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熙,刘志祥,张 韵,敖 亮
(1.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1147;2.重庆嘉之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0021)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卫生系统的缺乏及传统旱厕的应用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及健康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致使农村厕所改造迫在眉睫。[1]“厕所革命”是涉及厕所污染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利用等过程的生态链工程,强调物质、能量系统、污染物处理、污水回用的闭路循环,是改善农村人口生存安全的重要政策,是我国乡村振兴、旅游发展、智能化产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作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战略的重要实施策略[2]。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改厕工作,重庆市部署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村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重庆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等。
随着重庆市“厕所革命”工作的推进,农村厕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本研究就重庆市农村厕改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分别对农村户厕及公厕改造状况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农村厕改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市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其地貌由河谷、盆地、丘陵和高山等组成,特别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海拔16~2 778m。总面积为8.24万km2,其中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5.3%[3]。
截止2019年底,重庆辖40个区县(自治县)、226个街道、627个镇、177个乡,其中重庆农村人口1 387.92万人,总户数共计517.88万户,纳入改厕的计514.00万户,占比99.2%。
近20年来,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升,从1996年的20.90%增长到2008年59.70%。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90.35%、76.81%和67.48%[5]。总体上比1996年增长了近4倍。截止到2017年底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81.86%、41.89%和46.08%,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06年的32.30%增长到2017年的56.61%,增长超2倍[6]。
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农村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文素养、政策落实等因素,是卫生厕所类型、数量、利用程度与功效的区域差异的来源。
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部、中西部等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左右,欠发达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到2022年,东部、中西部近郊区厕所粪污可以有效处理或资源利用,欠发达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升[7]。
2.2.1 重庆市农村户厕现状
截止2019年底,据统计重庆市38个区县(渝中区、两江新区无农村户籍,因此不纳入厕改)农村户厕改厕工作累计完成409.5万户,普及率达79.7%,各区县平均累计完成户厕改厕10.8万户。
从图1可知,万州区、江津区户厕改厕累计完成数量最多,共完成约52万户改厕工作,占全市改厕工作比重的12.7%,大渡口区累计改厕数量最少,完成1 666户改厕,占改厕工作比重的0.04%。
图1 重庆市农村户厕改厕统计图Fig.1 Statistical chart of Chongqing rural household toilet renovation
根据地理位置方面综合考虑,将重庆市划分为以下区:
主城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
渝西片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万盛经开区。
渝东南片区: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渝东北片区: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按地理位置分类,发现改厕工作量:主城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渝西片区,主城区农村厕改数量最少,累计改厕约27.0万户,仅占全市厕改工作比重的6.6%;渝西片区农村厕改最多,累计完成171.5万户,占比41.9%。改厕率: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主城区厕改率最高达87.8%,渝东北片区厕改率最低,为74.9%。
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中,改厕类型总体划分为两类,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8]。
卫生厕所。厕屋有墙、有顶、清洁、无蝇蛆、无臭,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适时清出粪便并通过高温堆肥、厌氧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
无害化卫生厕所。厕屋按卫生厕所要求建设,具有能够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使其失去传染性的处理设施的厕所。包括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三联通式沼气池厕所、双坑交替式厕所和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等。重庆市常见的无害化卫生厕所主要有三格化粪池厕所(含三瓮式厕所)、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等。
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见图2)占改厕比例为36.16%,其中九龙坡区、南岸区户厕改厕工作均改造为无害化卫生厕所,彭水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率最低,仅为7.0%。无害化厕改率:主城区>渝东南片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主城区比例为63.5%,远高于渝东北片区30.7%。
