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水云 王笑媚 刘淑英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慢病相关医疗服务和照护需求越来越大,原有慢病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尤其在老年人医疗照护方面亟需探索新的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不断进步,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照护模式被逐渐应用于出行不便的患者照护服务中。特别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作为护理单元,以家庭为中心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充分体现力量、信息、尊重、支持、合作、选择的护理理念[1]。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且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是老年人慢病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研究将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哮喘患者照护,通过探讨其对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更好开展哮喘及其他慢病老年患者照护服务提供参考。
以2020年1月某三甲医院就诊的老年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15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平均年龄(71.7±16.0)岁,平均病程(6.3±1.2)年,病情重度5例、中度45例、轻度26例;研究组76例,平均年龄(71.9±15.8)岁,平均病程(6.4±1.3)年,病情重度5例、中度47例、轻度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生命体征均平稳;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60岁;能完成各项调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无法接受长时间随访;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精神类疾病;合并严重肾、肝、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不符合哮喘诊断标准。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在患者入院时开展疾病相关健康宣教,给予哮喘疾病常规护理;出院前再次向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1次,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1.2.2 研究组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鼓励、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干预期12个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建立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合作关系,动态评价方案,随时对方案进行调整。(1)干预开始前,选取10名护理人员,均有3年以上呼吸内科工作经验,查阅居家护理及老年哮喘相关文献,对既往老年哮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利弊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护士长引导下,筛选符合本院院情和哮喘患者特点的项目,设计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管理方案。(2)根据患者主诉、检查结果,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参与疾病管理意愿进行评估。鼓励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到疾病管理中,将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理念和作用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通过沟通、细节观察,对患者及家属的家庭、心理、生理状态进行充分评估。(3)加强家属参与疾病管理的合作、沟通,鼓励家属监督患者规律性用药,促使家属在疾病管理中发挥作用。(4)针对疾病特点,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教会家属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救治方法,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方法及叩背方法,指导家属观察病情,识别哮喘诱发因素,使家属明确认识哮喘的预后、治疗手段、发病机制、诱因等。(5)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制定患者日常食谱。食谱设计原则为多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少量多餐,保持充足的微量元素和水分;实际操作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个性化调整。家属需担负起职责,监督患者治疗期间少吃甜食、油腻食物,多饮水,吃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预防肠内积气、便秘,切忌不可勉强进食。(6)将患者常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服用时间、方法、剂量,药物作用及名称等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气雾剂的吸入方法,掌握好按压与吸气节奏;若病情较为严重,雾化吸入时需采取高枕卧位。(7)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如老人操、简单的有氧运动等,提高机体免疫力。(8)叮嘱家属注意患者情绪改变。疾病发作时心情往往比较烦躁,家属应给予安慰、体贴、关心,可通过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进行情绪疏解,减轻忧虑、不安、烦躁情绪;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9)为使责任护士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家属需坚持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加强与责任护士的沟通,双方合作共同提升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方案。(10)医院对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康复技巧等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和了解,包括康复锻炼、运动、饮食、患者用药情况、突发情况处理等。对效果较差的患者及家属,责任护士加大干预力度,及时补救,并且必要时对照护方案进行调整。
运用Excel对日常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建立规范的数据库;通过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严格遵医嘱治疗率、规范复诊率、非计划再入院率、正确使用药物率等照护管理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非计划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照护管理指标比较
12个月干预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疾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以“效果显著”“有效”“无效”衡量不同防治效果;防治有效率指标计算时,认为“效果显著”和“有效”中的病例均为防治有效病例。结果显示,研究组防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防治效果比较
在患者出院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对家属进行患者依从性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不同时点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12个月干预期结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照护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照护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焦虑情绪对比(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焦虑情绪对比(分,±s)
组别 生活质量评分 焦虑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75.3±10.9 116.8±12.1 39.3±3.2 32.1±2.1研究组 76.3±10.6 155.2±14.6 39.5±3.3 23.8±1.2 T值 1.094 13.368 0.229 15.839 P值 >0.05 <0.05 >0.05 <0.05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比较大。各类慢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普遍较高,其反复性、周期性、长期性等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同时,由于多数老年患者不够了解疾病、药物相关知识,而自身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依从性不高、服药方式错误等不良事件,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进一步损害健康[4]。因此,亟需医院医护人员加强指导和帮助。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通过医院、患者、家属三方合作,医护人员规划、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以达到优化照护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在改善广大老年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照护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严格遵医嘱治疗率、规范复诊率、正确使用药物率、患者依从性等更高,非计划再入院率、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更低。这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防治疾病发作,降低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患者及家属能够主动学习疾病预防、治疗知识;在护士干预下,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护理技巧和生活注意事项,家属给予监督提醒,能够有效优化各项指标,提升照护质量。同时,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能够鼓励、动员家庭成员全员参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有效提升依从性[5-6]。
本研究证实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能够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对提升老年患者的依从性有较大帮助。但由于人员、经费、研究时间等限制,本研究观察时间为12个月,对更长期的干预效果和医疗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有待进一步探究。同时,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完善,以更好提升患者照护体验和照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