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导引

2021-11-02 08:05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21年28期
关键词:袁隆平通讯祖母

◎王 惠 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第一部分 微型写作学习任务——学写新闻推荐书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推荐书,原指推荐信或者是介绍信,主要用于一些知名人士或者相关专业的资深人员帮助他人介绍工作而写的专门信件。这里指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评价优秀新闻稿的推荐词。其中,我们也要关注,新闻推荐书包括消息推荐书和通讯推荐书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消息和通讯这两种新闻文体本身具有差别,因此,消息推荐书和通讯推荐书的评比标准也有差别。

(二)写作要求

1.明确格式,理顺思路。

一般而言,新闻推荐书的格式主要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

(1)标题。一般而言,即使是微型写作,也需要拟题,标题应该是整篇文章的文眼。如果在一篇推荐书中推荐两篇以上的新闻作品,建议同学们采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

(2)称谓。

(3)正文。这部分重点阐述推荐理由。

(4)署名和日期。

2.分清差异,全面评价。

推荐理由是基于对消息与通讯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优秀新闻评价标准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评价新闻,还要考虑到消息与通讯的不同特点。比如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评价消息和通讯作品,我们就需要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差别。消息一般有固定的形式,包括电头、导语、主体等,而通讯的结构一般依据记叙文章的结构原则。因此,在写作推荐理由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当然,一篇推荐书不一定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能深入剖析,但我们要学会通过梳理新闻作品,结合这四个方面概括出优秀新闻的具体标准。

3.文从字顺,深挖主旨。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在新闻推荐书中能够充分挖掘到它的主旨和精髓,在写作中,我们要力求以简明有力的语言、准确深刻的分析,呈现新闻作品最大的亮点和最深的意义,这样,一篇新闻推荐书真正的价值方能体现。

(三)示例引路

向外发现宇宙,向内发现深情

——新闻推荐:《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两篇优秀新闻作品:《人民日报》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和《新华每日电讯》的《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它们一篇是消息,一篇是通讯,文体上有差异,但是都反映了同样的主题: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报道了中国人自己的“星辰大海”,从标题上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国家自豪感,所以我称之为“向外发现宇宙”。这篇报道用简练精准的语言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后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以及后续航天员乘组的工作计划等情况。记者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得的权威信息,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人的伟大征程,读完让人心潮澎湃。

而《新华每日电讯》的《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则是以小见大,记者周科、李思佳以11年前拍摄的一张“春运母亲”的照片为起点,深挖一个小人物背后与贫困生活和不幸命运抗争的奋斗故事,图文并茂,以融媒体形式,生动体现了脱贫攻坚大主题。所以我称之为“向内发现深情”,应该说,巴木玉布木一家能够脱贫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过去8年,我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重大胜利,读完让人既感动又欣喜。

推荐人:104班俞昶

2021年6月20日

二 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新闻,新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选择一份报纸或一个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三四篇你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小组合作,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消息和通讯各一篇,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与新闻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信息时代,新闻无处不在。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去挑选新闻作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是“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感染力强,社会效果好”。同学们可以此为标准来挑选新闻作品。在选择好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作品后,我们要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角度拟定推荐理由,小组统一之后,再以此为标准撰写新闻推荐书。新闻推荐书完成后可以多样化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以平面展览的形式交流,可以是以演讲、讨论的形式交流,还可以利用电子媒体(如制作美篇等)。

(二)学生例文

新闻(消息)推荐——《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十亿剂次》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要推荐的新闻是来自《人民日报》的《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十亿剂次》。

这篇新闻用了大量数据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包括安全性、日均接种量以及疫苗上市情况等。我们都知道,要想达到理想的群体免疫效果,就需要有足够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否则,疫苗接种率不够高,就难以达到整体免疫功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难免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疫苗恐慌”,群众因为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导致他们拒绝接种疫苗。这篇报道用了翔实的数据、客观的表达,为人们消除了不必要的疑虑。尤其是报道中通过实验数据对比2019年我国常规接种的各类疫苗平均报告水平,发现新冠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都更低。在对新冠疫情仍不能掉以轻心的今天,这篇报道很有价值,同学们可以推荐给家长们阅读。

