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睿
根,关系着树的生死;根,关系着国家的存亡。
云水泱泱,尘土茫茫,五千年的时间,沉淀了太多东西,是什么维系中华民族千年之久的根。
是文字!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方块字记录了中国的千年文明。
一片龟甲,一把刀,一个人,这就是汉字的祖先——甲骨文。从这里,带着一种粗犷质朴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美怯生生地从幕后登上舞台。“天雨粟,鬼夜哭。”甲骨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它的美。每次见到甲骨文,总觉得几千年前的一位先人也是如此凝视着它。倾听甲骨文跨越千年的无声倾诉,头一次觉得自己与千年的文明历史,紧紧地绑到一起。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只知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却不知道他对文化的作用。秦始皇对文明对文字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书同文”。从此,中华民族真正成为了一个整体。文字也脱下烦琐的外衣,演变成小篆。小篆以其灵动曲折的线条,征服了它所有的使用者,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存在,以及文明那颗正在跳动的炽烈的心。
汉武盛世,文字又在进行着悄无声息地蜕变。一个小小的意外,让一种更方便的字体——隶书应运而生。古朴凝重的《史记》里,华丽宏大的《上林赋》中,雄放洒脱的张迁碑上,也浮现出它的身影。浑厚深沉大气磅礴的隶书,记录了大汉王朝的酸甜苦辣。文字的积累,堆积起汉的文明,使其即便在大漠黄沙的掩埋中,也未曾泯灭。
危机打破了士人的幻想。他们开始反思,就这样,书法,中国最美的表达方式产生了,相伴而来的还有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文人们的情怀,让人们的心灵不再空旷。“竹林七贤”在中华文明上写下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写下的就是洒脱的行书。线条飞舞勾勒的方寸之间,是文人的无奈与辛酸。
隋唐,文化经济繁荣,带来了文字书法的又一次新生。注重法度的楷书与放浪不羁的草书相继诞生,使书法艺术更加璀璨。唐诗的声韵与严谨的楷书相得益彰,描绘出更恢宏的场景。如珍珠般的楷书,见证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繁华,也历经安史之乱的沧桑;目睹了李白的冲天豪情,也领悟了杜甫的家国情怀。楷书的结构与缝隙间,可窥探的是人间百态。
宋,书法最后一次完善。苏、黄﹑米﹑蔡四大家的“有意无法”,使书法艺术更具情感特点。从宋以后,书法与文字,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色。文字与书法,见证了改朝换代,见证了硝烟炮火,见证了百年的跃迁。一笔一画之间,透出市井的喧闹,转折运笔之中流露出世间的灿烂。
汉字与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原因之一在于其文化的独特性与悠久的历史,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其绵延千年的传承性和其不断推陈出新的创造性。汉字文化几千年都未曾断绝,不断演化字体产生了书法艺术。埃及的圣书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楔形文,美洲的玛雅文,印度的婆罗米字母,与汉字一样,起源很早,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在文字断绝的同时文明也断绝了。
五千年的历史就是用一个又一个的不起眼的文字堆积起来的,而在堆积历史的过程中,文明也随之产生,艺术、科技创作等文明成果能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得以保存,就这样诞生了悠久的中华文化。
汉字的美,美在甲骨文的粗犷,美在篆书的灵动,美在行书的飘逸,美在草书的狂放,美在楷书的端庄,也美在每一个汉字背后沉甸甸的历史与文明。
[简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维系千年中华民族之根。一个个方块字记录了中国漫长崎岖的历史,讲述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拼搏进取的英雄事迹。文章饱含深情,见解独特,堪称好文!
(指导教师 杨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