状态,对故事作补充,这就打乱了小说的时间叙述顺序,让小说呈现碎片化、非线性化的状态。
从小说第二部分刚开始,杰克爵士邀请巴特森公司的负责人杰里·巴特森讨论他最后一个金点子。巴特森给杰克爵士出主意说把英国灿烂的过去兜售给别的国家,当作他们的未来。杰克爵士也对这个点子拍手称赞。但接下来巴恩斯并没有按常理的线性叙事讲述杰克爵士实现这个金点子的计划。下一幕是杰克爵士面试女主人公玛莎,面试结束后又穿插着一段玛莎的简短性爱史,其中回顾了她这些年所交往的男性。之后小说才再次回到杰克爵士金点子计划的筹备过程中。后文还穿插了玛莎的男朋友,同时也是杰克爵士雇员保罗的性爱史,以及杰克爵士不为人知的特殊癖好,等等。巴恩斯在小说进程中插入主人公们各自的回忆,使得小说情节被打断,在制造疑问、吸引读者的同时,又让读者在这些插入过程中了解了主人公们的全部秘密。
《英格兰,英格兰》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中的全知写作方式。作者巴恩斯掌握整个小说的进程,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均在其安排之下、调度之中。行文中还伴随着对人物思想及行为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作者的干预和介入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这也体现出后现代派小说文本的建构性和虚构性。另外,小说中杰克爵士和玛莎两位主人公形成双主线叙述,玛莎作为女性叙述者颠覆了传统文本中对男性主导地位的认知,是对“继承权或者白人男性不容辩驳的优越地位”的解构,同时形成一种两性平等共生共存的话语形态。
二、文体杂糅
巴恩斯在《英格兰,英格兰》中运用多种文体,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性叙述文体,达到一种文体杂糅的效果。除了运用最常见的小说文体,巴恩斯还穿插了调查报告、手册、诗歌、演讲稿等多种文体。第一部分中,巴恩斯把《地区农业和园艺协会参赛规则手册》细细展示,因为这是玛莎的回忆提词本;英国历史的赞美诗和基督教祷文均以诗歌形式陈列;小说中杰克爵士请专人调查50个与英国有关的特质,巴恩斯将这份调查的结果直接插入小说中;文中还穿插了法国学者所做的演讲。这些不同的文本汇聚于作品中,要么单列章节,要么以不同字体单独竖列,十分醒目。各种文本杂糅汇聚形成互文关系,更好地延展了其内涵。整部小说囊括了小说、调查报告、手册、诗歌等多种文体,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且隐性地表达了巴恩斯小说中的后现代语境。
三、小说中的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之父”伊哈布·哈桑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一个由不同的概念构成的范畴,如变态、多元化、随意性、变形等,而变形的解释术语又包括了去中心、位移、中断等。《英格兰,英格兰》中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结局的不确定性
小说中的不确定性首先体现在小说结局上。巴恩斯在小说中为英国的未来设置了两个归宿,一个是体现英格兰民族性、繁荣成功、满是历史复制品的主题公园“英格兰,英格兰”,另一个是从工业化退回到前工业时代的农业经济时期的老英格兰,巴恩斯并未明确指出哪一个结局更好。英格兰该何去何从?巴恩斯提出了问题,但并没有草率地给出答案。这一开放性文本属性强化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二)人物的不确定性
巴恩斯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身份充满不确定性,最先体现在女主人公玛莎个体身份的不确定上。玛莎童年时被父母疼爱,她很信任她的父亲,也很尊重基督教和上帝。但后来,她的父亲因为外遇离开了玛莎母女,玛莎的个人身份便出现了缺失。她开始质疑宗教,认为其只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玛莎甚至质疑人信仰的真实性,她认为人只是在对宗教所谓信仰中填满生活中的不满。玛莎个体身份的问题,揭露了巴恩斯对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身份危机的思考。后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疏离,宗教信仰衰退,物质主义盛行,精神空虚已经是社会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信仰的价值和西方文化的主流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人们几乎不再相信人类生命的终极价值。
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杰克爵士的身份也充满不确定性。小说中,杰克爵士在不同的场合穿戴着不同机构或组织的吊裤带。他有马里波恩板球俱乐部(创立于1787年的古老俱乐部)的吊裤带,有加里克俱乐部(1831年創立于伦敦的一家绅士俱乐部)的吊裤带,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吊裤带以及威斯敏斯特宫(英国的议会大厦)的吊裤带等多个古老俱乐部或是权威机构的吊裤带。但杰克爵士其实并非马里波恩板球俱乐部的会员,而且没上过伊顿,没参加过卫队,也不曾被加里克俱乐部接纳过。这种反讽不仅消解了这些机构的权威性而且颠覆了杰克爵士之前一直正面高大的形象,符合后现代文学反对权威的特点。同时对于杰克爵士的出生地及其父母,巴恩斯并没有给出准确信息,在小说中全都是传闻,这种设置更增强了杰克爵士身份的不确定性。
(三)历史的不确定性
朱利安·巴恩斯作为重写历史的英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书中直接提出:“历史不过就是另一种文学体裁。所谓历史不过是一个自称为议会报告的自传体小说。”巴恩斯在叙述中揭示历史事件被创造的过程及其虚构本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弗雷德里可·杰姆逊教授总结了后现代艺术一个基本的审美特征即历史感消失,后现代意识仅仅把历史当成一种怀旧形式,并不过分追求历史内涵,展现出迎合商业的艺术形象。
为了迎合主题乐园项目的需要和目标客户的需求,主题乐园项目委员会的成员们在主题乐园中把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的情妇妮尔·格温的年龄改大,去掉她原来的社会和宗教背景,把她从卖橘子的商贩变成中产阶级好姑娘放进主题乐园中;他们合计编造出一位女士拎着一篮鸡蛋打着伞被风刮着从悬崖上安全降落到海滩上的故事,甚至为那位女士编造了名字;他们还重塑了罗宾汉和他的快乐伙伴们这一历史故事,在原来历史上由罗宾汉率领的纯男性的团体中加入一个由玛丽安小姐率领的独立派女性团队。这些对历史随意篡改的行为体现了现代人对待历史的随意性和任意性。后来参观主题乐园的游客们接受的便是这些被重新编造的历史,再也不是原来的历史,揭示了历史的不确定性。
四、结论
《英格兰,英格兰》中交替、不连贯的非线性化叙事手法,文体的杂糅,以及结局、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都体现了作者巴恩斯的后现代主义意识,此作品否定了传统小说中的一些特征,达到了去中心化;强化了小说人物的虚构性和模糊性,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危机和巴恩斯对他们的人文关怀;结局的不确定性给了读者们思考和选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