推荐人:104班 角木蛟小组

2021年6月22日

新闻(通讯)推荐——《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小组要推荐的新闻(通讯)是来自新华网的《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这篇通讯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用词文雅,具有诗意。这种语言面貌并非掉书袋,而是能够更凝练雅致地传达出记者对袁隆平院士的爱戴和追思。标题的诗句“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十个字写尽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理想和贡献。而四个小标题“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真如少年”“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不仅用诗句串联起袁隆平院士的一生,而且使得通讯的结构更加清晰。除此之外,通讯中还有“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等极富哲思和深度的句子,使得整篇通讯文质兼备,感人肺腑。

从结构层次上来看,这篇通讯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2021年5月22日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静静矗立的青翠稻束。由这三捧稻束开始,记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向读者介绍回顾了袁隆平院士“国士无双”的一生。小标题的形式使得整篇通讯的内容既丰富又有机统一,而且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抒情意味浓厚的同时也使得表情达意更集中深刻。

正如通讯结尾所说:“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读完这篇通讯作品,我们小组不仅领略到一位国士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伟大功业,更感受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不负青春,不负理想,不负韶华!

推荐人:104班 亢金龙小组

2021年6月22日

【点评】首先,两个小组都能挑选出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新闻作品进行推荐;其次,两个小组都能从消息和通讯本身的文体特点出发,并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角度来拟写推荐理由;最后,两个小组都挖掘出了新闻真正的价值和深度,读出了文字背后深厚的情感,这是殊为难得的。

第二部分 大作文写作——记叙文: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

一 任务解说

(一)典型事例见真情

描写人物,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同学们的文章往往篇幅不长,要想在较短的篇幅内将人物写得更加立体饱满,就必须选择典型事例,本单元三篇人物通讯中有很多能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事例,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模仿借鉴。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以上这个片段就是描写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所显露出的敏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选段中那种欣喜、激动的情感感染力极强,读者能够很容易感受到袁隆平在研究初始阶段的艰辛与不易。

(二)小细节里的大文章

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尤其当我们要写身边熟悉的劳动者时,一定要抓住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犯“千人一面”的错误,人物扁平化、脸谱化。这就提醒同学们要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同样,本单元三篇人物通讯中也有很多能够给予我们启发的细节描写。

而在他双肩背包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

9月26日,他将回到复旦大学上党课,带大家学习科学家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9月28日,他将来到拉萨,参加29日的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

之后,他将完成西藏植物学期刊的创刊文章,完成关于“生物样本库的伦理问题和管理政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招标,继续英文科普书籍《不凡的物种》的翻译工作……

(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以上片段写了一个再小不过的细节,在钟扬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双肩包里发现了很多张小纸条,上面写满了他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正如钟扬对生命的意义的解读,“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只要充实有价值地度过每一天,生命自然绽放出无限光辉,他就像一个播种者,那些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三)发现“平凡”的意义

本次大作文写作我们的写作对象是身边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也许他们不曾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功业,也不曾有感人肺腑的事迹,他们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劳善良、默默付出。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他们,今天,就让我们借由一篇文章来重新认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并认识“熟悉的劳动者”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就写了一位最普通的劳动者——售货员张秉贵,但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售货员,感动了几代人。他爱岗敬业,用“一团火”温暖了无数顾客。正是这样无数个普通的劳动者,推动了时代前进的车轮,让我们看到了张秉贵作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

二 写作任务

(一)题例呈现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

(二)写作点拨

山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精神,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保洁阿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农民辛勤耕作的朴实行为……这些可能是最普通和最平凡的人,但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构建了社会的和谐,让我们保持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如何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去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除了选择典型事例和人物事件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之外,更要在文章中展现对“人和社会”“人和自我”的思考,着力发掘出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时代力量。