图2 重庆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厕统计图Fig.2 Statistical chart of sanitary toilet Renovation in Chongqing rural areas
2.2.2 重庆市农村公厕现状
截止2019年底,重庆市农村公厕建设工作(见图3)累计完成7 407座。由下图分析可知,綦江区公厕累计建设数量最多,共建设了548座公厕,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建设数量最少,均建设了10座。主城区累计建设公厕697座,占全市公厕建设比重为9.4%,渝东南片区建设公厕1 510座,占比为20.4%,渝东北片区建设公厕2 450座,占全市公厕工作比重为33.1%,渝西片区建设2 750座,占比37.1%。
图3 重庆市农村公厕建设统计图Fig.3 Statistical map of Chongqing rural public toilet construction
3.1.1 调查中发现,从空间上来看,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存在区域差异,农村户厕厕改工作量:主城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渝西片区。主城区明显低于其他区,这与城市化进程相关,经济发展较好的主城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农村人口较少,厕改任务基数较低,农村厕改工作比重较轻,次之,离主城区越远的区县由于城市化水平越低,农村厕改工作任务越重。改厕率: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主要是由于主城区较偏远山区政策执行力强,完成速度快,完成率就高,反之亦然。
在改厕工作中发现,无害化卫生厕所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主城区>渝东南片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主城区明显高于渝东北片区两倍。经调查可明显发现,由于主城区为行政辐射中心,政策执行力较偏远地区强,执行标准较严格,农村基础建设完善,而渝东北片区多为偏远大山区,距主城较远,行政执行力减弱,地势落差较大,农村基础建设较欠缺。这与张梦杰的结论一致: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率明显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地区[9]。
3.1.2 已建户厕化粪池未得到正确的使用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农户未清理化粪池中的废渣现象普遍,导致三格式化粪池中容积相对减少,废水停留时间缩短,池体的净化能力减弱,导致处理效果欠佳。受传统农耕习惯的影响,农户私自打开三格式化粪池,并向池中投入枯叶畜禽粪便,用于发酵还田现象也普遍存在,以致于三格式化粪池未得到正确使用,未发挥无害化处理污水的作用。
3.1.3 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公厕“重建轻管”现象最显著。已建公厕虽基本由乡政府安排管理,但公厕未得到及时打扫,卫生脏乱差臭,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内部设施损毁无人修理等等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公厕管护责任主体未有效监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监督主体进行督促,导致公厕设施即使损坏,也无相关机构及时维护管理,村民的公共卫生入厕条件得不到保障。这与学者阳彬彬[10]研究成果一致:公厕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公厕的运营则非常困难。
3.1.4 农村厕改工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农户自筹意愿度不高。厕所革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据了解自2014年起,中央财政停止安排农村改厕专项经费,市级财政也未继续安排配套资金,改厕资金以区县筹集、农户自筹为主,厕改工作推进几乎停滞,直至2019年才重新启动。重庆市新建一座卫生厕所造价约2 000~4 000元,改厕数量巨大,而区县财政普遍吃紧,资金难以配套到位;厕改带来的成本加重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积极性,农户往往把钱用在最急迫、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厕改工作资金欠缺,导致工作推进难度大,且建设只求有、不求精[11]。
3.1.5 宣传发动不充分。改厕宣传涉及的政策多、技术多,且在宣传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等方面的意义力度不够,宣传效果欠佳。如今在农村地区“空心化”严重,居住的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受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影响,用厕习俗落后,卫生环保意识也不强。已改厕农户三格式化粪池未得到正确的使用,未改厕农户得不到积极响应。因此,做好他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宣传工作也是成功推进厕所改革的重要一步。
3.2.1 加强厕改工作推进力度。着力完善3个机制加快推进。
完善投入、协调、督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改厕;协调市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以奖代补的引导作用;继续推动区县政府发挥农村改厕的主体作用,把农村改厕作为民生支出的重点保障选项。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县协同。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席机制,互通信息。针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改厕工作,应分步骤地推动工作,特别是对偏远的渝东北片区,改厕较落后的侧重支持。建立完善的督查机制,进一步落实区县责任,将日常工作督导和中期评估、年度考核相结合,推行“旬报告、月通报、季度排名、半年督导、全年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区县卫健委进行约谈。
3.2.2 加强质量把关。一是开展全面排查已存在的问题,以2017年改厕普查为基线,全面排查2018年以来任务完成情况,做到乡镇、区县有名单,任务计划、完成情况有公示。二是开展改厕评估。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改厕工作进行评估,重点排查质量不达标、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对症下药,力求改厕实效。三是优化改厕标准。进一步优化现有户厕标准,建立完善农村公厕标准,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区县实际、农户实际,精准选择改厕模式;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推广施工规范、加强施工指导,确保按规范施工。
3.2.3 加强宣传引导。结合重庆市“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广泛宣传农村改厕对身体健康、环境卫生、文明素养等各方面的益处,激发农户自身动力;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科学使用和维护管理厕所,建立完善“管、护、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农村改厕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