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召喜 苗亚飞 聂鹏阳
食管癌是1种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为主,ESCC可导致患者吞咽食物时出现异物感、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同时患者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4位[1]。目前对于ESCC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如食管癌切除术,通过切除病灶并清扫颈、胸、腹三野淋巴结,保证手术治疗效果[2]。食管癌切除术主要分为左胸与右胸两种入路方式,但目前临床对于两种入路方式的优劣尚未明确。右胸与左胸入路各有优劣,其中左胸可充分暴露下纵膈、上腹部结构,可更好地切除食道胃结合部位的鳞状细胞癌[3]。而右胸入路可在直视下游离中上段食管,完整暴露全纵膈,同时无需切开膈肌,对于患者机体损伤较小[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中下段ESCC的效果,旨在指导未来对胸中下段ESCC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ESCC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4.38±3.78)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10±1.17)kg/m2;肿瘤位置:中段32例,下段16例;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21例,Ⅲ期25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5.20±3.74)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40±1.21)kg/m2;肿瘤位置:中段35例,下段13例;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22例,Ⅲ期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的诊断标准[5];②无远处转移;③肿瘤长度<5 cm。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者。
左胸组采取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具体如下:帮助患者取右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待麻醉完成后,于患者左胸外侧第6肋间做切口,进入胸腔,将食管表面纵膈胸膜切开,查看食管肿瘤,将膈肌切开,充分游离胃并清扫腹腔肝血管周围淋巴结及贲门旁淋巴结。离断胃食管连接处,使用EGIAUSTND切割缝合器(产品注册号20153650083,柯惠)将胃做成管状备用。充分游离胸部食管,并清扫胸腔内淋巴结,结扎胸导管,于食管及管状胃距离肿瘤上缘5 cm处行机械吻合。常规吻合口减张,放置胃管及营养管,止血后关闭膈肌,放置胸引管,关胸完成手术;右胸组采取右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具体如下:患者取平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于患者腹部正中行切口,进入腹腔,充分游离胃,并清扫腹腔内淋巴结,于贲门处离断食管,使用切割缝合器将胃做成管状,行空肠造瘘后关腹。然后使患者取左侧卧位,于右后外侧第5肋间行切口,进入胸腔,游离食管,离断奇静脉清扫淋巴结,并将管状胃提至胸腔,并于胃与食管距离肿瘤上缘5 cm处,行机械吻合。放置胸引管,关胸完成手术。两组术后均采取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随访5年。
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肺炎、呼吸衰竭、伤口感染、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期、5年生存率。
右胸组手术时间长于左胸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左胸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右胸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低于左胸组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33)。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治疗后,右胸组生存期长于左胸组,且右胸组5年生存率(39.58%),高于左胸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ESCC发病原因较多,如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病,同时ESCC约占食管癌患者的90%,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手术是治疗ESCC的有效方式,如食管癌切除术,手术入路主要分为左胸与右胸入路两种,由于胸中下段ESCC肿瘤位置较为特殊,手术操作复杂,导致临床对于手术入路选择存在争议[7]。因此,明确胸中下段ESCC食管癌切除术右胸与左胸入路的优劣,可能对改善ESCC患者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胸组手术时间长于左胸组,术中失血量多与左胸组,淋巴结清扫多于左胸组,表明右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中下段ESCC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患者失血较多,但右胸入路对于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利于患者长期预后。采取左胸入路手术时,主动脉弓会对手术视野造成阻挡,导致手术难度增加,对于部分患者甚至无法有效切除肿瘤,同时手术过程中易对周围脏器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手术效果[8]。而右胸入路具有入路操作空间大、安全性高的优势,手术视野更加开阔,利于腹腔淋巴结的清扫,从而有效保障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9]。同时本研究显示,右胸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低于左胸组45.83%,表明右胸入路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在于,右胸入路可充分暴露全纵膈,医师可在直视下游离食管,视野开阔,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可有效避免左胸入路所导致的视野问题,可有效清除纵膈淋巴结[10]。同时为降低并发症,右胸入路通过先游离喉返神经,待可充分观察喉返神经位置后,再行淋巴结清扫,从而在充分清扫淋巴结的同时,保证手术安全性[11-12]。同时,右胸入路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保存胃部字样血管及大网膜,保证胃部供血,以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13]。而左胸入路对于患者静脉回流及心排血量影响较大,患者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较大[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右胸组生存期长于左胸组,且右胸组5年生存率39.58%,高于左胸组18.75%,表明右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中下段ESCC远期疗效更佳,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左胸入路由于受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阻碍,导致无法有效清扫气管及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从而导致复发风险较高,影响患者预后。而右胸入路手术可将患者上腹部及上纵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清晰,有助于淋巴结的清扫。同时,对于奇静脉受侵患者,通过右侧开胸也相较左侧显露更充分,方便淋巴结清扫,从而保证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远期预后[15]。
综上所述,右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较左胸入路长,术中出血量较左胸入路多,但右胸入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更佳,是治疗胸中下段ESCC更为理想的入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