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域下喜剧电影的反思与展望
——以开心麻花电影为例

2021-11-02 09:33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麻花大众文化

魏 薇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在艺术繁荣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展现了其蓬勃发展的状态。作为大众消遣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喜剧电影处在市场至上的洪流中,具有商业化的态势,在这其中包含了开心麻花系列。在当下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之下,喜剧已经成了中国平民百姓和中国社会现实相对较为密切接近的一种沟通桥梁。

一、大众文化视域下开心麻花电影的现状反思

电影艺术用夸张或白描的表达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或映射复杂而微妙的社会现实。开心麻花系列电影始终保持着高票房,从2015年《夏洛特烦恼》伊始,开心麻花以独具一格的幽默开启了喜剧电影的新纪元,这种话剧改编成电影的形式,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到后来的《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再到近些年的《一念天堂》《李茶的姑妈》,都依靠着沈腾、马丽的加持,收获了不容小觑的市场收益。但强化固有模式发展的同时,弱化了艺术自身的创造性,为观众营造出超越现实的荒诞虚拟空间,人性的反思流于表面,渐趋肤浅。本文主要依据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三个方面对开心麻花电影进行反思。

(一)话剧转型电影,商品化显著

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呈现出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复制时代的来临,致使文化产品流入市场,逐渐成为销售的商品,我国文化发展的命运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文化产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流通,按照市场准则的方式进行运转,成为在文化产业中赢得利润最大化的一环。开心麻花从话剧走向电影,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传统的戏剧观众对于话剧的忠诚和坚守,转而重新去探索更快捷的、更具奇观化的视觉形式。开心麻花团队已经积淀了许多优质的话剧IP,在2015年《夏洛特烦恼》初步试拍并大获全胜后,接连推出《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等喜剧电影,同时伴随着同名话剧全国范围的巡演,电影票房收益的剧增顺势带来了话剧收益的显著增长,延长了话剧IP改编电影的生产价值链,形成IP运营的完整规模。

但不可否认的是,开心麻花电影化的过程中,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话剧,在潜移默化中冲击了话剧多元化的发展。从《夏洛特烦恼》表现对学校教育方式的批判,对拜金主义的讽刺,从《驴得水》展现人性的贪婪和自私,电影都试图植根于现实,聚焦生活中的小人物,关注社会的热点,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之后《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虽然延续这一IP带给大众关于人性的反思,但无疑在失去本心,观众看完影片之后无法留下真正思考的内容,《李茶的姑妈》批判金钱高于爱情的世俗观点,改编后的电影所折射和的人性流于表面,渐趋肤浅。开心麻花团队带着欢声笑语走进了观众的内心,走进了观众平日充斥压力和挑战的生活,成了当代年轻人的喜爱,也通过这种跨媒介IP生产的方式,将带有喜剧因素的话剧改编成电影。身处冗杂的社会中的年轻人,需要借助电影艺术愉悦身心、放松压力,开心麻花便在电影中加大广告力度,从而达到票房和广告的双赢,利用电影这种文化艺术的载体,为艺术商品化的进程更添一笔。

(二)喜剧模式单一,标准化固化

标准化与商品化不可分割,法兰克福学派强调,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通过艺术的标准化生产接触,艺术原本带有的神秘性、独一无二性在标准化的大生产中便被消解掉了,艺术不再是不可替代、不可重复的个体独创,更多的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后的成果。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遵从电影工业美学的原则,达到了三个标准化合一:模式标准化、演员标准化、制片标准化。

通过对比发现,开心麻花电影模式十分固定单一——“喜剧风格+动人情怀+启迪人生+精彩故事”,通过“喜剧+燃情”或是“情怀+讽刺”的大方向基调,阐释人性的思考,沿用大众熟悉的方式展开。

演员的标准化包括了用人的齐一化和角色的脸谱化。在每一部开心麻花系列电影中,沈腾从《夏洛特烦恼》的夏洛,《一念天堂》的沈默,再到《西虹市首富》的王多鱼,他们本性不坏,值得原谅等相似的特征吸引了大批观众。但难免引起鉴赏者的审美疲劳,在人物塑造上浮现同质化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局限了演员的自身发展,将马丽、沈腾都贴上了“喜剧人”的标签,不益于之后的转型道路。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为在逆境中挣扎的小人物,却是大英雄。他们试图改变现实,希望摆脱一切,但经历一系列荒诞的事件后认清现实,直面人生,奋起反抗。这样与现实冲突对立的人物形象固然推动了情节发展,但脸谱化的形象注定了标准化的剧情套路,久而久之,观众会对此产生厌恶感,扼杀了艺术本身拥有的生产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开心麻花电影品牌的成功建构,已经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喜剧市场经验,且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检验。团队之前拒绝了电影业界几位著名导演的拍摄和制片执导请求,坚持使用大量的开心麻花拍 摄团队内部人员,创意、统筹、导演各个环节上仍为同一团队,制片标准化的弊端显露出来,宋阳、张迟昱,二人虽然都是《羞羞的铁拳》的导演和主要编剧,但是对于执导喜剧电影,他们只能算作是新人。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就缺少了一份创新。电影工业的规范化固然是优点,但在大众文化的思潮下弱化了电影的艺术性,弱化了感性的私人体验。

