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会英
摘要:默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习作水平,甚至对他们今后进入社会的再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低段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默读兴趣。
关键词:默读;习惯;兴趣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是在具备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独立阅读的主要方式。默读应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速度快,便于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人们在阅读时经常用到默读,它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在平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范围极广。默读是提高阅读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语文课的默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默读如此重要,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必须重视默读教学,从小学低段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我认为,低段默读教学应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默读兴趣为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脚踏实地,打好三基
(一)利用工具,字词垫基
学生在默读中会遇到许多生僻字、不理解的词语,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还要求学生掌握查字典、词典的方法。所以,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字词,还必须使其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比如,能够根据汉字的形旁和声旁进行猜字,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新词问题,从而扫清默读过程中的文字障碍。
(二)轻读搭桥,朗读筑基
小学低年级的默读是基于朗读之上的阅读。课标要求低年級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小学低段的默读是从二年级下学期才开始的,学生已经有了大声朗读的基础。在低段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先抓好朗读,为后面的默读筑起牢固的基础。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办法很多,如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模仿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读出语气、语调,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既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迎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丰富多彩的读书方式也会让学生爱上朗读。比如,让家长录制学生的朗读视频或音频,在微信群或钉钉作业上进行朗读打卡训练;制作阅读卡片等;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我读书,我快乐”“你追我赶晒读书”等。此外,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也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学生掌握了大声朗读的能力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小声朗读。在二年级下册开始接触默读时,教师可以轻声朗读,让学生不跟读,只用眼睛跟随教师的朗读来看课文,逐步训练学生不出声地默读课文。
(三)潜心思考,思维强基
默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默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然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必须同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密切联系。
二、兴趣作伴,学习默读
(一)初遇默读,体验参与,产生兴趣
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默读几个词,再默读一句话,然后再默读几句话,再逐步加深难度,进行一段话的默读。在训练时,教师可采取游戏式、竞赛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多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默读带来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宜将难度设置得过高,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学生初学默读时,教师不应在速度方面对其提太高要求,而应该让学生享受默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让学生产生默读兴趣。
(二)指导默读,渗透方法,培养兴趣
默读技能的掌握,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恰当的默读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还能够提高学生默读的兴趣。低段默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处理好眼、手和心的关系,即古人强调的“读书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笔者要求学生:(1)只动眼睛,不动嘴,不出声,不指读;(2)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带着问题默读,或者学会自己在默读中质疑,并尝试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一看到课题你会想到哪些问题——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它开了些什么店?都来了些什么样的顾客?结果怎么样?……有时也可在课文的字词句段上设疑,比如:课文中的某个词是否可以去掉?或者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这个句子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注意力就会更集中,也就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又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动物的尾巴都有哪些作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又收获了关于壁虎的哪些知识?这些关于生活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原来与生活那么贴近,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3)边读变画。毛泽东同志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默读,一边动手画一画、标一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的好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默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着重符号“.”;如果遇到一段话里有精彩的动作描写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情符号“笑脸、哭脸、不明白”来标识;当读到令人感动的地方,可以画一个疑问的表情,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或收获。让学生在动手中默读,既能够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又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默读兴趣,一举多得。
(三)训练默读,留足时间,增添兴趣
默读是一种技能,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时间默读,让他们分享交流各自的默读所获,自己则及时评议反馈。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更要放慢节奏,耐着性子“静待花开”,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默读活动中。没有时间做保证,学生的默读就会流于形式,会变成个别同学的专场会。因此,在一开始的默读学习时,先不讲速度和效率,多注重参与率,一切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的。
(四)挑战默读,检验成果,激发兴趣
检验默读效果最直接、最易操作的办法就是进行阅读理解检测,让学生复述故事。当默读训练到一定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挑战性默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检测学生的默读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阅读理解题目,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帮助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默读兴趣。因为默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区别对待,切忌“一刀切”,否则会打消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不要把学校和学生的精神生活仅仅局限在掌握教学大纲所取得的成绩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三、乘兴前行,延伸默读
小学低年级循序渐进、训练有素的默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学生默读能力的提升相对就会轻松很多,所以,让学生在低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才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这位老师,随后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目前倡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方式的背景下,默读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默读教学,从小激发学生培养默读兴趣、养成默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董小雪.浅析默读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8(28).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