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规则”践行,落实低段法治教育

2021-11-02 14:53吴彬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7期
关键词:讲授法规则法治

吴彬

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走进小学课堂,课程关注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突出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低年级法治教育相关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低段儿童法治教育的核心已成为老师的共识,即在儿童观下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提醒我们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促进“规则”的内化,为其形成法治意识打下基础。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法治教育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年段目标,定准教学目标,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源泉,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践行规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法治教育的价值。法治教育应该从学校延伸至生活,引导学生的课后实践,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内化规则,助力法治意识的形成。

下面,结合低段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谈谈对低段法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活用教材,促进规则认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作为法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内容。这些阶段性目标的设定,照顾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法治教育。因此,教学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调研学情,合理制定法治教育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低段法治教育内容,以“散点形式”嵌入到各种学习材料之中,需要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主动挖掘法治教育内容,合理制定法治教育目标。教师既要从“大纲”的总领性的高度去思考,同时要考虑年级目标。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时,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不同年级、不同主题会反复出现,但学习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考虑学生的学段特点设置合理的梯度显得十分重要。

以一年级上册《校园的号令》为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校园生活的基本规则;熟悉和了解学校铃声(包括升国旗和保健操)的含义和要求”。教材中的“升国旗”栏目下,呈现了国旗、国歌、国徽。而在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迎国庆》中,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再次出现。年级不同,内容相同,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呢?一年级《校园的号令》是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的规则,重点落在“听到升国旗的号令,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一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因此对于这些国家象征学生初步了解即可。二年级《欢欢喜喜迎国庆》一课,需要“了解这些国家象征的意义;了解国庆常识,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等。对这些国家象征的學习要求根据年级的需求是螺旋上升的。

道德与法治教师针对每一个主题、每一篇课文,要仔细发掘法治教育的教学点,落实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让低段的法治教育落在“细微”处,最终完成“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目标。

二、贴近生活,践行规则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要“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要与“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法治教育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选择鲜活的法治教育内容,现实性越强的内容教学效果越好。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进入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操作,学以致用,促进法律意识与法治思维的发展。

以《校园的铃声》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的调研中,教师发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园生活,能听懂出操铃,已经熟悉出操铃的含义。但孩子们听到出操铃时,排队时依然吵吵嚷嚷、松松散散,知与行并未达到统一。教学时,老师不能通过简单的图片对比,而是应该及时把握这一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辨析,在课堂实际“操作”,相互评价,了解规则,做出行为上的改进,培养规则意识,最终达到知行统一。教学片段如下:

师(播放出操铃):下面这个音乐,老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做一做动作,其余三组同学来做小观察员。

(出操铃音乐响起来,同学们开始按照规则排队。)

师:请观察员来说一说这组同学做得特别好的地方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请你们给他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同学们对第一组同学的实际“操作”给出意见。)

师:请第一组的同学再来听一遍音乐,做一遍动作。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做一遍动作。

(学生根据大家的意见,重新出操,纠正了之前的不良习惯。)

通过课堂上的实际“操作”,直接影响学生当下的生活,唤醒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法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三、优化教法,丰富践行规则的形式

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结合教学任务进行系统教学,也要结合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生活中的法”等有机融入课堂,提升法治教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法治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走进实际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尤其考虑到法治教育内容的严肃性,教师主要选择“提供法条—呈现案例—对照法条讨论案例”的方法。而针对低段孩子的特点,有必要对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

正确看待讲授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讲授法不等同于被动学习,恰恰是教师主导讲解,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欢欢喜喜迎国庆》一课中,“理解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的意义”是重要的法治教育目标。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国家象征的意义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因为象征意义是严肃客观的,也是非常抽象的。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细致准确地讲解,通过教师自己的学识、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法治教育。随着年段的升高,法治教学内容的难度不断加大,法律本身具有的权威性和法律条文、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对教师教学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讲授法会在法治教育的教学中被广泛选用。当然,任何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我们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要注意讲授法和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讲授法。

讨论,让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相互启迪。讨论法是以启发教学思想为基础,生生、师生多向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低段孩子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也契合教师用书提出的“向生活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有价值的情境或问题进行研讨,在探讨中辨析,在探讨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显得十分必要。例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涉及到很多有关排队的相关规则。但教材中同时提供很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排队情境:老人来排队、因事离开队伍又返回,该如何排队?课堂上,老师就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排队的规则是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规则应该怎样进行调整并被大家接受。通过开放的话题,学生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对规则的思考更加深入,让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会更有意义。讨论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能让讨论走过场,但时间不可太长,否则课堂教学节奏拖沓。同时,要考虑到讨论的问题或事件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度适中。

参观、访问、调查,是低段法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需要得到重视。法治教育强调课堂教学和社会的联系,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获得真知,提升分析问題、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学习要指导孩子进行调查记录,了解学校公物使用情况和公物的现状,提出保护公物的方法,为明确爱护公物的规则打下基础。生活都是法治教育最好的教材,学生在调查中经历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参与社会的意识大大提高,会更真切感受法治教育的力量。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时,教师要参与整个过程,访问调查前提出明确要求;调查中要具体指导方法,保障活动顺利;调查后,引导及时整理材料,总结自己的收获。

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内容合理选择,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法治教育的教学实效。

四、多元评价,激励规则内化

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法治根植于学生内心,形成真正的法治意识,为其养成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夯实基础。而法治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断积累和强化,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走出学校延伸至学生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生活中,教师的评价要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纠正不良习惯,激励、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如《校园里的号令》一课教学后,教师设计了学生自评表:

自评表每周一下发,周五统计,大家比一比谁的星星多。同时引入同学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不同维度的评价对学生是全方位的。这样的评价不止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延伸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持续评价。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重视过程性评价,着重观察学生在回归生活后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励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学生课前搜集整理信息要及时鼓励,在课堂充分展示交流学生的搜集制作成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后,教师要善于回顾,善于把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学校、社区的活动有机结合,定期开展一些合作,组织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验。比如,定期评选“遵守交通规则”“助人为乐”之星的评选,在升旗仪式等学校活动中进行表彰,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值得肯定的正确行为,为学生梳理身边的榜样,树立遵法守法的方向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段特点,找准教学的尺度,深入思考和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落实低段法治教育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讲授法规则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让规则不规则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