(三)价值导向偏离,控制意识形态

在文化工业时代,多元的娱乐活动会使人们逐渐丧失思想深度,从而逃避现实,沉迷于享受,最终达到操控大众的目的。艺术品的消费者失去了自主性和选择权,被动地接受速食主义艺术形式,追求短视频放弃长视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主享乐,加深了对文化工业依赖程度。开心麻花系列电影运用了回到梦境、性别互换、穿越时空的方式,增强戏剧冲突,使观众仿佛置身理想世界,不必思考现实中的工作压力,电影便可以依靠导演的思路来控制观众的认知和意识。

从《羞羞的铁拳》里马小和艾迪生互为冤家身体互换,揭露假拳界的秘密;《李茶的姑妈》里,普通小职员假扮有钱姑妈的身份差异引来的乌龙,这些给观众勾勒出理想幸福的画面,使受众在大荧幕里得到虚拟性满足,沉溺于导演营造的理想化氛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留下的仅仅是情绪上的愉悦放松。然而观影后的人们想象形成的东西大多具有虚幻性,被有预谋、无计划地被操控,大众流行文化影响了人的思想和感情,让社会大众能够在享乐中“主动”地接受这种想法的操控。

二、对于未来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展望

(一)重视人文表达,挖掘深刻价值观

陈旧死板的叙事故事线带来的是人文价值观的落后,《李茶的姑妈》核心主题是“爱情高于金钱”,在金钱诱惑的背景下人们丑态百出制造出笑点,《西虹市首富》中,女演员扮演的角色穿着暴露的服装,观感十分不适。电影艺术承担着教育和审美的社会功能,如果一味地臣服于低级趣味,充斥着低俗主义引导下的人物形象,必将使人物扁平化。喜剧电影的出发点是创造笑声,如果仅仅追求的是肤浅表面的娱乐效果,传递出的人文意蕴便会大打折扣。对于影片制作人来说,市场和受众的审美趋势都需要重视和关照,也是必须的引领。正视大众文化消极的一面,为文化工业时代贪图享乐的人类敲响警钟,使人们在面对大众影视作品的诱惑时保持清醒的思考。在人本理念的经验指导下,注重深度挖掘剖析现实的人文主义意蕴,促进国产喜剧电影产业链的完善发展。

(二)提升艺术水准,坚持艺术创新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手法亟须创新,影片热衷于白日梦、角色互换等桥段,套路稍显陈旧。从电影的艺术角度来说,视听语言弱化,舞台风格化较为突出。电影的导演仍为开心麻花团队的内部人员,拒绝了外来的大导协助,造成一些不太考究的镜头语言设计,电影化的匮乏显现出来。这提示未来话剧IP在进行银幕转化时,要突破三一律的时空限制,电影可以通过镜头和剪辑打破原有的叙事结构,话剧只能允许演员在舞台上一气呵成。话剧版的《夏洛特烦恼》受限于舞台和时空,只能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单一时间线展开,在电影中则可以赋予更复杂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在真实与虚幻中徘徊,在过去与现实中穿梭。《李茶的姑妈》设想求婚成功的三种情况时,出现了三幕完整话剧的呈现,整体上舞台话剧的风格突出,无法脱离舞台的外壳,使得观众容易“出戏”。此外,还可以为团队聘请更加专业的导演或制片团队,术业有专攻,加入新鲜血液同时,提升了话剧电影化的艺术品质,理清故事逻辑的脉络,艺术能力的交织与碰撞,必将带来审美的提高。

三、结语

在文化工业时代的冲撞下,喜剧电影仍有较大的发展改进空间。在市场利益驱逐下,文化的认识功能、教育价值观功能、审美价值观等功能已经受到限制,而这种文化更是强化它对于人们的感官刺激以及娱乐等功能。艺术商品的生产必将伴随着商品化、标准化、控制意识形态的特征,但如何不被这些特征禁锢住创作者思维,是每一个艺术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坚持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引导,加大艺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面对稍显浮躁的商业利益,创作者要不忘初心,坚持本心,将“好笑”和“艺术”相融,让喜剧电影不再是低俗下流的代名词,观众观看喜剧电影后,依然能保持着对人性、对现实的反思。黑色幽默的氛围是喜剧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探索多元素的交叉融合和艺术水准的提升是未来喜剧电影产业迈向国际化的一大步。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麻花大众文化
麻花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爷爷的麻花
浅析“大众文化”
麻花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动作喜剧电影周
爆笑成语来袭,开心麻花请接招
[当代喜剧电影创作]