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绘画在幼儿园的有效实践

2021-11-02 14:53季萍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7期
关键词:向日葵趣味趣味性

季萍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激发灵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创设趣味化情境,运用趣味性的内容,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想象与创造活动中,自由联想,积极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并在教师趣味化的评价中鼓起自信,增强信心。

幼儿阶段的孩子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而绘画能够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体验生活中的丰富情感。然而,在实际的美术集体活动中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往往画出千篇一律的太阳、房屋等,更有甚者对绘画活动不感兴趣,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显然,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幼儿的美术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艺术表现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主动改良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更加主动地使用绘画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

一、趣味化语言,激发绘画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来说,相较于抽象的文字,色彩丰富的绘画活动更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也较为分散,当幼儿进行绘画时,经常会出现“走神”等情况,无法将注意力完全放在集体活动上。那么如何让幼儿长时间地进行绘画呢?趣味性的语言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类的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幼儿在体会乐趣的同时,可以基于教师的趣味言语获得养分,不断激活绘画的思维,增强绘画的创造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画“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趣味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主动地激发绘画的思维。在活动刚开始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趣味音乐,并伴随音乐背景,以丰富的表情进行描述: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向日葵向着太阳招招手,说着“太阳,你好”;在正午时分,太阳升到向日葵的头顶,向日葵则抬起自己的头,对太阳说“你好呀,太阳”。伴随教师趣味性的语言,幼儿主动地走进本次活动,并对向日葵的模型进行观察,逐步认识向日葵的外形特征。紧接着,教师再使用趣味性的语言对向日葵的特征进行描述:向日葵拥有圆圆的花盘,在这个花盘上布满了小小的房间,里面住着葵花籽,而花盘的周围又带有一圈花瓣,手拉着手,保护着中间的葵花籽。当幼儿熟悉了向日葵的结构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围绕向日葵的主题进行绘画,促使幼儿基于趣味性的语言主动地开展绘画活动。

显而易见,教师使用趣味性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认为教师是他们的好朋友,以便在趣味性的语言环境下,幼儿对“向日葵”产生美好的情感。在情感的驱使下,幼儿会主动地参与绘画活动,积极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向日葵”的美。

二、趣味化情境,引发绘画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情境在幼儿美术类集体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相较于一般的教育情境来说,趣味情境能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象化的处理,带给幼儿视听上的直观刺激,从而变“说教”为“体验”,改变幼儿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在布鲁纳提出的教育言论中,我们也能看到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绘画类的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建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逐步萌生新的想法,产生美好的情感,进而产生绘画的欲望。

比如,在“有趣的动画形象”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直观的活动情境,有效引发幼儿的绘画意识。具体来说,在活动中,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使幼儿从这些趣味性的动画中,主动地将目光放在活动中。之后,教师暂停动画片,引导幼儿分析这些动画形象的特点,以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一个带有个人特色的动画人物形象。

显然,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集体活动中趣味情境的创建,能够让幼儿的思维、情感等主动融入到美术集体活动中,以便幼儿在形成真实的感官体验中,积极地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三、趣味化内容,调动绘画兴趣

在幼儿绘画类的集体活动中能够看到,当绘画的内容相对有趣时,幼儿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主动地参与到绘画之中;而当绘画的内容枯燥、单一时,幼儿也会降低绘画的欲望,形成疲倦感。所以,教师应当在绘画指导前,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幼儿设定趣味性的内容,使幼儿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绘画。此外,教师也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为幼儿设定可供选择的绘画内容,以便幼儿真正地基于自己的喜好,充分调动绘画的积极性。

以“我的好朋友”的绘画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幼儿创建自由绘画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真正下笔进行绘画前,教师先与幼儿进行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与朋友相处时的情境,主动架起与朋友间友情的桥梁。随后,教师组织幼儿描述自己的朋友,逐步引导幼儿认识到脸型的差异,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图形来组合脸型。之后,幼儿画出朋友脸的轮廓,并添加不同的五官,凸显自己朋友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再引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你想要与你的朋友一起做些什么呢?”使幼儿主动画出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在畅想游戏中提高绘画的兴趣。

教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引入趣味性的话题,并创建相对自由的绘画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逐步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活动时,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情感,带着积极的情绪情感去作画,不仅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孩子们在思考中积极表达,在绘画中勇于表现,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才会层出不穷。

四、趣味化形式,改变单一方式

以往,幼儿开展绘画的形式较为单一,只是单纯地使用画笔描绘精彩的画面,长此以往,幼儿的绘画兴趣会大打折扣,以至于绘画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而丰富多样的绘画方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也能够拓展幼儿的绘画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变换的绘画模式中,增强绘画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同一个绘画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艺术表现,使幼儿透过多种渠道完成美术作品的感知,以便在多样化的形式下,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比如,在“美丽的菊花”这一集体活动中,幼儿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开绘画活动,从而在增强绘画兴趣中,提高绘画能力。菊花是秋天非常有代表性的花卉,也拥有着独特的外形结构,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先对菊花的外形进行观察,了解菊花的特点。随后,幼儿可以使用铅笔描绘菊花瓣儿,进一步感知菊花瓣的形态结构。紧接着,教师再指导幼儿使用彩铅、水彩和油画棒等绘画工具画出菊花,使幼儿透过不同的绘画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菊花的美,体会到菊花的魅力。

教师打破常规,引导幼儿以多种绘画方式画出菊花,能够改变幼儿绘画的形式,带给幼儿多种绘画体验,以便幼儿在保持绘画兴趣中,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绘画的表现形式多样,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比如用棉签画一串红,用蔬菜印画,用水果拼盘表现花鸟鱼虫等生活中的事物。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供多种艺术创作的材料,水墨画、线描画、喷绘画、水印画、浆糊画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五、趣味化评价,获得成就感

评价是美术集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透过评价环节,幼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改进自己的问题。但是,在传统形式下都是教师个人对幼儿进行单向点评,致使幼儿的主体地位逐渐消逝,参与评价环节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同时,在这一评价环节中,幼儿获得的评价意见也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很难让幼儿从相对广泛的角度认识自己。所以,为了让幼儿在评价环节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教师可以优化传统评价模式,打造趣味性的评价体系,逐步激活幼儿的兴趣。

例如,在“手指画”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活动,使幼儿逐步成为评价环节中的主体,并从评价环节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当幼儿学习了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的基本技能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添画的构思,以便幼儿获得绘画的成就感。随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互点评,使每个幼儿都可以获得同伴的赞赏。最后,教师再从自身的专业视角出发,夸赞幼儿作品中的优点,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更加享受绘画活动。

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中,教师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对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能够让幼儿从评价环节收获愉悦的体验,不断激发绘画的欲望和动力。同时,教师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随意用“好不好”“美不美”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在幼儿眼中,不管自己的作品怎样,那都是自己心血的結晶。教师要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努力找寻幼儿绘画作品中的亮点,简单的“你的画构思很好”“线条流畅”“布局均匀”等,将评价运用到点子上,让幼儿从评价中有所收获,这样,既使幼儿体验到美术作品创作的快乐,又能在交流评价中找到差距,确定下一次改进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现水平。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趣味绘画活动的开展,通过创设趣味语言、趣味情境、趣味内容、趣味形式等,努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以便幼儿在主动进行绘画中增强绘画的动力,逐步提高绘画能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向日葵趣味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向日葵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午睡的趣味
向日葵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