(三)例文展示

昨天的云

娄 苇 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104班

在我的记忆中,唯有一次割稻的经历。那大约是十年前。

我割稻纯属玩票性质,祖母也未曾提什么要求。但我总一心想要得到祖母的夸赞,于是便只想着割得多些再多些,快些再快些。我喜欢自己去开辟一块领地,不愿跟在她背后亦步亦趋。初时,割稻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弯下腰手握住稻子底端,手腕一使劲,镰刀霍霍声中便能放倒一小片。我往往将稻子割倒成一个圆圈,自己藏身其中,抬头也不见祖母的身影,只听得镰刀“嚓嚓”的声音从某个方向不时传来,偶有贪食的麻雀在镰刀落下之前飞起,扑棱棱往上飞了一会儿,又落到不远处的稻子里大快朵颐。但割不了数米,我便腰酸胀得无以复加,手掌上的水疱也耀武扬威,循着声音找祖母去邀宠,却发现她巍巍如历劫不倒的金刚,仿佛不知疲倦,速度并没有丝毫减慢,早已割到田的那头了。而稻子被整整齐齐地码在田野里,齐整整的稻茬,是一个个楔子,重重打进土地的深处,溅出泥土的芬芳。我一会儿看看祖母,一会儿看看远处,远处是碧蓝的天,缥缈的云。

诗人痖弦在诗歌《深渊》中这样写道:“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日子也过得抄袭一般。祖母做的菜还一如既往咸得惊人,门前的樱桃树上永远有常住的麻雀,小腻虫背剪淡绿色的双翅,满心欢喜地向树枝高处攀登。

但时间如白云苍狗,又怎么会没变化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家已不种稻,紧接着不养猪,再然后连鸡鸭也少了。几天前我回家,祖母很郑重其事地和我商量让我明年给她配个助听器,她耳朵实在听不见。我恍惚间想起十月里午后稻田上的身影,健壮而美丽。一种闷闷的痛漫开去。

祖母现在最爱做的事情是在我面前试新衣。以前没钱,祖母一年四季的衣服很少,看到别的女人粉白黛绿、花枝招展,说心里不抱怨也是不真实的。寒酸了几十年,从年轻的小媳妇熬成了鸡皮鹤发的老年人。一直到父亲工作稳定后,情况才得到好转。上周我们回家,祖母和往常一样,兴奋地对我说:“囡囡,来看我买的新衣服!”“你试给我看啊!”听到这句话时,祖母的脸上有些许的羞涩,换完衣服出来,通常只会忐忑地问上一句:“不好哦?”眼前的祖母,用黑色的圆点上衣配绿色的花色裤子,看上去有几分滑稽。但我不忍心,不忍心说一句不好看。听到我赞同她的眼光,祖母如释重负,然后絮絮叨叨地说这件衣服她砍了几块钱,那件衣服又是多么划算。

我与祖母之间的感情,恰似太平岁月里一溪温柔旖旎的桃花,落下一瓣两瓣来贴在你的手背上,悄悄呼唤你,让你始终记得芳香迷人,终有归处。

【点评】文章的主人公是小作者的祖母,这是一位生活贫穷、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小作者通过记叙两件事情来着力表现人物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形象。开头是十年前和祖母一起割稻的场景,那时候,祖母还年轻,割稻又快又多,这是一个农村劳动者最普通的一天。第五段是一个有趣又有点伤感的场景。普通劳动者的物质条件未必好,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祖母就是这样的典型,她老了,但是依旧爱美;品位一般,但同样可爱。两件事情合在一起,一个饱满立体的劳动者形象就立起来了。文章最后,小作者深情地表达了对祖母的情感,非常感人。

(四)拓展训练

根据今天所学的写人物的三个关键点,选择班级里的一位同学作为写作对象,写一篇记叙文。

猜你喜欢
袁隆平通讯祖母
防止蚊子叮咬的新方法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桂花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祖母家的夏天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