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王卫红,陈姝瑾,赵小燕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重庆 402460)
随着科学的进步,新型化学及工业材料不断涌现,生产工艺及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随之而来的职业病问题也日益严重[1-2]。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为职业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职业危害暴露例数、发病例数及死亡例数均高居世界首位,噪声是工业生产环节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大部分劳动者不同程度地接触噪声,不仅对职业暴露者听力造成损伤,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噪声所致的职业性听力损伤已成为除肺尘埃沉着病外第二大职业病[3-5]。荣昌区为渝西川东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重庆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同时该区煤炭、天然气、陶土等矿产资源丰富,荣昌区还是重庆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工业制造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噪声,可对该地区噪声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健康体检听力监测结果,以期为国内相关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听力监测的噪声作业工人1 339例。男性955例,女性384例;年龄23~57岁,平均(39.17±6.08)岁;工龄1~28年,平均(18.16±2.03)年。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6]中噪声作业的相关规定,8 h/d或40 h/周噪声暴露A等级≥80 dB的作业;②噪声作业工龄≥1年;③意识清醒,智力正常,可配合进行相关调查;④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耳聋者;②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③经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者;④接触其他化学、物理等职业危害因素者;⑤有听觉系统家族遗传病史。
1.3研究方法 ①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噪声作业工龄、文化程度、佩戴防护耳塞情况、每日电话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工种。其中吸烟史指吸烟指吸食超过100支卷烟或相当数量的烟丝;饮酒史指男性平均每日摄入乙醇量≥40 g,女性≥20 g持续5年及以上。②听力监测方法:参照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7]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纯音听阈测定,调查对象在脱离噪声岗位48 h后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MM622型临床诊断型听力计在噪声本底值低于25 dB的隔音室中,若患者双耳高频(3 000、4 000、6 000 Hz)平均听阈值在40 dB及以上则认为存在听力损失。根据有无听力损失分为听力损失组和无听力损失组,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听力损失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确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1 339例噪声作业工人出现听力损失583例(43.54%)。2组性别、年龄、BMI、噪声作业工龄、文化程度、佩戴防护耳塞情况、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每日电话时间、工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以听力损失(无=0,有=1)为因变量,以性别(女性=0,男性=1)、年龄(20~30岁=0,31~40岁=1,41~50岁=2,51~60岁=3)、BMI(<25=0,≥25=1)、噪声作业工龄(1~10年=0,11~20年=1,21~30年=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0,初中及以下=1)、佩戴防护耳塞情况(有=0,无=1)、吸烟史(无=0,有=1)、饮酒史(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51~60岁、BMI≥25、噪声作业工龄21~3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佩戴防护耳塞及饮酒史为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多因素分析
长期噪声暴露可对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以听力影响最为直接。本研究采用纯音听阈测定的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区1 339例噪声作业工人出现听力损失583例(43.54%)。本研究结果显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突出,但本研究主要检测的是高频听力,此时低频听力还未受到影响,对于噪声作业工人的日常对话无明显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听力损失噪声作业公认往往难以自己发现。噪声不仅可引起高频听阈损伤,还可一定程度下发展为低频听阈听力损伤甚至发展为职业性噪声聋,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缺失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8]。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年龄51~60岁、BMI≥25、噪声作业工龄21~3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佩戴防护耳塞、有饮酒史为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P<0.05)。具体分析如下:(1)性别方面,男性听力缺失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女性工人雌激素水平更高而具有听力保护作用有关。关于雌激素对听力损失的影响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机制有关[9-11]:①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听觉传导通路,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多态性可对听力造成影响;②雌激素对于听觉上皮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通过修复听觉上皮细胞而保护听力;③雌激素对于耳蜗血管纹的代谢及血流速度均具有调节作用;④雌激素还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及调节钙离子浓度平衡而保护听神经细胞。(2)年龄方面,关于年龄对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长期噪声作业可导致耳蜗内组织出现机械刺激,过度刺激可引起耳蜗内组织结构被破坏而引起细胞与细胞连接蛋白断裂、内外淋巴液混合、细胞膜破损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继而造成以毛细胞为主的耳蜗组织受损导致听觉敏感度及分辨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细胞由耳蜗基底会快速向蜗顶回快速扩展,直至整个耳蜗外毛细胞及大部分的内毛细胞丧失,在长期噪声作业环境下可加速毛细胞的丧失,因而年龄较大者听力损失更严重[12-13]。(3)关于BMI与听力损失关系方面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BMI≥25是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但关于其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4]。(4)噪声作业工龄方面:短时间的噪声环境接触,在脱落噪声环境后即可恢复听力,但若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则意味着长时间的噪声环境暴露,此类工人容易出现听觉疲劳,在出现听觉疲劳后仍继续噪声作业可使听力损伤累积而容易出现听力损失[15]。(5)文化程度、佩戴防护耳塞方面:文化程度较高、日常工作中有佩戴防护耳塞对于听力损失的防护意识相对较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通过各种手段以保护听力,因而听力损失发生率较低[16]。(6)关于饮酒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可能与饮酒过多的人群可阻碍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维生素B12在细胞代谢、血管功能及髓磷脂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对听觉系统造成影响。另外酒精可通过调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而降低兴奋性神经传导并增强抑制性神经传导[通过调控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耳蜗毛细管受GABA能传出神经元支配,因而饮酒可能通过改变此通路影响毛细胞的正常功能[17]。
综上所述,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突出,性别、年龄、BMI、噪声作业功率、文化程度、佩戴防护耳塞、饮酒史是重庆市荣昌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干预上述因素可保护噪声作业工人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